【網絡安全領域】邊界安全是什么?目前的發展及應用場景

在網絡安全領域,邊界安全(Perimeter Security)?是指圍繞企業或組織網絡的 “物理與邏輯邊界” 構建的防護體系,核心目標是阻止未授權訪問從外部網絡(如互聯網、合作方網絡)侵入內部可信網絡,同時管控內部網絡向外部的違規數據傳輸,本質是為網絡劃定 “安全屏障”,過濾風險流量、抵御外部攻擊。

要深入理解邊界安全,需從其核心定位、技術演進、關鍵技術組件、適用場景及局限性等維度展開分析:

一、邊界安全的核心定位:“網絡守門人”

網絡邊界是內部可信環境(如企業辦公網、數據中心)與外部不可信環境(如互聯網、公共 Wi-Fi)的 “分界線”。邊界安全的核心價值在于:

  1. 身份鑒別:驗證外部訪問者(人、設備、系統)的合法性(如 “你是誰”);
  2. 訪問控制:根據預設規則允許 / 拒絕訪問請求(如 “你能做什么”);
  3. 流量過濾:攔截包含惡意代碼、攻擊指令的異常流量;
  4. 行為監控:記錄邊界的訪問行為,為后續審計和溯源提供依據;
  5. 數據防泄漏:防止內部敏感數據(如客戶信息、商業機密)未經授權流出。

要理解邊界安全,先類比小區的安保體系

  • 小區的 “物理邊界”:圍墻、大門、柵欄(對應網絡中的 “邏輯邊界”:內部辦公網與互聯網的連接點、分支機構與總部的專線接口);
  • 小區的 “防護措施”:門禁刷卡(驗證身份)、保安登記(管控訪問)、監控攝像頭(記錄行為)、快遞柜(管控外來物品)(對應網絡中的身份鑒別、訪問控制、日志審計、流量過濾);
  • 小區的 “核心目標”:不讓陌生人隨便進、不讓危險物品(如易燃易爆物)進、不讓業主的貴重物品隨便出(對應網絡中的 “阻止未授權訪問入內、攔截惡意流量、防止敏感數據外泄”)。

網絡邊界的核心邏輯可總結為三句話:

  1. “你是誰?”—— 身份鑒別:驗證訪問者(人、設備、系統)的合法性,比如確認 “請求訪問的是公司員工,而非黑客”;
  2. “你能做什么?”—— 訪問控制:根據身份分配權限,比如 “允許市場部員工訪問外部廣告平臺,但禁止訪問財務系統”;
  3. “你帶了什么?”—— 流量 / 數據管控:檢查進出邊界的 “內容”,比如 “攔截含病毒的郵件,阻止員工外傳客戶手機號”。

實例:某連鎖超市的內部網絡,其 “邊界” 是 “超市總部辦公網與互聯網的連接路由器”,邊界安全的目標是:

  • 不讓黑客通過互聯網入侵總部的 “商品庫存系統”(防止篡改價格、刪除庫存數據);
  • 不讓員工用辦公電腦從互聯網下載惡意軟件(防止感染收銀系統);
  • 不讓員工將 “會員消費記錄” 通過微信傳給外部(防止數據泄漏)。

二、邊界安全的技術演進:從 “靜態防護” 到 “動態智能”

隨著網絡架構(如云計算、移動辦公)和攻擊手段(如 APT、零日漏洞)的變化,邊界安全技術經歷了三次關鍵迭代,核心邏輯從 “被動阻擋” 轉向 “主動防御”:

演進階段核心技術防護邏輯局限性
第一代:靜態邊界(2000 年前)基礎防火墻、ACL(訪問控制列表)基于 “IP 地址 + 端口” 過濾流量(如只允許外部訪問 80/443 端口)僅能識別 “地址 / 端口”,無法檢測流量內容(如偽裝成正常流量的攻擊)
第二代:深度防御(2000-2015 年)下一代防火墻(NGFW)、IDS/IPS、VPN結合 “流量內容檢測 + 用戶身份 + 應用識別”(如攔截含 SQL 注入的 HTTP 請求)依賴預設規則,對未知攻擊(如零日漏洞)防御能力弱;無法應對 “內部邊界” 風險(如員工用私人設備接入)
第三代:動態邊界(2015 年至今)零信任網絡訪問(ZTNA)、SD-WAN 安全、AI 驅動的威脅檢測基于 “持續驗證 + 最小權限”,無固定邊界(如員工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家中,訪問內部系統都需實時驗證)部署復雜度高,需與身份管理、終端安全等系統聯動;對中小企業成本較高

三、邊界安全的關鍵技術組件

現代邊界安全體系并非單一技術,而是由多個組件協同構成的 “防護矩陣”,不同組件負責不同防護環節:

1. 防火墻(Firewall):邊界安全的 “基礎屏障”——“大門保安”,只放 “合規人員”?

比喻:小區的 “大門門禁崗”

小區大門的保安會核對 “門禁卡”—— 只有刷了有效門禁卡的業主才能進,陌生人必須登記;防火墻則會核對 “流量的‘身份信息’(IP 地址、端口、協議)”,只有符合規則的流量才能通過。

技術原理與分類

防火墻是部署在網絡邊界的 “流量過濾設備”,基于預設規則決定 “允許 / 拒絕” 流量通行,主要分為兩類:

基礎防火墻(傳統防火墻)

如同 “只看門禁卡編號的保安”,僅基于 “網絡層 / 傳輸層信息” 過濾(IP 地址、端口、TCP/UDP 協議)。

  • 實例:某公司規定 “僅允許外部訪問內部的 80 端口(網站)和 443 端口(加密網站),拒絕所有 135/445 端口(Windows 系統漏洞常用端口)的訪問”。若黑客試圖通過 445 端口利用 “永恒之藍” 漏洞入侵,基礎防火墻會直接丟棄該流量,如同保安拒絕 “沒有門禁卡的人” 進入。
  • 局限性:無法識別流量的 “實際內容”—— 比如黑客將惡意代碼偽裝成 “正常的 HTTP 流量(80 端口)”,基礎防火墻會誤以為是合法訪問而放行(如同保安放行 “拿著偽造門禁卡的陌生人”)。

下一代防火墻(NGFW)

如同 “既看門禁卡、又查身份證、還問來訪目的的保安”,在基礎防火墻的基礎上增加了 “應用識別、內容檢測、用戶綁定” 三大能力。

  • 實例 1(應用識別):某學校的邊界部署了 NGFW,規定 “禁止學生用辦公網訪問抖音、游戲網站”。NGFW 能識別 “抖音的應用特征碼”—— 即使學生將抖音網址偽裝成 “學習網站”,NGFW 也能識破并攔截,如同保安認出 “拿著‘學習證明’卻實際想進小區閑逛的人”。
  • 實例 2(內容檢測):某銀行的 NGFW 配置了 “SQL 注入攻擊規則”,當黑客通過銀行官網的登錄框發送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admin' or 1=1” 這類攻擊指令時,NGFW 能檢測到 “SQL 注入特征”,直接阻斷該請求,如同保安從 “訪客的包里查出管制刀具” 并攔截。
  • 實例 3(用戶綁定):某公司規定 “僅允許‘研發部員工’訪問內部的代碼倉庫服務器(IP:192.168.10.10)”。NGFW 會將 “員工的賬號(如張三,屬于研發部)” 與 “訪問請求” 綁定 —— 即使市場部員工知道代碼倉庫的 IP,試圖訪問時也會被 NGFW 拒絕,如同 “小區保安只允許‘業主本人’刷卡進門,不允許業主的朋友代刷”。

2. 入侵檢測 / 防御系統(IDS/IPS):邊界的 “攻擊攔截器”

比喻:小區的 “監控攝像頭 + 巡邏保安”
  • 監控攝像頭(對應 IDS):24 小時盯著小區出入口和主干道,發現 “陌生人反復徘徊、翻圍墻” 等可疑行為時,立即向保安室報警,但不直接干預;
  • 巡邏保安(對應 IPS):看到 “陌生人試圖撬門鎖、攜帶可疑物品” 時,不僅報警,還會直接上前阻止。
技術原理與實例

IDS(入侵檢測系統)和 IPS(入侵防御系統)均基于 “攻擊特征庫” 或 “異常行為模型” 監控流量,但核心差異是 “是否主動攔截”:

IDS(入侵檢測系統):“只報警不攔截” 的監控攝像頭

被動監控邊界流量,通過 “特征匹配”(如識別已知攻擊代碼)或 “異常檢測”(如發現某 IP 短時間內發送 1000 次連接請求)識別攻擊行為,僅告警不攔截(如向管理員發送 “SQL 注入攻擊告警”)。

  • 工作方式:被動接入網絡邊界(如串聯在防火墻之后),實時分析進出流量,當檢測到 “符合攻擊特征的行為” 時,生成告警日志(如 “192.168.2.3 向內部服務器發送了 100 次 SSH 暴力破解請求”),并推送給管理員。
  • 實例:某電商公司的 IDS 檢測到 “來自 IP:203.0.113.10 的流量,在 10 分鐘內向網站后臺發送了 500 次‘密碼錯誤’的登錄請求”,立即觸發告警 —— 管理員查看日志后,發現這是黑客的 “暴力破解” 行為,隨即在防火墻中拉黑該 IP。IDS 的作用是 “及時發現威脅”,但無法直接阻止攻擊。

IPS(入侵防御系統):“既報警又攔截” 的巡邏保安

在 IDS 基礎上增加 “主動攔截” 能力,可實時阻斷攻擊流量(如直接丟棄含勒索病毒的數據包),通常部署在防火墻之后,形成 “雙重過濾”。

  • 工作方式:主動串聯在網絡鏈路中(如防火墻與內部交換機之間),檢測到攻擊行為時,不僅生成告警,還會實時阻斷流量(如丟棄攻擊數據包、臨時拉黑攻擊 IP)。
  • 實例:某醫院的 IPS 配置了 “勒索病毒特征庫”,當外部設備試圖通過 “遠程桌面(RDP)” 向醫院的 HIS 系統(醫療信息系統)發送 “WannaCry 勒索病毒” 數據包時,IPS 立即識別出病毒特征,一方面向管理員發送告警,另一方面直接丟棄該數據包,阻止病毒侵入 —— 這相當于巡邏保安看到 “有人往小區里扔易燃物”,立即上前制止并沒收物品。

3. 虛擬專用網絡(VPN):安全的 “遠程通道”

比喻:小區的 “業主專屬地下車庫通道”

業主無需走大門登記,可通過地下車庫的專屬通道直接進入小區,通道有門禁(刷車位卡)、監控(防止陌生人尾隨)——VPN 則為 “遠程辦公的員工” 提供 “加密的專屬網絡通道”,讓員工在外部網絡(如家里、咖啡館)安全訪問內部系統。

  • 場景:員工出差、居家辦公時,需從外部網絡訪問內部系統(如 OA、CRM),VPN 為這類訪問提供 “加密通道”。
  • 原理:通過 L2TP、IPsec、SSL 等協議,將外部設備(如員工筆記本)與內部網絡建立 “虛擬專線”,所有傳輸數據均加密,防止被竊聽或篡改。
  • 現代升級:傳統 VPN 基于 “設備授權”,而零信任 VPN(如 ZTNA)?基于 “用戶身份 + 設備健康狀態” 授權(如僅允許 “已安裝殺毒軟件且身份驗證通過” 的設備接入)。
技術原理與實例

VPN 通過 “加密協議(如 IPsec、SSL、WireGuard)” 將外部設備(員工的筆記本、手機)與內部網絡建立 “虛擬專線”,所有傳輸數據均被加密,防止被黑客竊聽或篡改。根據場景不同,分為兩類:

傳統 VPN:“固定權限的通道”

  • 工作方式:員工通過賬號密碼登錄 VPN 后,獲得 “預設的內部網絡訪問權限”(如可訪問 OA 系統、CRM 系統),如同業主刷車位卡后,可進入整個小區。
  • 實例:某公司的銷售在外地出差,需要查看 CRM 系統中的客戶訂單數據。他在酒店的筆記本上打開 VPN 客戶端,輸入公司分配的賬號密碼,成功連接后,如同 “坐在公司辦公位上” 一樣訪問 CRM 系統 —— 所有數據傳輸(如查看訂單、修改客戶信息)均通過加密通道進行,即使酒店的 Wi-Fi 被黑客監聽,也無法破解數據內容。

零信任 VPN(ZTNA):“動態驗證的通道”

  • 工作方式:不僅驗證 “員工身份”,還會檢查 “設備健康狀態”(如是否安裝殺毒軟件、系統是否更新、是否有惡意軟件),且僅授予 “最小必要權限”,如同業主刷車位卡時,保安還要確認 “車輛未攜帶危險物品”,且僅允許進入自己的樓棟。
  • 實例:某金融公司規定 “員工用私人手機訪問內部理財系統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 登錄賬號已開啟雙因素認證(密碼 + 短信驗證碼);2. 手機已安裝公司指定的防病毒軟件;3. 僅允許訪問‘客戶查詢模塊’,禁止訪問‘資金轉賬模塊’”。當員工用私人手機連接 ZTNA 時,系統會自動檢查手機是否符合條件 —— 若發現手機未裝防病毒軟件,直接拒絕連接;若符合條件,僅開放 “客戶查詢” 權限,防止權限濫用。

4. 數據防泄漏(DLP):邊界的 “數據守門人”

防止內部敏感數據通過邊界流出(如員工通過郵件、U 盤、云盤外傳客戶信息),核心是 “識別敏感數據 + 管控傳輸行為”。

比喻:小區的 “快遞 / 物品檢查崗”

小區規定 “業主不能將小區公共設施(如健身器材、滅火器)帶出”,保安會檢查業主攜帶的大件物品 ——DLP 則如同 “網絡中的快遞安檢員”,檢查 “從內部網絡發送到外部的數據包”,防止敏感數據(如客戶信息、商業機密)未經授權流出。

技術原理與實例

DLP(數據防泄漏系統)通過 “敏感數據識別技術”(如關鍵詞匹配、正則表達式、文件指紋)發現敏感數據,再通過 “阻斷、告警、脫敏” 等方式管控傳輸行為,常見部署在 “網絡邊界” 和 “終端設備”:

網絡 DLP:“邊界的安檢員”

  • 工作方式:部署在內部網絡與互聯網的連接點,監控所有 “從內到外” 的流量(如郵件、即時通訊、云上傳),識別敏感數據并管控。
  • 實例 1(攔截郵件泄漏):某互聯網公司的網絡 DLP 配置了 “身份證號正則表達式(18 位數字,前 6 位為地區碼)”,當員工試圖通過企業郵箱向外部發送 “包含 100 個用戶身份證號的 Excel 表格” 時,DLP 立即識別出敏感數據,一方面阻止郵件發送,另一方面向管理員發送告警(“員工李四試圖通過郵箱外傳身份證信息”),同時記錄該行為日志 —— 如同安檢員發現 “有人試圖將小區的滅火器裝快遞寄出”,立即攔截并上報。
  • 實例 2(管控云上傳):某律所規定 “禁止將客戶的訴訟文件上傳到公共云盤(如百度網盤、阿里云盤)”。網絡 DLP 通過 “文件指紋匹配”(預先錄入訴訟文件的特征碼),當員工試圖將 “XX 公司訴 XX 公司的起訴狀” 上傳到百度網盤時,DLP 識別出文件指紋,直接阻斷上傳操作,并彈出提示 “該文件屬于敏感數據,禁止上傳至公共云盤”。

終端 DLP:“員工電腦的‘文件管家’”

  • 工作方式:安裝在員工的電腦、筆記本上,管控 “本地文件的外傳行為”(如 U 盤拷貝、微信發送、打印)。
  • 實例:某國企的終端 DLP 規定 “‘財務報表.xlsx’文件禁止通過 U 盤拷貝”,當員工將 U 盤插入電腦并試圖復制該文件時,DLP 立即彈出警告窗口,阻止拷貝操作,并將該行為記錄到管理員后臺 —— 如同業主家里的 “智能保險箱”,禁止將貴重物品放入非授權的袋子中。

5. 安全網關(Secure Gateway):邊界的 “一體化防護中樞”

整合防火墻、IDS/IPS、VPN、DLP、URL 過濾(攔截惡意網站)、防病毒(掃描流量中的病毒)等功能,形成 “一站式邊界防護設備”,降低企業部署和管理復雜度,常見于中小企業或分支機構。

比喻:小區的 “綜合服務中心”

小區的 “綜合服務中心” 同時提供 “門禁登記、快遞代收、訪客接待、監控查詢” 服務,無需業主跑多個地方;安全網關則整合了 “防火墻、IDS/IPS、VPN、DLP、URL 過濾(攔截惡意網站)、防病毒” 等多種功能,成為邊界防護的 “一體化設備”。

實例場景

某連鎖餐廳的分支機構(如北京某門店)需要連接總部網絡,同時訪問互聯網:

  • 若單獨部署防火墻、IPS、VPN,不僅成本高,還需要 IT 人員分別配置規則;
  • 部署安全網關后,門店只需一根網線連接安全網關,即可實現:
  1. 通過 VPN 與總部建立加密連接(傳輸門店的營業額數據);
  2. 防火墻攔截互聯網的惡意流量(防止黑客入侵門店的收銀系統);
  3. URL 過濾禁止員工用辦公電腦訪問賭博、色情網站;
  4. 防病毒掃描進出流量中的病毒(防止員工下載帶病毒的軟件)。
  • 這相當于門店無需單獨設置 “門禁崗、監控崗、快遞崗”,只需一個 “綜合服務中心” 即可搞定所有安保需求,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四、邊界安全的適用場景

邊界安全并非 “萬能防護”,其核心適用場景集中在 “外部威脅抵御” 和 “傳統網絡架構” 中,典型場景包括:

  1. 企業總部與互聯網的邊界:部署 NGFW+IPS+DLP,阻止互聯網上的黑客攻擊、惡意代碼侵入,同時防止內部數據外泄;
  2. 分支機構與總部的連接:通過 SD-WAN(軟件定義廣域網)+VPN,實現分支機構與總部的安全互聯,確保跨區域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3. 遠程辦公接入:通過 ZTNA 或 VPN,為居家 / 出差員工提供安全的內部系統訪問通道;
  4. 合作方網絡對接:與供應商、客戶等外部合作方互聯時,通過 “邊界訪問控制” 限制合作方僅能訪問指定資源(如僅允許供應商訪問采購系統,無法訪問財務數據)。

場景 1:制造業 —— 守護 “生產系統” 不被入侵?

需求:某汽車工廠的 “生產執行系統(MES)” 控制生產線的機器人、傳送帶,若被黑客入侵,可能導致生產線停工,甚至引發設備損壞、產品報廢等嚴重損失(如焊接機器人因指令篡改導致焊接精度偏差,批量生產不合格零件)。?

邊界安全方案:?

  1. 部署 NGFW(下一代防火墻),如同在 “生產線與外部網絡之間裝了帶身份核驗的大門”—— 僅允許 “車間操作員的電腦(固定 IP + 綁定員工賬號)” 訪問 MES 系統,禁止互聯網 IP 直接連接,相當于 “只讓穿工服、帶工牌的操作員進入生產線,陌生人一律擋在門外”;?
  2. 部署 IPS(入侵防御系統),如同 “生產線入口的‘設備安檢員’”—— 針對制造業常用的 “工業控制協議(如 Modbus、Profinet)” 設置防護規則,一旦檢測到 “黑客篡改設備指令的數據包”(如試圖將傳送帶速度從 1 米 / 秒改為 5 米 / 秒),立即攔截并告警;?
  3. 部署終端 DLP(數據防泄漏系統),如同 “生產線出口的‘物料檢查員’”—— 禁止操作員用 U 盤拷貝 MES 系統中的 “核心生產參數(如焊接溫度、零件組裝順序)”,防止競爭對手通過內部人員竊取生產機密。?

實例:2015 年 “烏克蘭電網攻擊事件” 是制造業(工業控制領域)邊界安全失守的典型案例。當時黑客通過 “釣魚郵件” 讓電網員工點擊惡意鏈接,先突破企業辦公網的邊界防護(相當于 “騙保安打開大門”),再橫向滲透到 “電力調度系統(類似制造業的 MES 系統)”,利用工業協議漏洞篡改調度指令,最終導致烏克蘭西部 130 萬戶居民停電數小時。若該電網在 “辦公網與調度系統之間” 部署了嚴格的邊界防護(如 NGFW 限制辦公網訪問權限、IPS 攔截工業協議攻擊),就能阻止黑客從辦公網侵入核心控制系統,如同 “在小區住戶區與配電房之間加一道專屬門禁,即使陌生人進入住戶區,也進不了配電房”。?

場景 2:金融業 —— 守住 “資金與客戶信息” 的安全防線?

需求:某銀行的核心系統(如柜臺交易系統、手機銀行后臺)存儲著海量客戶資金數據、身份證號、銀行卡密碼等敏感信息,若邊界防護失效,可能導致 “黑客盜刷客戶資金”“客戶信息批量泄漏”,引發信任危機(如 2023 年某銀行因客戶信息泄漏,導致數千名客戶遭遇電信詐騙)。?

邊界安全方案:?

  1. 部署 “多維度防火墻集群”,如同 “銀行大門外的‘多層崗哨’”—— 外層防火墻攔截互聯網的惡意 IP(如已知的黑客 IP 段),中層防火墻驗證訪問者的 “設備指紋”(如手機銀行 APP 的登錄設備是否為客戶常用手機),內層防火墻綁定 “用戶身份與訪問權限”(如僅允許 “柜臺柜員賬號” 訪問柜臺交易系統,禁止手機銀行用戶訪問后臺數據庫);?
  2. 部署 “AI 驅動的 IPS”,如同 “銀行內的‘智能保安’”—— 通過機器學習分析交易流量特征,比如識別 “異常轉賬行為”(如某客戶平時僅在本地小額轉賬,突然在境外試圖轉賬 50 萬元),立即觸發 “二次驗證(如短信驗證碼 + 人臉識別)”,同時阻斷可疑交易請求;?
  3. 部署 “網絡 DLP + 終端 DLP 雙重防護”,如同 “銀行的‘現金押運與文件管理雙保險’”—— 網絡 DLP 攔截 “員工通過郵件、微信外傳客戶銀行卡信息” 的行為(如禁止發送含 “622848 開頭銀行卡號” 的數據包),終端 DLP 限制 “柜臺電腦的 USB 接口使用”(僅允許銀行專用 U 盤拷貝數據),防止內部員工倒賣客戶信息。?

實例:2016 年 “孟加拉國銀行黑客事件” 是金融業邊界安全漏洞的慘痛教訓。當時黑客利用銀行 “SWIFT 系統(國際資金轉賬系統)” 的邊界防護漏洞 —— 未對 “轉賬指令的發送設備” 進行嚴格驗證(相當于 “銀行允許陌生設備隨意發送轉賬請求”),偽造了 35 筆轉賬指令,試圖從銀行賬戶轉走 10 億美元,雖最終因 “指令拼寫錯誤” 只成功轉走 8100 萬美元,但仍給銀行造成巨大損失。若該銀行在 “SWIFT 系統與外部網絡之間” 部署了 “設備身份驗證 + 交易特征檢測” 的邊界防護(如 IPS 識別 “非銀行專用設備發送的轉賬指令” 并攔截),就能避免此次資金被盜,如同 “銀行規定‘只有行長授權的專用電腦才能發起大額轉賬’,陌生電腦發送的轉賬請求一律無效”。?

場景 3:醫療行業 —— 守護 “患者數據與診療系統” 不中斷?

需求:某醫院的 “電子病歷系統(EMR)” 存儲著患者的病史、檢查報告、手術記錄,“HIS 系統(醫院信息系統)” 負責掛號、繳費、藥品管理,若邊界防護失效,可能導致 “患者病歷被篡改(如惡意修改癌癥診斷結果)”“HIS 系統癱瘓(如掛號繳費系統無法使用,患者無法就醫)”,甚至影響手術設備(如麻醉機、心電監護儀)的正常運行。?

邊界安全方案:?

  1. 部署 “分段邊界防護”,如同 “醫院的‘科室分區門禁’”—— 將醫院網絡分為 “辦公網(醫生辦公電腦)”“診療網(電子病歷、HIS 系統)”“設備網(手術設備、監護儀)” 三個獨立區域,每個區域之間部署 NGFW,規定 “辦公網僅能查看電子病歷,不能修改;設備網禁止與互聯網連接”,如同 “醫院規定‘護士站只能查看患者病歷,不能修改;手術室設備不允許接入外部網絡’”;?
  2. 部署 “VPN + 身份雙因素認證”,如同 “醫生的‘遠程出診專屬通道’”—— 支持醫生在外出會診時,通過 “醫院專用 VPN” 訪問電子病歷系統,登錄時需同時驗證 “賬號密碼 + 手機動態驗證碼”,防止黑客通過 “盜號” 訪問患者數據,如同 “醫生遠程出診時,必須出示‘醫師資格證 + 醫院授權函’才能查看患者病歷”;?
  3. 部署 “防病毒網關 + IPS 聯動”,如同 “醫院的‘防疫檢測站’”—— 防病毒網關掃描進出網絡的數據包(如攔截含 “勒索病毒” 的郵件附件),IPS 針對醫療設備的 “專用協議(如 DICOM 協議,用于醫學影像傳輸)” 設置防護規則,阻止黑客利用協議漏洞控制 CT 機、MRI 設備,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診療中斷。?

實例:2021 年 “美國 Colonial Pipeline 勒索攻擊事件” 雖針對能源行業,但對醫療行業邊界安全有重要警示意義。當時黑客通過 “供應鏈攻擊”(篡改醫院常用的軟件更新包)突破邊界防護,植入勒索病毒,導致美國多家醫院的 HIS 系統、電子病歷系統癱瘓,患者無法掛號、繳費,手術被迫推遲。若這些醫院在 “軟件更新服務器與內部系統之間” 部署了邊界防護(如 IPS 檢測異常的軟件更新請求、DLP 監控病毒文件傳輸),就能攔截惡意更新包,如同 “醫院在‘藥品入庫通道’設置檢測儀,防止被污染的藥品進入藥房”。?

場景 4:教育行業 —— 保護 “學生信息與教學資源” 不泄露?

需求:某高校的 “教務系統” 存儲著學生的學號、身份證號、成績等信息,“科研系統” 存儲著教授的科研項目數據、論文初稿,若邊界防護失效,可能導致 “學生信息被販賣(如用于非法招生、電信詐騙)”“科研成果被提前竊取(如某教授的核心論文未發表就被競爭對手獲取)”,同時還要防止 “學生通過外部網絡入侵教務系統篡改成績”。?

邊界安全方案:?

  1. 部署 “URL 過濾 + 應用控制防火墻”,如同 “學校的‘校門與教學樓門禁結合’”——URL 過濾攔截 “學生訪問非法網站(如賭博、色情網站)”,應用控制防火墻限制 “校園網內的 P2P 下載(如迅雷、BT)”,避免占用帶寬導致教學視頻卡頓,如同 “學校禁止學生帶零食進入教學樓,同時限制學生在教學區使用娛樂設備”;?
  2. 部署 “網絡 DLP + 日志審計系統”,如同 “學校的‘檔案管理與借閱登記系統’”—— 網絡 DLP 攔截 “學生或教職工通過郵件外傳‘學生成績表’‘科研論文初稿’” 的行為(如識別含 “學號 + 分數” 的 Excel 文件),日志審計系統記錄 “所有訪問教務系統的操作(如誰在什么時間查看了某學生成績)”,一旦出現成績異常修改,可快速溯源;?
  3. 部署 “校園 VPN 分級授權”,如同 “學校的‘圖書館借閱權限管理’”—— 針對不同人群設置 VPN 訪問權限:學生 VPN 僅能訪問 “在線課程、圖書館電子資源”,教師 VPN 可訪問 “教務系統、科研系統”,管理員 VPN 需 “雙人授權” 才能訪問核心數據庫,防止權限濫用,如同 “學生只能借閱普通書籍,教師可借閱科研資料,珍貴檔案需館長 + 管理員共同授權才能查看”。?

實例:2022 年 “某高校學生信息泄漏事件” 是教育行業邊界安全的典型問題。當時該校因 “教務系統的邊界防護未及時更新漏洞補丁”,被黑客利用 SQL 注入漏洞入侵數據庫,竊取了 10 萬余名學生的身份證號、聯系方式等信息,隨后在暗網以 “5000 元 / 份” 的價格出售。若該校在教務系統邊界部署了 “IPS(攔截 SQL 注入攻擊)+ 定期漏洞掃描”,就能及時發現并修復漏洞,如同 “學校定期檢查教學樓窗戶是否鎖好,防止小偷從窗戶進入檔案室偷取學生檔案”。?

場景 5:政務行業 —— 維護 “公共數據與政務系統” 的穩定性?

需求:某市政府的 “政務服務平臺”(如市民 APP、網上辦事大廳)支持市民辦理社保、公積金、營業執照等業務,后臺存儲著 “市民戶籍信息、企業工商數據” 等敏感公共數據,若邊界防護失效,可能導致 “政務系統癱瘓(市民無法線上辦事)”“公共數據泄漏(如企業稅務信息被競爭對手獲取)”,甚至影響政府公信力。?

邊界安全方案:?

  1. 部署 “等保 2.0 級別的邊界防護體系”(國家對政務系統的強制安全要求),如同 “市政府大門的‘國家級安保標準’”—— 包括 “防火墻 + IPS+VPN + 抗 DDoS 設備” 的完整防護鏈:抗 DDoS 設備抵御 “黑客的流量攻擊(如發送海量請求導致平臺卡頓)”,防火墻限制 “僅允許市民通過政務 APP 訪問辦事接口,禁止直接訪問后臺數據庫”,IPS 攔截 “針對政務系統的漏洞攻擊(如登錄界面的暴力破解)”;?
  2. 部署 “數據脫敏網關”,如同 “政務窗口的‘信息展示過濾’”—— 當市民通過政務 APP 查詢社保信息時,網關自動將 “完整身份證號” 脫敏為 “110101********1234”,僅顯示部分字段,防止市民截圖外傳完整信息,如同 “政務窗口工作人員給市民看社保單時,用紙條擋住身份證號的中間幾位”;?
  3. 部署 “跨區域邊界專線(SD-WAN 安全)”,如同 “市政府與區政府之間的‘專屬通勤大巴’”—— 市政府與各區政府的政務系統通過 “加密專線” 互聯,替代傳統的互聯網連接,確保 “跨區域數據傳輸(如企業工商數據從區局上傳市局)” 的安全性,同時通過 SD-WAN 動態調整帶寬,避免數據傳輸卡頓,如同 “市政府與區政府之間開通專屬大巴,不允許無關車輛搭載,且能根據乘客數量調整車輛大小”。?

實例:2020 年 “某省會城市政務平臺癱瘓事件” 是政務行業邊界防護不足的教訓。當時黑客利用 “政務平臺邊界的抗 DDoS 設備未開啟‘智能流量識別’功能”,發起 “偽裝成正常辦事請求的 DDoS 攻擊”(如模擬 10 萬個市民同時登錄 APP),導致平臺服務器過載崩潰,市民無法線上辦理社保、公積金業務,只能到線下窗口排隊,引發大量投訴。若該平臺的抗 DDoS 設備開啟了 “AI 流量識別”(如同 “安保人員能區分‘真實辦事市民’和‘假裝辦事的鬧事者’”),就能過濾掉惡意流量,保障平臺正常運行。

五、邊界安全的局限性:為何需要 “零信任” 補充?

在傳統網絡架構中,邊界安全如同 “圍繞城堡建的一圈高墻”,能有效阻擋外部敵人入侵。但隨著云計算、移動辦公、物聯網的普及,“城堡的邊界逐漸模糊”—— 員工可通過手機在咖啡館訪問內部系統,數據存放在云端而非本地服務器,攝像頭、打印機等設備也接入網絡,這讓傳統邊界安全的 “高墻” 出現了諸多漏洞,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我們結合實例與比喻逐一分析:?

1. 無法防御 “內部攻破”:如同 “小偷已混進城堡,高墻再厚也沒用”?

傳統邊界安全的核心邏輯是 “阻擋外部入侵”,但對 “已進入內部網絡的威脅” 幾乎無防御能力 —— 就像小區的圍墻能擋住外面的小偷,卻管不了 “已用偽造門禁卡進入小區的小偷” 在內部偷東西。這類 “內部威脅” 主要有兩種形式:內部人員惡意操作和外部黑客通過合法身份潛入。?

實例 1:內部員工的惡意數據泄露?

某互聯網公司的運營人員因不滿公司裁員,利用自己的 “內部辦公賬號”(已通過邊界安全的身份驗證)登錄客戶管理系統,將 10 萬條用戶手機號、消費記錄導出到私人 U 盤,隨后賣給第三方數據公司。整個過程中,邊界安全(防火墻、DLP)未發出任何告警 —— 因為員工的賬號權限合法,數據導出操作也未經過 “外部網絡邊界”(直接在公司電腦上拷貝到 U 盤),如同 “小區業主自己把家里的貴重物品帶出小區,門口保安無法判斷是正常攜帶還是盜竊”。?

實例 2:黑客通過 “合法身份” 潛入內部?

2023 年,某科技公司遭遇 APT 攻擊(高級持續性威脅):黑客先通過 “釣魚郵件” 欺騙公司行政人員點擊惡意鏈接,獲取了行政人員的 “企業微信賬號密碼”(相當于拿到了 “小區門禁卡”),隨后利用行政人員的賬號登錄內部辦公網,再通過 “橫向滲透”(從辦公網訪問研發部服務器),最終竊取了核心產品的源代碼。整個過程中,邊界安全的防火墻、IPS 均未攔截 —— 因為黑客使用的是 “合法員工賬號”,所有訪問行為都符合邊界安全的規則,如同 “小偷用業主的門禁卡進入小區,保安不會阻攔,直到發現他在撬業主家門才會警覺”。?

2. 無法覆蓋 “云邊界”:如同 “城堡的糧倉搬到了城外,高墻管不了城外的糧食”?

隨著企業將數據和應用遷移到云端(如阿里云、AWS、企業微信云文檔),員工訪問這些資源的路徑不再經過 “傳統網絡邊界”—— 比如員工直接在手機上打開 “企業微信云文檔” 查看工作文件,數據傳輸是 “手機→云端服務器”,而非 “手機→公司邊界防火墻→內部服務器”,這讓傳統邊界安全的 “高墻” 失去了防護作用,如同 “城堡的糧倉從城堡內搬到了城外的倉庫,原來圍繞城堡建的高墻,無法保護城外倉庫的糧食安全”。?

實例:云端 CRM 系統的安全漏洞?

某銷售公司將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 部署在某云服務商平臺,員工通過 “云服務商的網頁登錄界面” 訪問 CRM(無需通過公司 VPN)。由于公司未對 “云訪問” 設置額外防護,僅依賴傳統邊界安全(防火墻、IPS),黑客通過 “暴力破解” 員工的 CRM 賬號密碼(直接攻擊云服務商的登錄界面,不經過公司邊界),成功登錄并篡改了大量客戶的訂單數據 —— 導致公司錯發貨物,損失超過 50 萬元。此時傳統邊界安全完全 “失效”:因為員工訪問云端 CRM 的流量不經過公司邊界,防火墻、IPS 無法監控或攔截攻擊行為,如同 “城堡的糧倉搬到了城外,小偷直接去城外倉庫偷糧食,城堡的高墻根本不知道”。?

3. 對 “未知威脅” 防御弱:如同 “保安只認識已登記的小偷,不認識新面孔小偷”?

傳統邊界安全(如防火墻、IPS)主要依賴 “已知威脅特征庫” 防御 —— 比如 IPS 通過 “勒索病毒的特征碼” 識別病毒,防火墻通過 “已知黑客 IP 段” 攔截攻擊。但對于 “零日漏洞(未被公開的漏洞)”“新型變異病毒” 等未知威脅,由于特征庫中沒有對應的記錄,邊界安全無法識別,如同 “小區保安只認識警察局登記過的小偷照片,遇到沒登記過的新小偷,根本認不出來,只能等小偷作案后才知道”。?

實例:Log4j 漏洞引發的安全危機?

2021 年,“Log4j 漏洞”(一種廣泛存在于 Java 程序中的零日漏洞)爆發,全球大量企業的系統受影響。某電商公司的邊界安全(IPS、防火墻)未攔截利用該漏洞的攻擊 —— 因為當時 IPS 的特征庫中還沒有 “Log4j 漏洞攻擊的特征碼”,黑客通過 “向電商網站的搜索框輸入惡意代碼” 觸發漏洞,試圖控制后臺服務器。直到漏洞被公開、安全廠商更新特征庫后,該公司的 IPS 才具備防御能力,但此時已出現部分用戶數據被竊取的情況,如同 “小區出現了一個新的小偷,保安沒見過他的照片,直到他偷了幾戶業主家后,警察局才更新小偷名單,保安才知道要攔截他”。?

4. 無法應對 “物聯網邊界”:如同 “城堡的大門不僅允許人進出,還允許老鼠、蟲子進出,高墻管不了這些小東西”?

隨著物聯網設備(如公司的監控攝像頭、智能打印機、溫濕度傳感器)大量接入網絡,這些設備成為了新的 “安全漏洞入口”—— 很多物聯網設備的默認密碼簡單(如 “admin/admin”)、缺乏安全更新,黑客可輕易入侵這些設備,再通過設備接入的內部網絡滲透到核心系統。但傳統邊界安全對物聯網設備的防護能力極弱:一方面,物聯網設備的通信協議(如 MQTT、CoAP)與傳統網絡設備不同,防火墻、IPS 難以識別;另一方面,大量物聯網設備直接接入內部網絡,未經過邊界安全的 “身份驗證”,如同 “城堡的大門不僅允許人進出,還允許老鼠、蟲子從門縫鉆進城堡,高墻無法阻擋這些小東西,而這些小東西可能攜帶病菌或破壞城堡內部設施”。?

實例:監控攝像頭引發的內部入侵?

某酒店在走廊、電梯安裝了 50 個智能監控攝像頭,這些攝像頭直接接入酒店的內部辦公網(未部署專門的邊界防護)。黑客通過 “掃描攝像頭的默認密碼”,成功登錄了 30 個攝像頭的管理后臺,隨后利用攝像頭的 “遠程命令執行漏洞”,在攝像頭設備中植入惡意程序,再通過攝像頭接入的內部網絡,滲透到酒店的 “客房管理系統”,竊取了住客的身份證號、入住信息等敏感數據。整個過程中,酒店的傳統邊界安全(防火墻、IPS)未發現異常 —— 因為攝像頭接入的是內部網絡,其通信流量不經過外部邊界,且 IPS 無法識別攝像頭的專用通信協議,如同 “老鼠從城堡的門縫鉆進內部,城堡的高墻沒發現,直到老鼠咬壞了城堡的糧食倉庫才被察覺”。?

如何彌補邊界安全的局限性?—— 零信任架構的 “動態防護”?

面對傳統邊界安全的短板,現代網絡安全體系逐漸從 “邊界中心化” 轉向 “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Architecture)”,其核心邏輯是 “永不信任,始終驗證”—— 無論訪問者來自內部還是外部,無論訪問的是本地系統還是云端資源,都需要通過 “身份鑒別、設備健康檢查、權限最小化” 等機制持續驗證,如同 “小區不再只靠圍墻防護,而是對每一個進入小區的人(包括業主)都進行身份核驗(刷臉 + 身份證),對進入樓棟的人還要檢查‘是否有該樓棟的授權’,對進入住戶家的人還要確認‘是否有業主邀請’,即使是小區內部的人,也需要持續驗證身份”。?

零信任彌補邊界安全局限性的實例?

某金融公司部署零信任架構后,有效解決了邊界安全的短板:?

  1. 針對 “內部威脅”:員工訪問核心數據庫時,不僅需要賬號密碼,還需通過 “手機動態驗證碼 + 電腦設備指紋驗證”,且僅能訪問 “自己工作所需的數據字段”(如理財經理只能查看自己客戶的數據,無法查看其他客戶數據),即使黑客竊取了員工賬號,也無法通過設備驗證,或只能訪問少量數據,如同 “小區業主進入自己家時,不僅要刷門禁卡,還要輸入密碼,且只能打開自己家的門,無法打開鄰居家的門”;?
  2. 針對 “云邊界”:員工訪問云端 CRM 系統時,需通過公司的 “零信任網關” 跳轉 —— 網關會先驗證員工身份和設備健康狀態(如電腦是否安裝殺毒軟件),再 “代理” 員工訪問云端資源,所有訪問行為都在網關監控范圍內,即使流量不經過傳統邊界,也能攔截異常訪問,如同 “小區在城外的糧倉門口設置了‘專屬安保崗’,無論誰去糧倉取糧食,都要先經過安保崗的身份驗證,再由安保崗陪同進入糧倉”;?
  3. 針對 “未知威脅”:零信任架構的 “AI 行為分析引擎” 會實時監控訪問行為 —— 比如發現 “某員工平時只在上班時間訪問 CRM 系統,突然在凌晨 3 點從境外 IP 訪問,且試圖下載大量數據”,即使沒有已知威脅特征,引擎也會判定為異常行為,立即阻斷訪問并告警,如同 “小區保安發現‘某業主平時只在白天回家,突然在凌晨 3 點從小區外翻墻進入,且背著大包’,即使不認識這個業主,也會上前攔截詢問”;?
  4. 針對 “物聯網邊界”:零信任架構為每個物聯網設備(如監控攝像頭)分配 “唯一身份標識”,設備接入網絡時需驗證身份,且僅允許設備與 “指定的服務器” 通信(如攝像頭只能向監控平臺發送數據,無法訪問客房管理系統),即使設備被黑客入侵,也無法橫向滲透到其他系統,如同 “小區給每一只進入內部的寵物都發放‘電子身份牌’,寵物只能在指定區域活動(如只能在小區花園,不能進入樓棟),即使寵物攜帶病菌,也無法擴散到住戶家中”。?

邊界安全與零信任的 “協同防護”?

傳統邊界安全并非 “無用”,而是需要與零信任架構協同,構建 “多層防御體系”:?

  • 邊界安全如同 “小區的高墻和大門”,負責阻擋 “明顯的外部威脅”(如黑客的惡意 IP、已知病毒),是 “第一道防線”;?
  • 零信任架構如同 “小區內部的身份核驗、行為監控、區域授權”,負責防范 “邊界安全漏過的威脅”(如內部人員惡意操作、云端訪問風險、未知攻擊),是 “第二道乃至多道防線”。?

對于企業而言,不能再依賴 “一道邊界安全高墻” 守護所有風險,而應根據自身業務場景(如是否使用云服務、是否有大量物聯網設備),將邊界安全與零信任、終端安全、云安全等技術結合,如同 “城堡不僅要建高墻,還要在內部設置巡邏隊、在城外糧倉設置安保崗、對進出人員進行多重核驗”,才能真正實現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因此,現代網絡安全體系已從 “邊界中心化” 轉向 “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Architecture)?”—— 核心邏輯是 “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無論訪問者來自內部還是外部,都需通過身份鑒別、設備健康檢查、權限最小化等機制持續驗證,彌補邊界安全的不足。

邊界安全的技術發展,如同 “小區安保體系的升級”,從 “靜態防護” 逐步走向 “動態智能”,我們用表格對比三個關鍵階段:

演進階段

類比場景

(小區安保)

核心技術實例(網絡場景)局限性
第一代:靜態邊界(2000 年前)小區只有 “圍墻 + 大門”,保安只看 “是否有門禁卡”,不查卡的真實性基礎防火墻、ACL(訪問控制列表)某工廠的邊界僅部署基礎防火墻,規定 “僅允許外部 IP:202.97.XX.XX(合作方工廠)訪問內部的生產系統(端口 8080)”—— 只要 IP 和端口匹配,就允許訪問,不管流量內容無法識別 “偽裝的合法流量”,比如黑客偽造合作方 IP 發送攻擊數據包,防火墻會放行
第二代:深度防御(2000-2015 年)小區增加 “監控攝像頭、訪客登記本、快遞安檢”,保安不僅查門禁卡,還會登記訪客信息、檢查攜帶物品下一代防火墻(NGFW)、IDS/IPS、傳統 VPN、網絡 DLP某電商公司的邊界部署 NGFW+IPS+DLP:
1. NGFW 識別 “雙 11 期間的異常訪問(如同一 IP 短時間內訪問 100 次商品詳情頁)”,限制訪問頻率;
2. IPS 攔截 “針對支付系統的 SQL 注入攻擊”;
3. DLP 阻止員工將 “用戶支付記錄” 通過微信外傳
依賴 “預設規則和特征庫”,對 “零日漏洞(未知攻擊)” 防御弱,比如 2021 年 “Log4j 漏洞” 爆發時,因特征庫未更新,IPS 無法攔截攻擊
第三代:動態邊界(2015 年至今)小區升級為 “智能安保系統”:業主刷臉進門(動態身份驗證)、訪客需業主實時授權(動態權限)、攝像頭 AI 識別可疑行為(智能檢測)零信任 VPN(ZTNA)、AI 驅動的 IPS、SD-WAN 安全、終端 DLP 聯動某互聯網大廠的邊界部署 ZTNA+AI-IPS:
1. 員工居家辦公時,ZTNA 不僅驗證賬號密碼,還會檢查 “電腦是否安裝最新的漏洞補丁、是否有挖礦軟件”,只有符合條件才允許訪問內部系統;
2. AI-IPS 通過機器學習識別 “未知的 DDoS 攻擊模式”(如某 IP 段的流量特征與正常用戶完全不同),無需等待特征庫更新即可攔截
部署復雜度高,需要與身份管理系統(如企業微信)、終端安全軟件(如 360 天擎)聯動,中小企業成本較高

六、邊界安全的角色演變:從 “唯一守門人” 到 “多層防御的基石”

邊界安全仍是網絡安全的 “基礎防線”,但已不再是 “唯一防線”:

企業類型邊界安全定位適配策略案例驗證
傳統企業(工廠/餐館/地方商超)

核心

防線

NGFW+IPS+VPN+終端DLP合理:機械廠案例中,邊界設備覆蓋生產系統防護、外部訪問控制、數據防泄,契合業務本地化特征。
數字化轉型企業(銀行/電商/集團)

協同

組件

邊界安全 + 零信任 + 云安全 + IoT安全典范級:銀行案例中,邊界抗DDoS/IPS防護基礎威脅,零信任接管云端訪問控制,物聯網安全約束ATM設備,形成閉環。

理解邊界安全的核心是:它是網絡安全的 “第一道門”,但不能依賴它 “守好所有門”,需結合業務場景和技術演進,動態調整防護策略。

還有很多文章存貨,明日再更~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7350.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7350.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7350.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虛擬機快照對內存與磁盤空間的影響

核心概念:快照是什么?虛擬機快照捕獲的是在某個特定時間點上虛擬機的完整狀態。這包括:磁盤狀態:虛擬磁盤的數據。內存狀態:當時虛擬機內存中的所有內容(如果選擇)。配置狀態:虛擬機…

免費開源的 Gemini 2.5 Flash 圖片生成器

免費開源的 Gemini 2.5 Flash 圖片生成器:gemini-nano-banana 項目詳解 在 AI 圖片生成領域,大多數工具要么收費昂貴,要么需要復雜的配置。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完全免費開源的解決方案——gemini-nano-banana,一個基于 Google Gemi…

介紹分布式事務之Seata

簡介 Seata 是一款開源的分布式事務解決方案,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簡單易用的分布式事務服務。Seata 將為用戶提供了 AT、TCC、SAGA 和 XA 事務模式,為用戶打造一站式的分布式事務解決方案。 🚀 一、Seata 的四種主要模式 Seata 提供的分布式事…

安卓/ios按鍵精靈腳本開發工具:OpenCV.FindImgAll命令介紹

函數名稱OpenCV.FindImgAll 找圖返回全部結果函數功能使用OpenCV多尺度模板找圖,返回全部結果與FindPic的區別:OpenCV找圖:基于特征相似性的找圖,允許一定幾何形變或顏色差異,從而提高多分辨率容兼及抗干擾能力&#x…

Linux時間處理函數

gettimeofday 是 Linux 系統中一個用于獲取當前時間的系統調用函數。它能夠獲取從 Unix 紀元&#xff08;1970年1月1日 00:00:00 UTC&#xff09;到當前時刻的秒數和微秒數。函數原型#include <sys/time.h>int gettimeofday(struct timeval *tv, struct timezone *tz);參…

C++ 面試高頻考點 力扣 34. 在排序數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位置 二分查找左右端點 題解 每日一題

文章目錄二分查找進階&#xff0c;精準定位左右邊界題目描述先踩坑&#xff1a;樸素二分為什么搞不定重復元素&#xff1f;第一步&#xff1a;找左邊界——如何定位“第一個target”&#xff1f;第二步&#xff1a;找右邊界——如何定位“最后一個target”&#xff1f;完整代碼…

在word以及latex中引用zotero中的參考文獻

背景 如何在word以及latex中引用zotero中的參考文獻 歷史參考 恢復Zotero軟件內的誤刪條目數據/文獻-CSDN博客使用zotero保存 CNKI知網文章時發生錯誤。改為嘗試用 Save as Webpage 保存。-CSDN博客 word 在word中引用zotero中的參考文獻 打開word&#xff0c;點擊引用 經典…

docker 部署Skywalking

創建網絡 docker network create skywalking-network docker compose 安裝SkyWalking docker-compose.yaml 文件 version: "3" services:# SkyWalking OAP server with Elasticsearch storageskywalking-oap:image: apache/skywalking-oap-server:8.9.0container…

動態UI的秘訣:React中的條件渲染

動態UI的秘訣&#xff1a;React中的條件渲染 作者&#xff1a;碼力無邊各位React探險家&#xff0c;歡迎回到我們的《React奇妙之旅》&#xff01;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碼力無邊。在之前的旅程中&#xff0c;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創建組件、傳遞數據&#xff08;Props&#xff09;、管…

ubuntu掛載外接硬盤

查看找到硬盤sudo fdisk -l例如&#xff1a;名字為&#xff1a;/dev/sda創建掛載點sudo mkdir -p /2TSSD手動掛載&#xff08;單次生效&#xff0c;關機會失效&#xff09;sudo mount /dev/sda1 /2TSSD開機自動掛載&#xff08;永遠生效&#xff0c;關機會失效&#xff09;S1&a…

數學思想 | 數學思維過程對象封裝

注&#xff1a;本文為 “數學思維過程對象封裝” 相關譯文。 英文引文&#xff0c;機翻未校。 略作重排&#xff0c;如有內容異常&#xff0c;請看原文。 What is the object of the encapsulation of a process? 過程封裝的對象是什么&#xff1f; David Tall#, Michael Th…

常見視頻封裝格式對比

一、核心概念&#xff1a;封裝格式 vs 編碼格式 編碼格式 (Codec): 例如 H.264, H.265 (HEVC), AV1, VP9。它負責對原始視頻和音頻數據進行壓縮&#xff0c;是決定視頻體積和清晰度的關鍵。封裝格式 (Container): 例如 MP4, MKV, AVI。它負責將已經壓縮好的視頻、音頻、字幕等打…

Java實現PDF表格轉換為CSV

在很多企業辦公和數據分析的場景中&#xff0c;PDF 中常常存放著報表、清單或統計數據。相比 PDF&#xff0c;CSV 文件 更易于在 Excel 或數據庫中進行進一步處理。因此&#xff0c;我們常常需要一種方式&#xff0c;將 PDF 中的表格數據批量抽取并導出為 CSV 文件。 本文將介…

具有類人先驗知識的 Affordance-覺察機器人靈巧抓取

25年8月來自武漢大學、阿里達摩院、湖畔研究中心、浙大和清華的論文“Towards Affordance-Aware Robotic Dexterous Grasping with Human-like Priors”。 能夠泛化抓取目標的靈巧手是開發通用具身人工智能的基礎。然而&#xff0c;之前的方法僅僅關注低級抓取穩定性指標&#…

項目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

項目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xff1a;目標明確、科學規劃、有效溝通、資源保障、風險管理、團隊協作、持續監控與總結改進。目標明確保證方向不偏移、科學規劃確保執行有章可循、有效溝通減少誤解與沖突、資源保障提供堅實支撐、風險管理幫助預防問題、團隊協作提升整體效率…

[光學原理與應用-338]:ZEMAX - Documents\Zemax\Samples

Documents\Zemax\Samples 是 Zemax OpticStudio 軟件自帶的樣例文件目錄&#xff0c;包含大量預設的光學設計案例&#xff0c;涵蓋鏡頭設計、照明系統、公差分析、非序列光學等多個領域。這些樣例是學習軟件功能、驗證設計方法和快速啟動項目的寶貴資源。以下是該目錄的詳細解析…

el-table合并列實例

想要實現效果&#xff1a;目前接口返回數據data:[{companyCode: "NXKYS",companyName:1123,costContractId:1123,costContractName:1123,createBy:1123,details:[{brand:1123,contractItemName:1123,modelSpec:1123,projectItemId:1123,requestQty:1123,transactionZ…

虛假 TradingView Facebook 廣告在全球傳播 Android 間諜軟件

一項快速發展的惡意廣告活動最初通過 Meta 的廣告網絡針對 Windows 用戶&#xff0c;現已將其范圍擴展到 Android 設備&#xff0c;推廣偽裝成合法交易應用程序的 Brokewell 惡意軟件的高級版本。 Bitdefender Labs 警告稱&#xff0c;此次移動攻擊活動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展開…

Android系統框架知識系列(十九):Android安全架構深度剖析 - 從內核到應用的全棧防護

?關鍵詞?&#xff1a;安全啟動鏈、應用沙箱、SELinux、硬件安全模塊、權限控制、零信任架構一、Android安全架構的基本概念與背景1. 移動安全環境的特殊性Android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操作系統&#xff0c;面臨著獨特的安全挑戰&#xff1a;?移動設備的安全威脅維度?&#xf…

智能消防栓悶蓋終端:讓城市消防管理更智慧高效

然而您是否知道&#xff0c;這些傳統的消防栓常常面臨非法開啟、人為破壞、水壓不足等管理難題&#xff1f;當火災真正發生時&#xff0c;它們能否可靠地提供"救命水"&#xff1f;如今&#xff0c;隨著智能消防栓悶蓋終端的出現&#xff0c;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