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與目標
隨著現代農業向智能化、精準化轉型,傳統溫室大棚管理面臨效率低、響應慢、成本高等痛點。本方案通過部署御控農業物聯網系統,實現溫室環境參數實時監測、設備遠程控制、數據智能分析及預警決策,助力農戶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推動農業向"無人化、精準化、可持續化"發展。
二、系統架構設計
1. 環境監測系統:全維度感知溫室生態
- ??氣象監測模塊:集成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風速、風向、雨量、紫外線強度等傳感器。
- ??土壤監測模塊:集成土壤溫濕度、pH值傳感器,精準掌握根系層環境。
- ??氣體監測模塊:集成CO?濃度傳感器,支持光合作用效率優化調控。
2. 通信控制系統:低功耗廣域覆蓋
數據采集層:部署4G網關,兼備LORA無線傳輸技術,確保數據實時性。
邊緣計算層:網關內置AI算法,可本地處理異常數據,減少云端依賴。
云平臺層:基于阿里云/華為云構建農業專屬物聯網平臺,支持百萬級設備接入,數據存儲周期≥10年。
3. 視頻監控系統
集成4K高清球機,搭配紅外夜視功能,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
視頻流與環境數據同步標注,支持AI行為分析(如人員闖入、設備異常動作預警)。
4. 應用管理平臺:五維智能決策
智能感知: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溫室3D模型,實時映射物理環境。
智能預警:基于LSTM神經網絡預測未來24小時環境變化,提前生成應對策略。
智能決策:集成作物生長模型,自動推薦最佳溫濕度、光照組合。
智能分析:提供產量預測、能耗分析、成本效益評估等10+類報表。
專家系統:對接農業院校專家庫,支持遠程會診與處方下發。
5. 設備控制系統:多協議兼容聯動
支持Modbus、CAN、RS485等工業協議,兼容市面上90%以上農用設備。
智能控制策略:
時間表模式:按作物生長周期設定固定開關時間(如每天8:00開啟遮陽簾)。
閾值模式:當土壤濕度<40%時自動啟動滴灌系統。
聯動模式:高溫高濕時同步開啟排風機+遮陽簾+加濕器(需配置執行優先級)。
應急模式:斷電時自動切換備用電源,優先保障通風設備運行。
三、核心功能實現
1. 實時監測與可視化
大屏駕駛艙展示關鍵指標,支持鉆取式數據查詢。
移動端APP提供"一鍵巡檢"功能,10秒內完成全棚環境掃描。
2. 遠程控制與自動化
農戶可通過語音指令控制設備。
3. 歷史數據追溯
構建溫室環境知識圖譜,支持按作物品種、生長階段、季節等多維度檢索。
視頻數據與傳感器數據時間軸同步,可回放任意時刻的棚內狀態。
4. 多級預警機制
黃色預警:環境參數接近閾值時推送APP通知(如溫度28℃→30℃)。
橙色預警:參數持續超標10分鐘時觸發電話語音報警。
紅色預警:極端情況(如溫度>40℃)自動啟動應急預案并通知消防部門。
四、服務保障
1.7×24小時運維:配備專職農業工程師團隊,2小時內響應故障。
2.系統升級:每年免費迭代2次功能模塊,持續優化控制算法。
3.培訓體系:提供線上課程+線下實操培訓,確保農戶3天內掌握系統操作。
? 御控農業物聯網系統通過"感知-傳輸-決策-執行"閉環設計,將傳統溫室升級為具有自主決策能力的"農業機器人"。未來將融合區塊鏈技術實現農產品溯源,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