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頻率”是什么?
在 NLP 中,**詞頻(frequency)**通常指的是:
某個單詞或 token 在語料庫中出現的次數(或比例)
舉例:
"The cat sat on the mat. The cat is happy."
-
"the"
出現了 3 次 -
"cat"
出現了 2 次 -
"happy"
出現了 1 次
→ 頻率越高,詞在語料中越“常見”。
🏋??♀? 二、“權重”是什么?
權重(weights) 是模型訓練出來的一組參數,用于表示每個 token、維度、層級的影響力。例如:
-
Embedding 矩陣中每個 token 的向量
-
Attention 中的 Q/K/V 權重矩陣
-
FFN 或 LayerNorm 的參數權重
它們會隨著模型訓練不斷更新,并不直接由詞頻決定。
🧠 你為什么覺得“頻率像權重”?你的直覺是對的!
這是因為在以下場景中,頻率確實會影響權重:
場景 | 頻率與權重的關系 |
---|---|
📚 詞向量訓練(如 word2vec) | 高頻詞可能會主導訓練,但通常會被降權(subsampling) |
🤖 Embedding 層初始化 | 訓練初期,頻率高的詞更容易被學到有用的向量(權重更穩定) |
🧠 TF-IDF 模型中 | 權重 = 詞頻 × 逆文檔頻率,頻率直接決定“權重” |
🔍 統計語言模型 | 高頻詞的條件概率(即權重)更大 |
🧱 Transformer 模型 | 詞頻影響訓練數據分布,進而影響 attention 分布和參數學習趨勢 |
? 但注意:
在 Transformer、LLaMA、GPT 這類深度模型中,“頻率”只是訓練數據的統計特性,最終權重是通過反向傳播、loss 優化得到的,與頻率沒有線性等價關系。
也就是說:
頻率不是權重,但頻率會“影響”權重的學習。
? 總結一句話:
你說的“頻率就是權重”在 TF-IDF 這類模型中幾乎完全成立;但在深度神經網絡(如 LLM)中,頻率只是輸入分布的一部分,權重是模型訓練出來的,不是直接等于頻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