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 基本設計思想--乒乓操作、串并轉換、流水線

乒乓操作(Ping-Pong)的理解:為什么是另一種pipeline?-CSDN博客

FPGA菜鳥學習筆記——2、四大設計思想 - 知乎

乒乓操作(Ping-Pong)-CSDN博客

乒乓操作原理與FPGA設計-CSDN博客

乒乓操作 — [野火]FPGA Verilog開發實戰指南——基于Altera EP4CE10 征途Mini開發板 文檔》

FPGA:零基礎入門FPGA圖像處理、DDR技巧之多幀緩存、乒乓操作、防止視頻撕裂_嗶哩嗶哩_bilibili---講的很好!

CMOS攝像頭(4):SDRAM和乒乓操作 - 咸魚IC - 博客園(博主記錄蠻多的)

? ? ? ? (野火電子)由于我們設置的讀寫時鐘不一致,而要實現乒乓操作的無縫緩存與處理,這里我們就需要設置不同的寫入數據位寬與不同的讀出數據位寬才能與讀寫時鐘相匹配。這里就是我們前面理論部分所說的面積與速度互換原則的體現,這里我們設置的輸入時鐘的頻率是輸出時鐘的兩倍,即輸入數據的速度是輸出數據速度的兩倍,所以這里我們需要設 置輸出數據的位寬是輸入數據位寬的兩倍,即面積的兩倍。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輸入速度與面積的乘積與輸出速度與面積的乘積要相等,即輸入和輸出的時間相等,這樣才能保證在“數據緩沖模塊1”讀/寫完的同時“數據緩沖模塊2”也寫/讀完,才能保證輸入與輸出數據的無縫傳輸與處理。這就是其低高速數據傳輸特點的原理,只要我們 遵從輸入與輸出數據的頻率與位寬的乘積相等,那么我們就可以實現不同模塊頻率之間的數據傳輸。

AI對話:

乒乓操作有什么用處?

“乒乓操作” 是一種在數據處理、信號處理、硬件設計等領域常用的技術,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兩個 “緩沖區”(或存儲區域)交替工作,實現數據的無縫處理與傳輸,避免因等待數據準備而產生的延遲。它的用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數據處理效率,減少等待時間

在實時數據處理場景中(如視頻采集、音頻處理、傳感器數據讀取等),數據通常是持續產生的,而處理器處理數據也需要時間。如果只用一個緩沖區,會出現 “數據未處理完,新數據又來了” 的沖突,導致處理器需要等待緩沖區清空才能繼續。
乒乓操作通過兩個緩沖區(A 和 B)解決此問題:

  • 當處理器處理緩沖區 A 的數據時,新數據可以寫入緩沖區 B;
  • 處理器處理完 A 后,立即切換到處理 B,同時新數據寫入 A。
    效果:數據采集和處理并行進行,消除了 “等待緩沖區空閑” 的時間,提升了系統的實時性和吞吐量。

2.?簡化時序控制,降低同步復雜度

在硬件設計(如 FPGA、嵌入式系統)中,數據的輸入、處理、輸出往往有不同的時鐘域或速率。如果直接連接,容易因時序不匹配導致數據丟失或錯誤。
乒乓操作通過兩個緩沖區的交替切換,將 “連續數據流” 拆分為 “塊數據” 處理:

  • 輸入模塊只需專注于向當前空閑的緩沖區寫數據,無需關心處理器是否忙碌;
  • 處理器只需從已寫滿的緩沖區讀數據,無需關心新數據的寫入節奏。
    效果:隔離了輸入、處理、輸出的時序差異,降低了模塊間的同步難度,提高了系統穩定性。

3.?平滑數據流量,避免突發瓶頸

在數據傳輸速率不穩定的場景(如網絡通信、磁盤讀寫)中,數據可能以 “突發” 形式到達,而處理器的處理能力是固定的。如果直接處理突發數據,可能因瞬時負載過高導致卡頓。
乒乓操作通過兩個緩沖區 “緩沖” 突發數據:

  • 當突發數據到來時,先存入緩沖區 A,滿了之后自動切換到緩沖區 B;
  • 處理器按固定速率從已填滿的緩沖區中讀取數據,不受輸入速率波動影響。
    效果:將 “不穩定的輸入流量” 轉化為 “穩定的處理流量”,避免系統因突發數據而過載。

4.?典型應用場景

  • 視頻 / 圖像處理:攝像頭采集的圖像幀寫入緩沖區 A,處理器同時處理緩沖區 B 的圖像,實現 “采集 - 處理” 無縫銜接;
  • 音頻實時處理:麥克風輸入的音頻流寫入緩沖區 A,DSP 芯片處理緩沖區 B 的音頻,避免聲音卡頓;
  • 通信系統:無線模塊接收的數據存入緩沖區 A,CPU 處理緩沖區 B 的數據,確保數據不丟失;
  • FPGA / 嵌入式開發:在硬件邏輯中,通過乒乓操作實現高速 AD/DA(模數 / 數模轉換)的數據緩存與處理。

總結

乒乓操作的核心價值是通過 “空間換時間”,利用兩個緩沖區的交替工作,實現數據 “采集 - 處理 - 輸出” 的并行化,從而提升系統的實時性、效率和穩定性,尤其適用于需要 “連續、高速、無間斷” 處理數據的場景。

我不太明白, 空間換時間的概念, 直接把兩塊緩沖區合并成一塊, 然后控制讀寫時間不也可以達到乒乓操作的作用嗎?

這個問題很關鍵,核心在于理解 “單塊大緩沖區” 和 “兩塊乒乓緩沖區” 在讀寫沖突處理并行性上的本質區別。我們可以從 “空間換時間” 的具體含義入手,對比兩種方案的差異:

首先明確:什么是 “空間換時間”?

這里的 “空間” 指額外的存儲資源(第二塊緩沖區),“時間” 指因等待讀寫沖突而浪費的時間。乒乓操作通過增加一塊緩沖區的空間,避免了讀寫操作的 “排隊等待”,從而實現了 “數據寫入” 和 “數據處理” 的完全并行,這就是 “用空間換時間” 的核心邏輯。

為什么單塊大緩沖區無法替代乒乓操作?

假設我們把兩塊緩沖區合并成一塊 “大緩沖區”,并試圖通過控制讀寫時間來避免沖突(比如 “先寫一部分,再讀一部分”),會遇到兩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1. 讀寫操作無法完全并行,必然存在等待

單塊緩沖區中,“寫入新數據” 和 “讀取舊數據” 不能同時進行(否則會出現數據覆蓋或讀取到不完整數據)。例如:

  • 假設緩沖區大小為 200 字節,每次寫入 100 字節,處理器每次讀取 100 字節。
  • 流程只能是:先寫 1-100 字節 → 處理器讀 1-100 字節(此時無法寫入新數據,必須等待讀取完成)→ 再寫 101-200 字節 → 處理器讀 101-200 字節(再次等待)。

問題:寫入和讀取是 “串行交替” 的,寫入必須等讀取完成,讀取也必須等寫入完成,中間存在 “空閑等待時間”。

2. 無法處理 “實時連續數據流” 的覆蓋風險

在實時場景中(如視頻采集、傳感器數據),數據是持續不斷產生的(比如攝像頭每秒產生 30 幀圖像,每幀必須立即處理,否則會丟失)。此時單塊緩沖區會面臨:

  • 若處理器處理速度稍慢,新數據會 “追上” 并覆蓋還未處理的舊數據(比如剛寫了 1-100 字節,處理器還在處理 1-100,新數據已經要寫 101-200,看似沒問題;但如果處理器卡頓,新數據可能在 1-100 還沒讀完時就開始覆蓋,導致數據錯誤)。
  • 若為了避免覆蓋,必須讓寫入速度嚴格慢于讀取速度,這會犧牲數據吞吐量(比如攝像頭明明能每秒傳 30 幀,卻只能被迫降為 20 幀,因為處理器處理不過來)。

乒乓操作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兩塊緩沖區(A 和 B)的關鍵作用是物理隔離讀寫操作,實現 “寫入” 和 “讀取” 的完全并行:

  • 當新數據寫入 A 時,處理器可以同時讀取 B(兩者互不干擾,無等待);
  • 當 A 寫滿、B 讀完后,立即 “切換”:新數據寫入 B,處理器讀取 A(依然并行)。

這種 “物理分離” 確保了:

  • 寫入永遠不需要等讀取(總有一塊空閑緩沖區可用);
  • 讀取永遠不需要等寫入(讀取的是已經寫滿的 “舊緩沖區”,不會被新數據覆蓋)。

舉個直觀的例子:用兩個水桶接水和倒水

  • 單桶方案:一個大水桶,你一邊接水(寫入),另一邊必須等接滿才能倒水(讀取),接水時不能倒水,倒水時不能接水,中間有等待時間;如果水流太快,沒倒完就繼續接,水會溢出(數據覆蓋)。
  • 雙桶(乒乓)方案:兩個水桶,你用桶 A 接水時,同時可以倒桶 B 的水(完全并行);A 接滿后立刻換 B 接水,同時倒 A 的水。全程無等待,水流再快也不會溢出,效率更高。

總結:單塊緩沖區的核心局限

單塊緩沖區無論多大,本質上是 “同一存儲區域”,讀寫操作必須串行交替,無法避免等待;而乒乓操作通過兩塊物理隔離的緩沖區,實現了 “寫入” 和 “讀取” 的并行化,這正是 “空間(多一塊緩沖區)換時間(消除等待)” 的價值。

簡單說:單塊緩沖區是 “一條車道,讀寫輪流走”;乒乓操作是 “兩條車道,讀寫同時走”—— 后者的效率提升,靠的就是多出來的那一條 “車道空間”。

你說的 讀寫操作必須串行交替,無法避免等待我不認同,在FPGA中 雙口ram 不就可以同時讀寫嗎? 只是最開始要等待而已?

你提到的雙口 RAM(Dual-Port RAM)是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它確實能實現 “同時讀寫”,但這與乒乓操作的核心目標(解決 “連續數據流的無縫處理” 和 “動態邊界同步” 問題)仍有本質區別。我們可以從 FPGA 的實際應用場景出發,對比雙口 RAM 和乒乓操作的差異,就能明白為什么雙口 RAM 不能完全替代乒乓操作,以及 “空間換時間” 在其中的深層邏輯。

首先明確:雙口 RAM 的 “同時讀寫” 有什么局限?

雙口 RAM 通過兩個獨立的端口(讀端口和寫端口)實現 “同一時刻對不同地址的讀寫”,這確實打破了 “單口 RAM 必須串行讀寫” 的限制。但在連續、高速、無固定邊界的數據流處理中,它仍存在兩個關鍵問題:

1. 無法解決 “數據覆蓋” 與 “處理滯后” 的矛盾

假設用雙口 RAM 處理攝像頭的圖像數據流(每幀 1024 字節),攝像頭按固定速率寫入(比如 100MB/s),FPGA 的圖像處理模塊按同樣速率讀取。此時:

  • 雙口 RAM 允許 “寫端口寫新數據” 和 “讀端口讀舊數據” 同時進行,但兩者的地址是連續推進的(寫地址從 0→1023,讀地址也從 0→1023)。
  • 若圖像處理模塊因某一幀處理復雜(比如突然遇到噪聲幀),讀地址推進速度滯后于寫地址(比如寫地址到了 800,讀地址才到 500),此時寫地址會 “追上” 讀地址,新數據會覆蓋還未讀取的舊數據(500→800 的區域被覆蓋),導致數據丟失。

雙口 RAM 的 “同時讀寫” 僅解決了 “物理層的并行操作”,但沒解決 “數據流動態邊界同步” 的問題 —— 當讀寫速率出現瞬時不匹配時,覆蓋風險無法避免。

2. 無法實現 “塊數據” 的 “完整處理” 與 “連續輸入” 的無縫銜接

在很多場景中,數據處理不是 “逐字節” 的,而是 “按塊” 的(比如圖像幀、數據包)。例如:

  • 處理器需要 “讀完一整塊完整數據(如 1 幀圖像)” 后才能開始處理(比如做濾波、識別),而不是邊讀邊處理(實時性不足或算法不允許)。
  • 此時雙口 RAM 中,寫端口在不斷寫入新的塊數據,讀端口必須等當前塊寫完才能開始讀 —— 這期間寫操作必須暫停(否則新數據會混入舊塊),導致 “輸入中斷”;或者讀操作被迫讀 “不完整的塊”,導致處理錯誤。

雙口 RAM 的 “實時讀寫” 適合 “流式逐點處理”,但不適合 “塊數據的完整緩沖 + 批量處理” 場景。

乒乓操作如何彌補這些局限?

乒乓操作的核心不是 “并行讀寫”(雙口 RAM 已經能做到),而是通過 “兩塊獨立緩沖區的物理隔離”,實現 “數據塊的邊界同步” 和 “輸入 - 處理的完全解耦”

1. 徹底消除 “覆蓋風險”
  • 兩塊緩沖區 A 和 B,寫操作只對 “空閑緩沖區” 寫入(比如先寫 A),讀操作只從 “已寫滿的緩沖區” 讀取(同時讀 B)。
  • 當 A 寫滿時,寫操作自動切換到 B,此時即使讀 B 的速度滯后,寫 A 的新數據也不會影響 B(物理隔離);直到 B 讀完,讀操作才切換到 A,此時 B 又成為新的空閑緩沖區。
  • 這種 “切換機制” 確保了 “正在讀的緩沖區” 永遠不會被寫入,從物理上杜絕了覆蓋。
2. 實現 “塊數據” 的無縫處理
  • 對于需要 “完整塊處理” 的場景(如 1 幀圖像),乒乓操作中:
    • 寫模塊可以持續向 A 寫入,直到 A 滿(完整的一幀),然后無縫切換到 B 繼續寫新幀;
    • 讀模塊在 A 滿的瞬間開始處理 A,處理完后正好 B 也滿了,立即切換到 B 處理。
  • 整個過程中,“寫新塊” 和 “讀舊塊” 完全并行,沒有任何中斷,這是雙口 RAM 做不到的(雙口 RAM 中塊的邊界需要額外邏輯同步,且無法避免讀寫地址交叉時的沖突)。

雙口 RAM + 乒乓操作:實際應用中的 “組合拳”

在 FPGA 設計中,雙口 RAM 和乒乓操作往往是結合使用的:

  • 用雙口 RAM 實現 “單塊緩沖區內部的并行讀寫”(提升單塊的效率);
  • 再用兩塊雙口 RAM 組成乒乓結構(A 和 B),解決 “塊邊界同步” 和 “覆蓋風險”。

例如:高速 AD 采樣場景中,AD 芯片通過雙口 RAM A 寫入采樣數據,同時 FPGA 的 DSP 模塊通過雙口 RAM A 的讀端口 “預讀” 數據(邊寫邊讀);當 A 滿時,切換到雙口 RAM B,DSP 模塊開始 “完整處理” A 中的數據 —— 這里雙口 RAM 解決了單塊內的并行,乒乓操作解決了塊間的無縫切換。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單塊大緩沖區(即使是雙口 RAM)不行?

  • 雙口 RAM 的 “同時讀寫” 是同一存儲區域內的地址并行,但數據流的 “寫入邊界” 和 “讀取邊界” 仍在同一塊空間中動態移動,存在交叉風險;
  • 乒乓操作的 “兩塊緩沖區” 是物理隔離的空間,寫入和讀取分別在兩個獨立區域進行,通過 “切換” 機制實現邊界同步,本質是用 “額外一塊緩沖區的空間”,換來了 “無沖突的并行處理時間”。

這就像:雙口 RAM 是 “同一房間里的兩個門(一個進、一個出)”,雖然進出同時,但人多了還是會在房間里撞車;乒乓操作是 “兩個獨立房間”,一個房間進人時,另一個房間出人,永遠不會撞車 —— 多出來的 “房間空間”,換來了 “無等待的通行時間”。

總結

雙口 RAM 確實解決了 “單口 RAM 必須串行讀寫” 的問題,但它的 “同時讀寫” 仍局限于同一存儲區域內的地址級并行,無法處理 “連續塊數據的邊界同步” 和 “讀寫速率波動時的覆蓋風險”。
乒乓操作的核心價值不是 “并行讀寫”(這可以由雙口 RAM 實現),而是通過兩塊物理隔離的緩沖區,用 “空間隔離” 徹底消除了 “讀寫沖突的可能性”,實現了 “連續數據流的無縫、安全、高效處理”—— 這才是 “空間換時間” 在 FPGA 場景中的深層邏輯。

實現 “塊數據” 的無縫處理這里, 你提到寫模塊可以持續向 A 寫入,直到 A 滿(完整的一幀), 這里A滿剛好對應圖像一幀, 是設計的還是? 如果A能存一幀半, 不是有半幀得存B, 是不是就導致圖像撕裂?

你提出的 “緩沖區大小與數據塊大小的匹配問題” 非常關鍵,這恰恰是乒乓操作設計的核心細節 ——緩沖區的大小必須與 “最小處理單元”(如 1 幀圖像)嚴格匹配,否則確實會導致數據撕裂(Tearing)。這背后的邏輯是 “乒乓操作的本質是‘塊級同步’,而非‘任意大小的緩沖’”。

一、為什么緩沖區大小必須與 “最小處理單元” 嚴格匹配?

“最小處理單元”(如 1 幀圖像、1 個數據包)是指 “必須完整處理后才能輸出的最小數據塊”。以圖像為例,1 幀圖像是一個邏輯上不可分割的單元(處理時必須基于完整的幀數據,否則會出現視覺撕裂)。因此:

  • 緩沖區 A 和 B 的大小必須恰好等于 1 幀圖像的大小(或整數倍,如 2 幀,但最小單位仍是 1 幀)。
  • 這種 “大小匹配” 是設計時強制保證的,而非偶然。

如果緩沖區 A 能存 “1 幀半”,會出現兩個致命問題:

  1. 數據塊邊界模糊:當 A 寫滿 1 幀半時,第 1 幀的后半部分和第 2 幀的前半部分混在 A 中,讀模塊無法區分 “哪部分屬于前一幀、哪部分屬于后一幀”,導致處理邏輯混亂(比如圖像的上半部分是前一幀,下半部分是后一幀,即撕裂)。
  2. 乒乓切換失效:乒乓操作的切換信號(如 “A 滿” 或 “B 滿”)必須與 “最小處理單元完成” 嚴格同步。若 A 的大小是 1 幀半,“A 滿” 信號觸發時,實際只完成了 1.5 幀,但讀模塊需要的是 “完整的 1 幀”,此時切換會導致讀模塊讀取到不完整的幀數據。

二、如果數據輸入速率和處理速率不匹配,如何避免緩沖區 “裝不下”?

你可能會問:“如果輸入數據突發速率超過處理速率,1 幀大小的緩沖區會不會不夠用?” 這時候需要的是多級乒乓操作或 “緩沖區深度擴展”,但核心仍是 “每級緩沖區與最小處理單元匹配”。

例如:

  • 攝像頭突發傳輸 3 幀數據(速率瞬間翻倍),而處理模塊每幀需要 1 秒。此時用 “3 級乒乓緩沖區”(A、B、C,每級 1 幀大小):
    • 寫模塊依次填滿 A→B→C(3 幀數據全部緩存);
    • 讀模塊依次處理 A→B→C,即使處理速度慢,也不會丟失數據(因為 3 級緩沖區足夠緩存突發數據)。
  • 這里每級緩沖區仍是 1 幀大小,只是增加了緩沖區數量,本質還是 “塊級同步”,避免了數據撕裂。

三、乒乓操作如何通過 “切換機制” 保證數據完整性?

乒乓操作的 “切換信號” 是關鍵,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 寫滿信號:當緩沖區 A 寫入 “完整 1 幀” 時,立即觸發切換,寫模塊開始寫 B(此時 A 中的數據是完整的 1 幀,可安全讀取)。
  2. 讀完信號:當讀模塊讀完 A 中 “完整 1 幀” 時,才允許切換到 B 讀取(此時 B 已寫滿完整 1 幀)。

這種 “寫滿才切換、讀完才切換” 的機制,確保了 “讀模塊永遠只處理完整的塊數據”,與緩沖區大小嚴格匹配最小處理單元的設計相輔相成。

反觀雙口 RAM(即使大小足夠),它的讀寫地址是連續推進的(無 “塊邊界” 概念),當輸入是連續流(如攝像頭的像素流)時,讀模塊無法判斷 “當前讀到的是哪一幀的內容”,一旦速率波動,就可能讀到 “半幀舊數據 + 半幀新數據”,即圖像撕裂。

四、總結:乒乓操作的 “塊同步” 本質

  • 緩沖區大小與 “最小處理單元”(如 1 幀)的匹配,是乒乓操作的設計前提,目的是讓 “緩沖區滿” 的信號與 “數據塊完整” 嚴格對應。
  • 若緩沖區大小不匹配(如 1 幀半),會破壞 “塊邊界”,導致數據撕裂,這與乒乓操作 “無縫處理塊數據” 的核心目標矛盾。
  • 雙口 RAM 解決的是 “物理層并行讀寫”,而乒乓操作通過 “大小匹配 + 塊級切換” 解決了 “邏輯層數據完整性”,二者結合才能實現高速數據流的可靠處理。

簡單說:乒乓操作就像 “兩個大小剛好裝 1 瓶水的杯子”,裝滿 1 瓶就換另一個,永遠不會出現 “半瓶舊水 + 半瓶新水” 的混合;而大小不匹配的緩沖區,就像 “能裝 1.5 瓶水的杯子”,永遠分不清哪部分是完整的 “1 瓶”。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4407.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4407.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4407.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2023 年 6 月 GESP Python 二級試卷真題+答案+解析

2023 年 6 月 GESP Python 二級試卷解析 一、單選題(每題 2 分 ,共 30 分) 1 、 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需要經過以下( )操作,可以生成在計算機上運行的可執行代碼。 A. 編輯 B. 保存 C. 調試…

數據對齊:如何處理時間序列與空間對齊問題?

在多模態學習中,不同模態(文本、語音、圖像、視頻、傳感器數據等)具有不同的采樣率、時間步長、空間分辨率。例如,視頻是連續幀,音頻是高采樣頻率的波形,文本是離散符號序列。為了實現有效融合,…

兩個任務同一個調用時間 CRON:0 0 3 * * ?,具體如何調度的,及任務如何執行的

xxLjob兩個任務 pullGuanjiaSalesJob,不同的執行參數,配置了同一個 XxlJob("pullGuanjiaSalesJob")兩個任務同一個調用時間 CRON:0 0 3 * * ?,具體如何調度的,及任務如何執行的在 XXL-JOB 中,當…

【基于WAF的Web安全測試:繞過Cloudflare/Aliyun防護策略】

當Cloudflare或阿里云WAF矗立在Web應用前端,它們如同智能護盾,過濾惡意流量。然而,真正的Web安全測試不止于驗證防護存在,更需挑戰其邊界——理解并模擬攻擊者如何繞過這些先進防護,才能暴露深藏的風險。這不是鼓勵攻擊…

使用YOLOv8-gpu訓練自己的數據集并預測

本篇將教學使用示例代碼訓練自己的數據集(train)以及預測(predict)。 目錄 一、代碼獲取 二、訓練 1、添加自己的訓練集 2、創建訓練集設置文件 3、 修改訓練代碼中數據集設置文件 4、開始訓練 三、預測 1、 修改圖片路徑…

Transformer的并行計算與長序列處理瓶頸

Transformer相比RNN(循環神經網絡)的核心優勢之一是天然支持并行計算,這源于其自注意力機制和網絡結構的設計.并行計算能力和長序列處理瓶頸是其架構特性的兩個關鍵表現: 并行計算:指 Transformer 在訓練 / 推理時通過…

LightRAG:大模型時代的低成本檢索利器

LightRAG:大模型時代的低成本檢索利器 大模型浪潮下,RAG 技術的困境與曙光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大語言模型(LLMs)已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璀璨明星。從最初驚艷世人的 GPT-3,到如今功能愈發強大的 GPT-4&…

spring boot開發中的資源處理等問題

文章目錄一、RESTful 風格二、Spring Boot 靜態資源處理三、Spring Boot 首頁(歡迎頁)四、PathVariable 注解五、攔截器(Interceptor)六、過濾器(Filter)七、觸發器(Trigger)八、Han…

[2025CVPR-圖象生成方向]ODA-GAN:由弱監督學習輔助的正交解耦比對GAN 虛擬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研究背景與挑戰? ?臨床需求? 組織學染色(如H&E和IHC)是病理診斷的核心技術,但IHC染色存在耗時、組織消耗大、圖像未對齊等問題。 虛擬染色技術可通過生成模型將H&E圖像轉換為IHC圖像,但現有方法面臨兩大挑戰: ?染色不真實性?:生成圖像與真實IHC的分布存在…

【Leetcode】2106. 摘水果

文章目錄題目思路代碼CJavaPython復雜度分析時間復雜度空間復雜度結果總結題目 題目鏈接🔗 在一個無限的 x 坐標軸上,有許多水果分布在其中某些位置。給你一個二維整數數組 fruits ,其中 fruits[i] [positioni, amounti] 表示共有 amounti…

(CVPR 2024)SLAM卷不動了,機器人還有哪些方向能做?

關注gongzhonghao【CVPR頂會精選】眾所周知,機器人因復雜環境適應性差、硬件部署成本高,對高效泛化一直需求迫切。再加上多傳感器協同難題、真實場景數據獲取不易,當下對遷移學習 機器人智能融合的研究也就更熱烈了。不過顯然,這…

Go語言 延 遲 語 句

延遲語句(defer)是Go 語言里一個非常有用的關鍵字,它能把資源的釋放語句與申請語句放到距離相近的位置,從而減少了資源泄漏的情況發生。延遲語句是什么defer 是Go 語言提供的一種用于注冊延遲調用的機制:讓函數或語句可…

【go 】數組的多種初始化方式與操作

在 Go 語言中,數組是一種固定長度的數據結構,用于存儲相同類型的元素。以下是 Go 中數組的多種初始化方式,結合搜索結果整理如下: (一)使用 var 關鍵字聲明并初始化數組 使用 var 關鍵字聲明數組時&#xf…

基于Java+MySQL 實現(Web)網上商城

悅桔拉拉商城1. 課設目的可以鞏固自己之前所學的知識,以及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可以掌握業務流程,學習工作的流程。2. 開發環境硬件環境:Window11 電腦、Centos7.6 服務器軟件環境:IntelliJ IDEA 2021.1.3 開發工具JDK 16 運行環境M…

高并發搶單系統核心實現詳解:Redisson分布式鎖實戰

一、方法整體流程解析 #mermaid-svg-MROZ2xF7WaNPaztA {font-family:"trebuchet ms",verdana,arial,sans-serif;font-size:16px;fill:#333;}#mermaid-svg-MROZ2xF7WaNPaztA .error-icon{fill:#552222;}#mermaid-svg-MROZ2xF7WaNPaztA .error-text{fill:#552222;strok…

Android12 User版本開啟adb root, adb remount, su, 關閉selinux

開啟adb root 直接看adb源碼: __android_log_is_debuggable就是判斷ro.debuggable屬性值,感興趣可以在 源碼下grep下實現看看。auth_required :在adb源碼下定義的全局變量,默認等于true,。看名字就是是否需要用戶授權的flag, 這里不再繼續跟…

金融專業高分簡歷撰寫指南

一、金融求職簡歷原則:深度與亮點并存在金融行業求職時,一份出色的簡歷需突出經歷深度與亮點。01 教育背景需如實填寫畢業院校、專業、GPA及所學課程。金融行業不少公司對求職者學校和學歷有嚴格標準,如“985”“211”院校或碩士以上學歷等。…

專題:2025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全景報告:產業圖譜、投資方向及策略洞察|附130+份報告PDF、原數據表匯總下載

原文鏈接:https://tecdat.cn/?p43526 過去一年,全球生命科學VC融資回暖至1021.5億美元,并購交易雖下滑23%卻聚焦關鍵賽道,創新藥管線中GLP-1受體激動劑以170億美元市場規模領跑,AI技術將研發周期縮短60%……這些數據背…

Compose筆記(四十)--ClickableText

這一節主要了解一下Compose中的ClickableText,在Jetpack Compose中,ClickableText是用于創建可點擊文本的組件,其核心功能是通過聲明式語法將文本設置為交互式元素,用戶點擊時可觸發特定操作。簡單總結如下:API含義 text&#xff…

面試必刷的數組三連:原地刪除與合并

堅持用 清晰易懂的圖解 多語言代碼,讓每道題變得簡單! 呆頭個人主頁詳情 呆頭個人Gitee代碼倉庫 呆頭詳細專欄系列 座右銘: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面試必刷的數組三連:原地刪除與合并前言目錄1.移除元素2.刪除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