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1 實驗目的
3.2 實驗內容與要求
3.3 實驗原理
3.3.1 基于時域求導-頻域乘法的n階導數積分法
3.3.2 基于頻域卷積的雙/多譜線插值法
3.3.3 基于譜峰和滑動平均的多譜線綜合插值方法
3.3.4 基于相鄰顯著譜線的滑動平均綜合插值方法
3.3.5 基于(2)的多步小量時移平均計算法(頻域操作)
3.3.6 基于(5)的多步小量頻移平均計算法(時域操作)
3.4 實驗結果
3.4.1 真實頻率估計
3.4.2 探究采樣點數N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去量綱化)的影響
3.4.3 探究真實頻率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的影響
3.4.4 探究初相(采樣起始點)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的影響
3.4.5 說明、總結與分析
參考文獻
3.1 實驗目的
- 了解電磁通信等實際工程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及解決思路;
- 培養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 掌握頻偏的概念,加深對于DFT、DFT的常用性質(時移/頻移等)的理解;
- 設計具備一定準確性、魯棒性的算法,估計單頻正弦型信號的真實頻率;
- 探究采樣率固定時,采樣區間長度、起始采樣點、被測信號真實頻率對于計算精確度和穩定性的影響。
3.2 實驗內容與要求
在無噪聲干擾條件下,用8000 Hz采樣率對某387Hz頻率正弦信號進行采樣,采集了77個樣點作為原始信號。
1、在知網、IEEE網站等查找頻率估計方法,利用至少兩種頻率估計方法編程求給定信號的頻率;
2、無噪聲、20dB、10dB、5dB、0dB、-5dB,每個信噪比通過至少100次的平均計算,得到頻偏的方均根;
3、所有算法使用相同點數的FFT [不大于2048點];
4、繪出信噪比(對數)-估計均方誤差圖。
3.3 實驗原理
??????
本仿真實驗筆者一共實現了6種算法(實際只有5種,不包括(2)),包括:
- 基于時域求導-頻域乘法的n階導數積分法;
- Quinn改進-實部虛部比值與綜合權重的雙譜線插值法;
- 基于譜峰和滑動平均的多譜線綜合插值方法;
- 基于相鄰顯著譜線的滑動平均綜合插值方法;
- 基于(2)的多步小量時移平均計算法(頻域操作);
- 基于(5)的多步小量頻移平均計算法(時域操作)。
3.3.1 基于時域求導-頻域乘法的n階導數積分法
Figure 14??????? 華南理工大學電信學院寧更新老師課件 Chapter5-v3 P28
代碼實現
Figure 15??????? 3.3.1 n階導數-頻域范圍內求和的代碼實現
3.3.2 基于頻域卷積的雙/多譜線插值法
- 長度為N點的矩形窗的離散傅里葉變換
- 對單頻f0正弦型信號時域采樣,采樣序列為y[n]=A*cos(2*π
*f0/fs*n+φ
),假定f0/fs是有理數,fs>2*f0;周期為N=m*fs/f0 (?
m,s.t. ?m*fs/f0∈Z),該信號的DTFT——am=A/2*ejφ
, aN-m=A/2*e-jφ
,ak=0 for 0<=k<=N-1 and k≠m,N-m
- 使用N點矩形窗對正弦信號進行截取,需要保證頻譜分辨率一致,此時正弦信號的DTFT轉化為同樣點數的DFT,am和aN-m的序列號和N有關,可能成為小數;頻譜為DFT的圓周卷積,對N取余,因此得到的譜線的真實譜峰位置索引經常不是整數,這也是頻差δ
的來歷;
由于實信號幅度頻譜的正負頻率對稱性,算法截取0到pi的頻率區間,實際由于雙峰卷積造成混疊,從而影響理論插值計算的適用性和準確性。
Figure 16??????? 由于正負頻率的對稱性造成的混疊,fs在4倍f0附近時雙卷積帶來的頻差計算誤差會較小
- 筆者的算法主要依據為理論插值計算,并在Quinn方法和文獻[1]的基礎上,通過引入虛部比值和三角函數權重的方式減小頻偏估計的誤差。截斷后信號s的DFT實部虛部分別如下圖所示。
Quinn雙譜線實部比值插值方法:if δ1≥0 and δ2≥0,δ=δ1;elseif δ1<0 and δ2<0,δ=δ2
基于虛部比值的雙譜線插值方法:if δ1≥0 and δ2≥0,δ=δ1;elseif δ1<0 and δ2<0,δ=δ2
Figure 17??????? 公式推導[1](含筆者的條件修正)、算法流程(部分)[1]
Y(m) 、Y(m-1) 和 Y(m+1) 實部的大小與峰值譜線的相位Φ(m)有關,該算法在峰值譜線的相位Φ(m)接近于0或π時,頻率校正精度較高,但當峰值譜線的相位Φ(m)接近于 ±π/2 時,信號頻譜分布與FFT系數的關系如圖1所 示,FFT系數實部序列幅度很小,接近于零,在噪聲干擾下,根據實部序列索引的峰值譜線位置容易出錯,計算的頻偏δ誤差也較大,此時頻率估計精度較低[1]。
代碼實現(部分)
Figure 18??????? 3.3.2算法使用的三角函數綜合權重法,角度是幅度譜峰的極角(相位)
3.3.3 基于譜峰和滑動平均的多譜線綜合插值方法
Figure 19 滑動平均原理[2]
根據截斷后信號s的DFT表達式,可以推導出幅度譜譜峰和索引距離譜峰索引為k的譜線的實部/虛部比值——Figure18(文獻[2]式(5)),在以譜峰索引為中心且左右對稱、索引半徑為m的區間內,i表示當前的絕對值距離,則從1到m按照3.3.2的方法各可以計算并篩選出一個頻偏估計δi ,通過系數乘法配湊進行等權重估計,得到δ
。
代碼實現(部分)
Figure 20??????? 3.3.3 算法的代碼實現(部分)
3.3.4 基于相鄰顯著譜線的滑動平均綜合插值方法
在以譜峰索引為中心且左右對稱、索引半徑為m的區間內,i表示當前的距離,則從-m到m按照3.3.2的方法各可以計算并篩選出一個頻偏估計δi ,通過系數加法配湊進行等權重估計,得到δ
。
Figure 21??????? 算法3.3.4 關鍵代碼
3.3.5 基于(2)的多步小量時移平均計算法(頻域操作)
在頻域對于每一個點的DFT系數乘于ej2kπt0/N,t0是小時移量,本實驗設置為一個采樣周期(可以是小數倍的采樣周期,因為是頻域操作);
這種算法不影響譜峰的位置,但是會影響信號的初相,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削減初相對于頻偏估計的影響。
Figure 22??????? 算法3.3.5(多步小量時移平均計算法) 核心代碼
3.3.6 基于(5)的多步小量頻移平均計算法(時域操作)
在時域對截斷后信號s進行多步小量頻移,頻移量來自3.3.5算法的頻偏估計,通過凈頻偏存儲、多次自迭代計算,理論上頻偏量會越來越小,突破閾值后可以視作較準確的估計,如果在給定最大迭代次數內未能突破閾值,使用所有迭代過程中的平均頻偏估計值。
Figure 23??????? 算法3.3.6(多步小量時移x多步小量頻移) 核心代碼實現
3.4 實驗結果
3.4.1 真實頻率估計
Figure 24 截斷后信號s,N=77
??? 真實信號頻率387Hz,幅度約為2.7, 初相約為137.8°;
??? 采樣頻率8KHz,頻率精度8000/77=103.90Hz。
??? 下面是部分噪聲強度配比以及部分算法的估計頻率的數值。
未摻雜高斯零均值白噪聲:
(1)PMA_ri_comb_interpolation(3.3.3):324.0058Hz;
(2)Ts_two_p_ri_comb_interpolation (3.3.5):371.8061Hz。
Figure 25 ?????? 5種算法的準確度和門限測試,門限基本上在10dB左右(N=77,縱坐標為4lg(δRMSE))
在3.4.1的情況中,3.3.5小量時移算法效果最佳,信噪比SNR=30dB時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1449。
3.4.2 探究采樣點數N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去量綱化)的影響
Figure 26 N=256,縱坐標4lg(δRMSE)- 2,初相、幅度同原信號
Figure 27??????? N=512,縱坐標4lg(δRMSE)- 2,初相、幅度同原信號
在3.4.2的情況中,3.3.3譜峰滑動平均算法效果最佳,如果把0.5的相對精度(絕對精度8000/256/2=15.625Hz)作為最低合格指標,那么對應到此處的對數坐標是-3.2,N=256、PMA的門限在-5dB左右,N=512、PMA門限在5dB左右;N=256、信噪比SNR=30dB時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136;N=512時,信噪比SNR=30dB時小量時移平均計算法精度稍高,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111。
由于和N=77的原始實驗數據存在不小的相對偏差,尤其是N=512時,相對偏差達到23.4%,因此得出結論:不同的點數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有影響,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收斂邊界未知。
3.4.3 探究真實頻率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的影響
Figure 28 ????? N=256,真實頻率1979Hz,接近fs的1/4,初相、幅度同原信號,縱坐標4lg(δRMSE)- 2
在3.4.3的情況中,3.3.3譜峰滑動平均算法效果最佳,如果把0.5的相對精度作為最低合格指標,那么對應到此處的對數坐標是-3.2,PMA的門限在-5dB左右;N=256、信噪比SNR=30dB時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08017,與實驗原理3.3.2部分Figure 16理論可以互相映證。
3.4.4 探究初相(采樣起始點)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的影響
Figure 29 初相0°,幅度2.7(同原信號),頻率1979Hz,N=256,縱坐標4lg(δRMSE)- 2
Figure 30??????? 初相90°,幅度2.7(同原信號),頻率1979Hz,N=256,縱坐標4lg(δRMSE)- 2
在3.4.4的情況中,3.3.3譜峰滑動平均算法效果最佳,如果把0.5的相對精度作為最低合格指標,那么對應到此處的對數坐標是-3.2,PMA的門限在-5dB左右,Adj-MA的門限在15dB左右。
初相為0°,信噪比SNR=30dB時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109;
初相90°,信噪比SNR=30dB時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132;
(原)初相137.8°,信噪比SNR=30dB時去量綱化真實頻偏0.136。
3.4.5 說明、總結與分析
(1)以上的不同信噪比情境下,不同算法的魯棒性和準確度測試采取100次估計值的真實頻偏的方均根作為衡量指標,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時表現在一些算法的曲線出現較大的上下波動,這些較大的波動還和特定算法的實現機制有關,可以看出PMA算法、導數求和算法、時移x頻移算法總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2)關于被測信號真實頻率對于相對精度的影響:fs在4倍f0附近具有更佳的估計精度效果,從3.4.2和3.4.3的結果對比可以看出,256點截取,同幅度和初相、同采樣頻率,fs>>4f0的相對精度是0.136,而fs≈4f0的相對精度是0.08017,相對精度倍數差距約為1.7倍;
(3)關于采樣點數對于相對精度的影響:不同的點數對于估計的相對精度有影響,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收斂邊界未知。(3.4.2)
(4)關于初相對于相對精度的影響:從3.4.4結果分析,由于有4種算法都是基于三角函數綜合加權的計算公式,初相接近0°或180°時相對精度稍高,對于一般隨機分布的初相基本上沒有精度估計的差異。
參考文獻
[1]侯盼衛,楊錄,王建軍.基于FFT系數的正弦信號頻率估計算法[J].光電技術應用,2013,28(06):58-62.
[2]黃玉春,黃載祿,黃本雄,等.基于FFT滑動平均極大似然法的正弦信號頻率估計[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8,(04):83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