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器械行業,DFMEA(Design FMEA,設計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和 PFMEA(Process FMEA,過程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是核心的風險管理工具,旨在通過系統性識別潛在風險、分析影響并采取預防措施,確保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規性。兩者均需符合 ISO 13485(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FDA QSR 820 等法規要求,是醫療器械從設計到生產全流程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
一、DFMEA(設計 FMEA):聚焦設計階段的風險預防
DFMEA 是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從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開展的分析活動,核心是識別設計本身可能存在的潛在失效模式(即設計缺陷),評估其對產品性能、患者安全及法規符合性的影響,并提前采取改進措施。
核心作用
1. 識別過程層面的潛在風險
分析生產 / 裝配過程中各步驟(如零部件加工、滅菌、清洗、裝配、檢測等)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如工藝參數偏差、操作失誤、設備故障、環境干擾等),追溯其根源(如員工培訓不足、設備校準失效、SOP 不明確等)。
舉例:某輸液器的滅菌過程中,若滅菌溫度低于設定值(過程失效),可能導致微生物殘留,引發患者感染 ——PFMEA 需識別該風險并明確控制措施(如增加溫度實時監控)。
2. 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
通過量化分析過程失效的 “嚴重度、發生度、探測度”,優先控制高風險過程(如直接影響產品無菌性、精度的關鍵工序),確保生產出的產品符合設計要求。
3. 銜接設計與生產的風險閉環
DFMEA 識別的設計風險可能需要通過生產過程控制來緩解(如設計要求 “零件表面粗糙度≤0.8μm”,PFMEA 需確保加工設備能穩定達到該標準);反之,PFMEA 發現的過程能力不足(如某工序合格率僅 90%),也可能反推設計需優化(如放寬非關鍵尺寸公差)。
二、PFMEA(過程 FMEA):聚焦生產過程的風險控制
PFMEA 是在生產和裝配過程設計階段(從工藝規劃到量產)開展的分析活動,核心是識別制造 / 裝配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失效模式(即過程缺陷),評估其對最終產品質量和患者安全的影響,并通過優化過程參數或流程來預防失效。
核心作用
1. 識別過程層面的潛在風險
分析生產 / 裝配過程中各步驟(如零部件加工、滅菌、清洗、裝配、檢測等)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如工藝參數偏差、操作失誤、設備故障、環境干擾等),追溯其根源(如員工培訓不足、設備校準失效、SOP 不明確等)。
舉例:某輸液器的滅菌過程中,若滅菌溫度低于設定值(過程失效),可能導致微生物殘留,引發患者感染 ——PFMEA 需識別該風險并明確控制措施(如增加溫度實時監控)。
2. 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
通過量化分析過程失效的 “嚴重度、發生度、探測度”,優先控制高風險過程(如直接影響產品無菌性、精度的關鍵工序),確保生產出的產品符合設計要求。
3. 銜接設計與生產的風險閉環
DFMEA 識別的設計風險可能需要通過生產過程控制來緩解(如設計要求 “零件表面粗糙度≤0.8μm”,PFMEA 需確保加工設備能穩定達到該標準);反之,PFMEA 發現的過程能力不足(如某工序合格率僅 90%),也可能反推設計需優化(如放寬非關鍵尺寸公差)。
三、DFMEA 與 PFMEA 的核心區別與聯系
維度 | DFMEA | PFMEA |
---|---|---|
應用階段 | 設計開發階段(早于生產) | 過程開發階段(與生產同步) |
關注對象 | 產品設計本身(如結構、材料、軟件) | 生產 / 裝配過程(如工序、設備、操作) |
失效根源 | 設計缺陷(如參數錯誤、未考慮邊界條件) | 過程缺陷(如工藝不穩定、人為失誤) |
核心目標 | 確保設計滿足安全、性能要求 | 確保過程穩定輸出合格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