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測試流程(工作流程)
需求分析 -- 測試點分析(xmind)-- 編寫測試計劃/用例及評審 -- 執行測試用例(開發提交測試)-- 發現缺陷通過缺陷管理工具提交 -- 回歸測試及bug驗證(開發提測新版本) -- 測試報告編寫及評審
測試計劃
是指導整個測試過程的綱領性文件,主要回答 “為什么測、測什么、怎么測、誰來測、何時測、資源有哪些” 等宏觀問題,目標是確保測試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覆蓋項目的測試需求和質量目標。測試用例
是測試執行的具體依據,主要描述 “如何測試某個功能 / 場景”,包括輸入數據、操作步驟、預期結果等,目標是驗證軟件是否符合需求規格。
2.常用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 用等價類 + 邊界值覆蓋輸入驗證;
- 用場景法覆蓋業務流程;
- 用判定表處理多條件邏輯;
- 用錯誤推測法補充潛在缺陷。
3.項目團隊多少人?測試人員幾個?如何分工?
項目團隊大概xx人,測試人員xx人,我們一般按照功能模塊進行分工
4.最近一個項目一共寫了多少條用例?發現了多少個bug?
大概寫了xx條測試用例,一共xx人,編寫了xx時間,在編寫的過程中發現需求模糊的地方還需要和產品經理進行溝通。
一共發現了xx個bug,開始的輪次發現的缺陷會比較多一些,后面回歸測試中逐漸減少,其中一般級別的bug數量最多。
5.你一天大概寫多少條測試用例?
按照我目前的能力,按照系統的復雜度來看,通常一天可以寫一百多條,如果是需求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或者業務比較復雜,可能寫的少一些,幾十條。
6.如果你發現了一個bug,但開發人員不認可,你會怎么處理?
如果我提交了一個bug,開發人員認為不是,那么我首先要再次確認下這個bug是否存在,是否影響用戶的實際使用,確認后,在和開發人員進行溝通,講清楚這個缺陷的復現步驟和對用戶的影響,爭取能夠取得開發人員的認可。如果還是不能達成一致,那么我本著對用戶負責的態度,需要將此bug的情況上報給測試經理和項目經理,由他們進行裁決。
7.一個不能復現的bug需要上報嗎?
這個問題還真遇到過,一般發現的bug都需要反復求證復現的步驟,確認百分百復現后才上報,但遇到比較嚴重的問題,雖然不能復現,但還是有一定的出現幾率,那么我們也要上報,需要提交給開發人員進行定位或者觀察,但這種bug我們一般會在缺陷報告中標明出現的概率,比如 必現/大概率復現/小概率復現/僅出現一次。
8.測試工作通常是什么時候開展的?
項目的測試工作一般是在需求階段就會介入,參與需求的討論,需求經過評審之后,我們就開始依照需求進行測試用例的編寫。
需求討論主要是從測試人員的角度審查需求描述是否清晰,準確,是否可以編寫用例進行測試。
9.項目的迭代周期一般多長時間?
項目初始時迭代周期一般長一些,大概一兩個月,后面根據迭代的功能和修改的缺陷時間逐漸縮短,一般一兩周一個迭代周期,項目上線前期甚至一周幾個版本。每個月大概迭代十個版本。
10.使用什么管理缺陷的?
使用的pingcode/禪道,項目管理工具,可以用來管理產品的需求,項目的任務,測試用例和跟蹤bug,主要用來管理測試用例和缺陷(和需求)
編寫了測試用例,依照開發提交的版本進行測試用例的執行,執行的過程中發現bug會提交缺陷報告,開發修改后,進行跟蹤驗證。
常見的缺陷管理工具主要有以下這些:
- Jira?:由 Atlassian 開發的商業級項目與事務跟蹤工具,可用于軟件開發、缺陷管理、需求追蹤等領域。其能創建、跟蹤多種事務類型,支持自定義事務生命周期、狀態,擁有豐富的報告和儀表板,并且可以與 Git、Jenkins 等工具集成,有大量插件來滿足多樣化需求,適合中大型開發團隊,特別是對缺陷流程場景要求復雜的團隊。
- PingCode?:這是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研發項目管理工具,具備成熟的缺陷管理能力。它可以收集來自 App、web/H5 網站等渠道的 Bug 問題,支持成員、角色等設置,還能關聯需求、測試任務和主流開發者工具,同時可生成缺陷平均生命周期、致命缺陷占比等豐富報表,適合汽車電子、互聯網等多行業的中大型團隊使用。
- Bugzilla?:由 Mozilla 公司提供的開源免費缺陷跟蹤工具,能管理缺陷從提交、修復到關閉的完整生命周期,有強大的檢索功能,支持自定義字段與權限管理,但安裝過程較為繁瑣,適合預算有限卻注重流程管控的團隊。
- Worktile?:屬于靈活性較強的項目管理工具,雖不是專門針對缺陷管理,但國內很多中小團隊會用它進行缺陷管理。其可以通過定制看板和任務列表維護缺陷管理流程,支持詳盡的缺陷屬性設置和豐富的數據報表,此外還能滿足企業 OKR 管理、審批等多種工具化管理需求。
- Mantis?:基于 web 的 Php+Mysql 開源缺陷管理平臺,安裝和操作都比較方便,也有截圖功能,報表功能較為強大,可通過漢化包進行漢化,適合小型到中型規模的團隊。
- TestRail?:由德國 Gurock Software 公司開發,是一款領先的測試用例管理工具,能提供測試用例管理、測試執行、結果追蹤和測試報告等功能,還可以與 Jira、Bugzilla 等多種第三方工具集成,使缺陷跟蹤流程更加順暢。
- 板栗看板?:可視化缺陷協作與修復工具,通過任務卡片、看板與甘特圖視圖結合來展示缺陷處理狀態,支持責任人指派與提醒設置,還能以進度熱力圖等多視角呈現,適合中小型敏捷團隊以及多角色聯合修復場景。
- YouTrack?:由 JetBrains 出品的專業缺陷工具,將缺陷管理和知識庫、時間追蹤、Scrum 板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快捷鍵支持強大,界面響應速度較快。
11.測試計劃和測試報告一般包含哪些內容?
注:通常測試計劃和測試報告是由測試組長/主管/經理編寫,但測試組或測試組內的主要測試人員也會參與編寫,因此所有人都需要知道測試計劃和測試報告的主要內容。
參考:
測試計劃一般包含測試的目的,測試的范圍,測試的策略和方法,測試的軟硬件環境,測試的進度安排和測試風險評估等。
測試報告是在整個項目測試完成之后進行編寫,主要時統計和分析整個測試過程的活動和產生的數據,會統計測試用例的情況,比如一共編寫了多少測試用例,執行了多少測試用例,通過了多少測試用例,每個測試人員編寫了多少測試用例等。
還會統計和分析項目缺陷的情況,比如缺陷的狀態,是否已經修改還是未修改,缺陷的嚴重級別,缺陷的高發點, 項目當中哪個模塊發現的bug比較多,通常缺陷的分別會符合二八定理,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模塊發現了百分之八十的缺陷。
12.怎么看待測試價值?
測試的核心價值是發現問題、預防問題,幫助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它不是簡單的‘點點點’,而是理解需求、模擬用戶、用邏輯和策略提前發現風險。好的測試是降本增效的關鍵環節。
13.如何判斷哪些用例適合做自動化?
優先選擇操作固定、邏輯穩定、重復頻次高的用例自動化。頻繁變動或視覺判斷類場景就不適合。
14.項目馬上要上線了,突然發現一個bug,做為測試要如何做?
如果項目馬上要上線時發現了bug,我會立即確認并復現,把復現步驟、環境、日志、截圖/錄屏記錄清楚;然后迅速評估嚴重性:若影響核心流程、數據或安全就判為阻塞,必須暫停上線并修復,否則評估是否可以做臨時規避或記錄為已知問題后上線。接著第一時間同步項目、開發,提供影響分析和處理建議(延遲上線/熱修復/上線后修復并寫明風險);如果決定修復,我會配合開發定位并在修復后立即驗證并做針對性回歸,上線時執行冒煙測試驗證并準備回滾預案。最后上線后做問題根因分析,補充用例和優化預發布流程,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