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軟件工廠的建設,不在于工具多,而在于理解深;不在于上線快,而在于體系穩。不僅是“看得見的流水線”,更是“看不見的組織變革”。在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命題下,軟件工廠正成為連接創新與效率、個體與組織、工具與使命的關鍵路徑。
在數字化轉型日益深入的今天,“軟件工廠”正逐步從企業內部的技術平臺,走向重塑組織能力與研發體系的關鍵支點。從最初的流程標準化、工具集成與自動化構建,到如今貫穿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部署、交付等環節的全鏈路平臺化體系,軟件工廠的發展軌跡,恰如制造業邁向智能工廠的演進路徑,正在引領軟件生產力發生深刻重構。
特別是在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核心抓手的當下,軟件工廠不僅是生產效率的工具,更是數字能力、組織機制與系統工程方法的融合平臺,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與催化器。
01.實踐:從局部試點到全面動員
2024年5月21日,電科太極/15所召開軟件工廠全面應用動員會,宣告其軟件研發體系從“局部試點”邁入“全面部署”階段。這一行動意味著軟件工廠不再僅作為信息化工具存在,而是開始融入企業戰略、組織制度與核心流程之中。會議明確提出,要統一思想、凝聚合力、形成體系合力,加速研發模式轉型,實現從“人腦驅動”向“智能驅動”的跨越。
這一轉變背后,是用戶對軟件工廠角色認知的整體躍升:它不只是降本增效的工程項目,更是數字時代組織能力重塑的技術基座,是支撐企業實現“強科技、促轉型、降成本”戰略目標的關鍵支點。
02.新質生產力:軟件工廠的價值升維
長期以來,軟件開發作為一項高度依賴個體經驗與專業判斷的創造性勞動,始終存在知識難以沉淀、質量難以量化、流程難以復制等問題。軟件工廠的提出,正是試圖借助工業體系的標準化理念與自動化工具鏈,打通從需求到交付的各個環節,將開發流程從非結構化的人力活動轉化為結構化的工程體系。
特別是在科研防務、安全關鍵領域的嵌入式系統等高可靠場景中,傳統“項目制”研發方式已難以適應系統復雜度迅速增長的現實需求,迫切需要一套可度量、可復制、可擴展的數字化研發體系來承載核心任務。
軟件工廠作為軟件現代化的承載平臺,其本質并不止于工具或流程的堆疊,而在于系統性地構建一整套生產邏輯:
- 以平臺為支撐:通過一體化工具鏈整合開發、測試、安全、運維;
- 以流程為驅動:通過DevSecOps、CI/CD等機制實現全鏈路自動化;
- 以標準為約束:固化開發規范與質量門檻,保障成果一致性;
- 以數據為基礎:實現過程可觀測、結果可追溯、質量可評估。
03.嵌入式系統仿真:基于SkyEye的軟件工廠
在嵌入式軟件領域,由于物理硬件依賴與交付周期的限制,軟件工廠的構建長期面臨更大挑戰。正是在這些“非標”場景中,軟件工廠理念的突破性價值尤為突出。
天目全數字實時仿真軟件SkyEye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一款基于可視化建模的硬件行為級仿真平臺,SkyEye支持用戶通過拖拽的方式快速構建目標系統的虛擬化運行環境,打通從芯片級到系統級的全流程建模路徑。工程師可在不依賴物理硬件的條件下,靈活訪問目標平臺,提前開展軟件的開發、測試與驗證,實現高頻率、高質量的版本迭代。
▲SkyEye架構圖
在軟件工廠體系中,SkyEye不僅是一種脫離硬件依賴的研發工具,更是一種能夠嵌入流程、服務協同的基礎能力平臺。開發者不僅可以借助其完成當前項目的驗證工作,還可以將構建好的處理器模型、外設配置、測試用例與故障注入腳本沉淀為可復用組件,服務于下一輪研發,乃至跨項目、跨團隊共享使用。這種“開發即資產”的能力復用機制,正是軟件工廠生態化演進的重要支撐路徑。
未來的軟件工廠,將不僅是一組自動化工具的集合,更是承載知識、流程與戰略目標的系統工程。在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進程中,誰能率先完成從工具平臺到組織體系的躍遷,誰就能在復雜系統研發、工程可控交付與高可靠運行等核心指標上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