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物理層
2.1 通信基礎的基本概念
? ? ? ? 本節主要介紹通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信源、信宿、信號、信道,以及碼元、速率、波特。
? ? ? ? 首先,我們來看什么是信源、信宿、信號、信道,這些概念通過一張圖就可以理解。其中,信號一般有兩種類型,分別是連續性信號和離散型信號(這個對于學過模電數電的同學比較容易理解,同時,連續性信號又稱模擬信號,離散型信號又稱數字信號)。
? ? ? ? 每一個信號都對應若干比特的二進制碼,因此,我們可以將一個信號稱為一個碼元(可以理解為表示二進制編碼的元素)。有時,我們稱一個信號周期的長度為碼元寬度。
? ? ? ? 在一個信號周期中,如果可能出現 4 種信號,那么每種信號對應一個 4 進制數(2 bit)。這時,因為一個碼元可能有 4 種狀態,所以可以稱其為 4 進制碼元(一個碼元攜帶 2 bit 數據)。類似,如果一個碼元可能有 8 種狀態,那么可以稱其為 8 進制碼元(一個碼元攜帶 3 bit 數據)。不難總結出:一個碼元有 N 種狀態,那么它攜帶了 log2_N bit 的數據。
? ? ? ? 使用高進制碼元的優點在于每個“信號周期”內,也就是每個碼元可以傳輸更多信息。但同時,需要加強信號功率,并且對信道的要求會更高。
? ? ? ? 在上一章討論速率這個概念時,我們一直采用的單位是 bps,但我們也可使用碼元/秒(波特)作為單位來表示傳遞數據的速率,這就是波特率。在波特率和比特率進行轉化時,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一個碼元可以攜帶幾個比特。?
2.2 信道的極限容量
? ? ? ? 本節我們主要介紹什么是香農定理和奈奎斯特定理。
1. 噪聲
? ? ? ? 在介紹以上兩個定理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噪聲的概念。信號是數據的載體,在信道上傳輸。但如果此時周圍存在磁場之類的物質,那么它就有可能對信道產生干擾,影響信道的數據傳輸效率。這就是噪聲。
2.?奈奎斯特定理
? ? ? ? 奈奎斯特定理說的是對于一個理想低通信道(無噪聲)、帶寬有限的信道,極限波特率是 2W (單位:波特,即碼元/秒)。
? ? ? ? 這里 W 是信道的頻率帶寬,單位是 Hz。
3. 香農定理
????????對于一個有噪聲、寬帶有限的信道,極限比特率是??(單位:bit/s)。
? ? ? ? 這里 W 是信道的頻率帶寬,單位是 Hz。S/N 是信噪比,也就是信號的功率/噪聲的功率,單位為無。
????????有些時候因為信噪比很大,為了方便記錄會采用以分貝(dB)為單位的信噪比。一般無單位的信噪比和有單位的信噪比轉換公式為:有單位信噪比 = 10 log_10 無單位信噪比。但是要注意,在香農定理的公式中計算時,只能使用無單位的信噪比,因此計算前一定要將有單位的信噪比轉換成無單位信噪比。
4. 對比分析
????????對比奈奎斯特定理和香農定理,我們可以發現,奈奎斯特定理說明:
- 如果波特率太高,會導致“碼間串擾”,即接收方無法識別碼元。
- 帶寬越大,信道傳輸碼元的能力越強。
? ? ? ? 但它并沒有對一個碼元最大可以攜帶多少比特做出解釋。而香農定理結合奈奎斯特定理就可以說明,在帶寬、信噪比確定的信道上,一個碼元可以攜帶的比特數是有上限的。
? ? ? ? 另外,香農定理說明,提升信道帶寬、加強信號功率,降低噪聲功率,都可以提高信道的極限比特率。
????????
2.3 編碼和調制
? ? ? ? 本節我們首先要學習什么是編碼,解碼,調制,解調。這里我們利用下圖就可以很清晰的理解這幾個概念。
? ? ? ? 接著我們要學習一些常用的編碼方法,可以先通過下圖有一個簡單的認識:
- 不歸零編碼:低 0 高 1,中間不變。
- 歸零編碼:低 0 高 1,中間歸零。
- 反向歸零編碼:跳 0 不跳 1,中間不變。
- 曼徹斯特編碼:中間必變,上跳為 0,下跳為 1。(有的也可能是上跳為 1,下跳為 0)
-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中間必變,每個時間周期間跳 0 不跳 1。?
? ? ? ? 另外我們也需要分析這些不同編碼方式的優缺點。
? ? ? ? 【解釋】自同步能力指的是在數字通信系統中,接收端能夠從接收到的信號中提取出時鐘信號,從而實現接收端與發送端在時間上的同步,而不需要額外專門的同步信道來傳輸同步信號。
? ? ? ? 【舉例】在曼徹斯特編碼中,每一位的中間都有一個跳變,這個跳變既可以作為數據信號,又可以作為時鐘信號。接收端通過檢測這些跳變,就能恢復出時鐘信號,實現與發送端的同步。這樣即使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接收端也能依據信號本身的特征,自行建立起與發送端一致的時間基準,進而準確地對數據進行采樣和判決,正確解讀發送端發送的數據內容。
? ? ? ? 然后,我們來學習一些常用的調制方法:
- 調幅 AM:通過不同振幅來表示不同的數字信號。又名幅移鍵控(ASK)。
- 調頻 FM:通過不同頻率來表示不同的數字信號。又名頻移鍵控(FSK)。
- 調相 PM:通過不同相位來表示不同的數字信號。又名相移鍵控(PSK)。
????????如果一個信號周期內,變化因素有 K?個不同的值,那么 1 碼元 = log_2 K bit。另外,還有一種調制方法叫正交幅度調制(QAM):將 AM,PM 結合起來,形成疊加信號。若設計 m 種幅值,n 種相位,則將 AM,PM 信號兩兩復合,可調制出 mn 種信號,即 1 碼元 = log_2 mn bit。
2.4? 傳輸介質
? ? ? ? 本節主要討論傳輸介質相關的考點,涉及以下一些概念:
? ? ? ? 導向型指的是信號朝固定方向傳播,而非導向型指的是信號朝四面八方傳播。?
1. 雙絞線
? ? ? ? 主要由兩根導線相互絞合而成,分為有屏蔽層的屏蔽雙絞線(STP)和沒有屏蔽層的非屏蔽雙絞線(UTP)。一般而言,增加導線中的絞合度,屏蔽層可以提高雙絞線的抗電磁干擾能力。代表應用近些年的局域網網線。
?2. 同軸電纜
? ? ? ? 主要由內導體(用于傳輸信號)+ 外導體屏蔽層(用于抗電磁干擾)。抗干擾能力較好,屏蔽層帶來了良好的抗干擾性。代表應用有早期的局域網、早期的有線電視。
3. 光纖
? ? ? ? 主要由纖芯(高折射率)+ 包層(低折射率),利用光的全反射特性,在纖芯內傳輸光脈沖信號。一般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單模光纖中只有一根光線在一根光纖中傳輸,適合長距離傳輸,而多模光纖中有多條光線在一根光纖中傳輸,適合近距離傳輸。光纖的抗干擾能力極好,因為光信號對電磁干擾不敏感。不僅如此,在光纖傳輸中,信號傳輸損耗小,長距離傳輸時中繼器少,并且光纖較細,節省空間。
? ? ? ? 以太網對有線傳輸介質的命名規則,速度 + Base + 介質信息
- 10Base5 ———— 10Mbps,同軸電纜,最遠傳輸距離500m。
- 10Base2 ———— 10Mbps,同軸電纜,最遠傳輸距離200m。
- 10BaseF*———— 10Mbps,光纖。*可以是其他信息,如 10BaseFL、10BaseFB、10BaseFP。
- 10BaseT*———— 10Mbps,雙絞線。?*可以是其他信息,如?10BaseT1S、10BaseT1L。
?4. 無線傳輸介質
? ? ? ? 主要包括無線電波、微波通信還有其它如紅外線通信、激光通信等等。無線電波的穿透能力強,傳輸距離長,信號指向性弱,而微波通信的頻率帶寬高,信號指向性強,保密性差。
? ? ? ? 對于電磁波可以有以下特性:
- 頻率、波長呈反比。
- 頻率越高,數據傳輸能力越強。
- 波長越短,信號指向性越強,信號越趨于直線傳播。
- 波長越長,穿透能力越強。
? ? ? ?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長波適合長距離、非直線通信,短波更適合短距離、高速通信。
5. 物理層接口的特性
????????這一部分僅作了解即可,下面的思維導圖幫助理解記憶。
2.5 物理層設備
? ? ? ? ? 本節主要介紹中繼器和集電器這兩種電氣設備。
1. 中繼器
? ? ? ? 如果一個電路信號的傳輸距離過長,那么就很容易出現失真的現象。因此,我們需要使用中繼器,在傳輸過程中將信號重整,再發送。
? ? ? ? 中繼器只有兩個端口,通過一個端口接收信號,將失真信號整形再生,并轉發至另一個端口。但僅支持半雙工通信,也就是兩端連接的節點不可同時發送數據,這會導致沖突。一般我們稱中繼器兩個端口對應兩個“網段”。
2. 集線器
? ? ? ? 集線器本質上是多端口中繼器,集線器將其中一個端口接收到的信號整形再生后,轉發到所有其他端口。各端口連接的節點不可同時發送數據,這會導致“沖突”。
? ? ? ? 集線器的 N 個端口對應 N 個網段,各個網段屬于同一個“沖突域”。如下圖所示,三個子集線器連在一個主干集線器上,那么這三個子集線器形成的三個沖突域就連成了一個更大的沖突域。
?3. 中繼器和集線器的一些特性
? ? ? ? 【解釋】5-4-3 原則指的是使用集線器(或中繼器)連接 10Base5 網段時,最多只能串聯 5 個網段,使用 4 臺集線器(或中繼器),只有 3 個網段可以掛接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