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常用基本指令
# 注意: # #表示管理員 # $表示普通用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說明此處表示管理員
01. ls 指令
語法: ls [選項][目錄或文件]
功能:對于目錄,該命令列出該目錄下的所有子目錄與文件。對于文件,將列出文件名以及其他信息。
# 列出該目錄下的所有子目錄與文件信息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Documents initial-setup-ks.cfg MyLinux Public test.c
Desktop Downloads Music Pictures Templates Videos
# 同時列出隱藏文件
# .表示當前目錄, ..表示上級目錄
[root@localhost ~]# ls -a
. .bashrc Documents Music Templates
.. .cache Downloads MyLinux test.c
anaconda-ks.cfg .config .esd_auth Pictures Videos
.bash_history .cshrc .ICEauthority .pki .viminfo
.bash_logout .dbus initial-setup-ks.cfg Public .Xauthority
.bash_profile Desktop .local .tcshrc
~ 表示所在根目錄(也就是家目錄)?
# /表示根目錄,查看根目錄下的文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
bin dev home lib64 mnt proc run srv tmp usr
boot etc lib media opt root sbin sys Trash var
# 查看root用戶的家目錄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root
anaconda-ks.cfg Documents initial-setup-ks.cfg MyLinux Pictures Templates
Desktop Downloads Music MyTrash Public Videos
常用選項:
- -a 列出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 開頭的隱含文件。
- -d 將目錄像文件一樣顯示,而不是顯示其下的文件。 如:ls –d 指定目錄
- -i 輸出文件的 i 節點的索引信息。 如 ls –ai 指定文件
- -k 以 k 字節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ls –alk 指定文件
- -l 列出文件的詳細信息。
- -n 用數字的 UID,GID 代替名稱。 (介紹 UID, GID)
- -F 在每個文件名后附上一個字符以說明該文件的類型,“*”表示可執行的普通文件;“/”表示目錄;“@”表示符號鏈接;“|”表示FIFOs;“=”表示套接字(sockets)。(目錄類型識別)
- -r 對目錄反向排序。
- -t 以時間排序。
- -s 在l文件名后輸出該文件的大小。(大小排序,如何找到目錄下最大的文件)
- -R 列出所有子目錄下的文件。(遞歸)
- -1 一行只輸出一個文件。
02. pwd命令
語法: pwd
功能:顯示用戶當前所在的目錄
# cd 進入MyLinux文件夾
[root@localhost ~]# cd MyLinux
# pwd查看當前所在目錄
[root@localhost MyLinux]# pwd
/root/MyLinux
03. cd 指令(換盤符)
Linux系統中,磁盤上的文件和目錄被組成一棵目錄樹,每個節點都是目錄或文件。
語法 :cd? 目錄名
功能 :改變工作目錄。將當前工作目錄改變到指定的目錄下。
# 進入MyLinux文件夾
[root@localhost ~]# cd MyLinux
# pwd查看當前所在文件目錄
[root@localhost MyLinux]# pwd
/root/MyLinux
# ls查看該文件夾下的子文件,我們進入到Practice文件中
[root@localhost MyLinux]# ls
Practice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Practice
#
[root@localhost Practice]# pwd
/root/MyLinux/Practice
# 同樣可通過 cd.. 表示進入上一級目錄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d ..
# 此時我們又回到MyLinux目錄了
[root@localhost MyLinux]# pwd
/root/MyLinux
# cd .表示進入當前目錄,所以不發生改變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
[root@localhost MyLinux]# pwd
/root/MyLinux
# 絕對路徑:從根目錄出發,以/開頭
[root@localhost ~]# cd /root/MyLinux/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 pwd
/root/MyLinux/Practice
# 相對路徑:從基準目錄出發,可以是./開頭,也可以是../開頭,也可以省略
# 從Practice目錄出發,到達上級目錄的上級目錄的MyLinux文件夾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d ../../MyLinux
[root@localhost MyLinux]# pwd
/root/MyLinux
# cd 不加任何選項可以回到根目錄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d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舉例:
- cd .. : 返回上級目錄
- cd /home/litao/linux/ : 絕對路徑
- cd ../day02/ : 相對路徑
- cd ~:進入用戶家目
- cd -:返回最近訪問目錄
04. touch指令
語法:touch [選項]... 文件...
功能:touch命令參數可更改文檔或目錄的日期時間,包括存取時間和更改時間,或者新建一個不存在的文件。?
# 指定創建創建時間為22:00 的test2.c文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touch -d 22:00 test2.c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l
total 16
-rwxr-xr-x. 1 root root 8512 Aug 5 20:02 test
-rw-r--r--. 1 root root 0 Aug 5 22:00 test2.c
-rw-r--r--. 1 root root 73 Aug 5 20:02 test.c
常用選項:
- -a 或--time=atime或--time=access或--time=use只更改存取時間。
- -c 或--no-create 不建立任何文檔。
- -d 使用指定的日期時間,而非現在的時間。
- -f 此參數將忽略不予處理,僅負責解決BSD版本touch指令的兼容性問題。
- -m 或--time=mtime或--time=modify 只更改變動時間。
- -r 把指定文檔或目錄的日期時間,統統設成和參考文檔或目錄的日期時間相同。
- -t 使用指定的日期時間,而非現在的時間。
05. mkdir指令(重要)
語法:mkdir [選項] dirname...
功能:在當前目錄下創建一個名為 “dirname”的目錄
常用選項:
- -p, --parents 可以是一個路徑名稱。此時若路徑中的某些目錄尚不存在,加上此選項后,系統將自動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錄,即一次可以建立多個目錄;
# 遞歸建立多個目錄
[root@localhost MyLinux]# mkdir Practice/test3.txt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l
total 16
-rwxr-xr-x. 1 root root 8512 Aug 5 20:02 test
-rw-r--r--. 1 root root 0 Aug 5 22:00 test2.c
drwxr-xr-x. 2 root root 6 Aug 5 22:31 test3.txt
-rw-r--r--. 1 root root 73 Aug 5 20:02 test.c
06. rmdir指令 && rm 指令(重要)
rmdir是一個與mkdir相對應的命令。mkdir是建立目錄,而rmdir是刪除命令。
語法:rmdir [-p][dirName]
適用對象:具有當前目錄操作權限的所有使用者
功能:刪除空目錄
常用選項:
- -p 當子目錄被刪除后如果父目錄也變成空目錄的話,就連帶父目錄一起刪除。
rm命令可以同時刪除文件或目錄
語法:rm [-f-i-r-v][dirName/dir]
適用對象:所有使用者
功能:刪除文件或目錄
常用選項:
- -f 即使文件屬性為只讀(即寫保護),亦直接刪除
- -i 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 -r 刪除目錄及其下所有文件
# 刪除test2.c文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rm test2.c
rm: remove regular empty file ‘test2.c’? y
# 查看所有子目錄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l
total 16
-rwxr-xr-x. 1 root root 8512 Aug 5 20:02 test
drwxr-xr-x. 2 root root 6 Aug 5 22:31 test3.txt
-rw-r--r--. 1 root root 73 Aug 5 20:02 test.c
#遞歸刪除Practice及其下所有文件,會詢問是否刪除
[root@localhost Practice]# rm -r Practice
rm: cannot remove ‘Practic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d ..
[root@localhost MyLinux]# rm -r Practice
rm: descend into directory ‘Practice’? y
rm: remove regular file ‘Practice/test.c’? y
rm: remove regular file ‘Practice/test’? y
rm: remove directory ‘Practice/test3.txt’? y
rm: remove directory ‘Practice’? y
# Practice為空目錄
[root@localhost MyLinux]# ll
total 0
07. man指令(重要)
Linux的命令有很多參數,我們不可能全記住,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聯機手冊獲取幫助。訪問Linux手冊頁的命令是man 語法: man [選項] 命令。
常用選項:
- -k 根據關鍵字搜索聯機幫助
- num 只在第num章節找
- -a 將所有章節的都顯示出來,比如 man printf 它缺省從第一章開始搜索,知道就停止,用a選項,當按下q退出,他會繼續往后面搜索,直到所有章節都搜索完畢。
- 解釋一下,面手冊分為8章
- 1 是普通的命令
- 2 是系統調用,如open,write之類的(通過這個,至少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調用這個函數,需要加什么頭文件)
- 3 是庫函數,如printf,fread4是特殊文件,也就是/dev下的各種設備文件
- 5 是指文件的格式,比如passwd, 就會說明這個文件中各個字段的含義
- 6 是給游戲留的,由各個游戲自己定義
- 7 是附件還有一些變量,比如向environ這種全局變量在這里就有說明
- 8 是系統管理用的命令,這些命令只能由root使用,如ifconfig
# 當我們想查看 mkdir 使用功能:
man mkdirMKDIR(1) User Commands MKDIR(1)NAMEmkdir - make directoriesSYNOPSISmkdir [OPTION]... DIRECTORY...DESCRIPTIONCreate the DIRECTORY(ies), if they do not already exist.Mandatory arguments to long options are mandatory for short options too.-m, --mode=MODEset file mode (as in chmod), not a=rwx - umask-p, --parentsno error if existing, make parent directories as needed-v, --verboseprint a message for each created directory-Z set SELinux security context of each created directory to thedefault type--context[=CTX]like -Z, or if CTX is specified then set the SELinux or SMACKManual page mkdir(1) line 1 (press h for help or q to quit)
08. cp指令(重要)
語法:cp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功能: 復制文件或目錄
說明: cp指令用于復制文件或目錄,如同時指定兩個以上的文件或目錄,且最后的目的地是一個已經存在的目錄,則它會把前面指定的所有文件或目錄復制到此目錄中。若同時指定多個文件或目錄,而最后的目的地并非一個已存在的目錄,則會出現錯誤信息。
常用選項:
- -f 或 --force 強行復制文件或目錄, 不論目的文件或目錄是否已經存在
- -i 或 --interactive 覆蓋文件之前先詢問用戶
- -r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文件與子目錄一并處理。若源文件或目錄的形態,不屬于目錄或符號鏈接,則一律視為普通文件處理
- -R 或 --recursive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文件及子目錄一并處理
# 進入Practice目錄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Practice
# 查看Practice目錄中的文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test1.txt test2.txt
# 退到上級目錄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d ..
# 在與Practice同級的目錄中創建Practice2文件夾
[root@localhost MyLinux]# mkdir Practice2
# 將Practice文件及其所含內容遞歸復制到Practice2文件中
[root@localhost MyLinux]# cp -r Practice Practice2
# 進入Practice2文件中查看發現有Practice文件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Practice2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ls
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cd Practice
# 發現Practice文件夾中的子文件也被復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test1.txt test2.txt
[root@localhost Practice]#
一般情況下建議 cp 命令搭配 -r? 一起使用
09. mv指令(重要)
mv命令是move的縮寫,可以用來移動文件或者將文件改名(move (rename) files),是Linux系統下常用的命令,經常用來備份文件或者目錄。
語法: mv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功能:
1. 視mv命令中第二個參數類型的不同(是目標文件還是目標目錄),mv命令將文件重命名或將其移至一個新的目錄中。
2. 當第二個參數類型是文件時,mv命令完成文件重命名,此時,源文件只能有一個(也可以是源目錄名),它將所給的源文件或目錄重命名為給定的目標文件名。
3. 當第二個參數是已存在的目錄名稱時,源文件或目錄參數可以有多個,mv命令將各參數指定的源文件均移至目標目錄中。
常用選項:
- -f :force 強制的意思,如果目標文件已經存在,不會詢問而直接覆蓋
- -i :若目標文件 (destination) 已經存在時,就會詢問是否覆蓋!
# 重命名文件:在Practice文件夾中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test1.txt test2.txt
# 將test2.txt重命名為test.txt
[root@localhost Practice]# mv test2.txt test.txt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test1.txt test.txt
# 移動文件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ls
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touch test3.txt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touch test4.txt
# 將Practice2文件夾中的test3.txt和test4.txt移動到Practice的文件夾中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mv test3.txt 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mv test4.txt Practice
# 移動成功
[root@localhost Practice2]# cd 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test1.txt test3.txt test4.txt test.txt
# 備份文件
# 首先創建一個文件夾
[root@localhost ~]# mkdir MyTrash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Documents initial-setup-ks.cfg MyLinux Pictures Templates
Desktop Downloads Music MyTrash Public Videos[root@localhost ~]# cd MyLinux
[root@localhost MyLinux]# ls
Practice Practice2
# 將Practice文件備份到上級目錄的MyTrash文件夾
[root@localhost MyLinux]# mv Practice ../MyTrash
# 進入MyTrash文件夾查看備份成功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
[root@localhost ~]# cd MyTrash
[root@localhost MyTrash]# ls
Practice
10. cat
語法:cat [選項][文件]
功能: 查看目標文件的內容
常用選項:
- -b 對非空輸出行編號
- -n 對輸出的所有行編號
- -s 不輸出多行空行
# 進入Practice文件夾
[root@localhost MyLinux]# cd Practice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s
# 編輯一個test.txt文件夾
# vim 按a進入編輯,編輯好按esc,再按shift+;即可
[root@localhost Practice]# vim test.txt
# 查看剛才我們編輯的內容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at test.txt
Hello World!
# 顯示的同時輸出行號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at -n test.txt1 Hello World!
11. grep指令
語法: grep [選項] 搜尋字符串 文件
功能: 在文件中搜索字符串,將找到的行打印出來
常用選項:
- -i :忽略大小寫的不同,所以大小寫視為相同
- -n :順便輸出行號
- -v :反向選擇,亦即顯示出沒有 '搜尋字符串' 內容的那一行
# 搜索test.txt文件中的Hello相關的字符串
[root@localhost Practice]# grep 'Hello' test.txt
Hello World!
# 多文件中匹配字符串
# * 表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 -R表示遞歸搜索,如果當前目錄下還有目錄,就會自動進入下一個目錄中進行搜索
[root@localhost Practice]# grep 'Hello' * -R
test2.txt:Hello Linux
test.txt:Hello Linux
12. zip/unzip指令
將Windows文件拖拽到Linux系統中: l r z s z
語法: zip 壓縮文件.zip 目錄或文件/解壓縮
功能: 將目錄或文件壓縮成zip格式/解壓縮?
常用選項:
- -r 遞 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一并處理
將test2目錄壓縮:zip test2.zip test2/*
解壓到tmp目錄:unzip test2.zip -d /tmp
13. chmod?
功能:設置文件的訪問權限
格式:chmod [參數] 權限 文件名
常用選項:
- R -> 遞歸修改目錄文件的權限
- 說明:只有文件的擁有者和root才可以改變文件的權限
chmod命令權限值的格式:用戶表示符+/-=權限字符
- +:向權限范圍增加權限代號所表示的權限
- -:向權限范圍取消權限代號所表示的權限
- =:向權限范圍賦予權限代號所表示的權限
- 用戶符號:
- u:擁有者
- g:擁有者同組用
- o:其它用戶
- a:所有用戶?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l
total 8
-rw-r--r--. 1 root root 12 Aug 7 12:45 test2.txt
-rw-r--r--. 1 root root 12 Aug 7 13:05 test.txt
# 給test.txt增加可執行的權限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hmod +x test.txt
[root@localhost Practice]# ll
total 8
-rw-r--r--. 1 root root 12 Aug 7 12:45 test2.txt
-rwxr-xr-x. 1 root root 12 Aug 7 13:05 test.txt
14. echo指令
功能:用于寫文件,搭配重定向使用
# echo沒有把Hello Linux顯示到控制臺,而是寫入了后面的test.txt文件中
# 每次echo+重定向,會清空原有的內容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at test.txt
Hello World!
[root@localhost Practice]# echo 'Hello Linux'>test.txt
[root@localhost Practice]# cat test.txt
Hello Linux
echo 和 cat 命令只適合針對簡單的文件進行操作(寫腳本)。如果文件復雜就不太適合了。
15. ps 命令
功能: 查看系統進程
# 使用ps aux能夠列出系統上的所有進程
# 配合grep就可以快速篩選
# | 管道用來連接兩個命令:前一個命令的輸出作為后一個命令的輸入
[root@localhost Practice]# ps aux | grep mysql
root 3418 0.0 0.0 112812 980 pts/1 R+ 13:31 0:00 grep --color=auto mysql
# 3418表示pid,是進程的身份標識,我們每次敲下的命令自身也是一個進程
16. netstat命令
功能:查詢網絡狀態
# netstat搭配-anp使用, 搭配grep使用進行篩選
# 查詢mysql服務器的端口號
[root@localhost Practice]# netstat -anp | grep mysql
?17. 重要的幾個熱鍵[Tab],[ctrl]-c, [ctrl]-d
- [Tab]按鍵---具有『命令補全』和『檔案補齊』的功能
# 當我們輸入文件名或其他時忘記全程通過Tab鍵可以補齊
# 按兩次表示顯示所有相關的名稱
- [Ctrl]-c按鍵---讓當前的程序『停掉』
# 凍結程序:ctrl+c
# 解除凍結:ctrl+q
- [Ctrl]-d按鍵---通常代表著:『鍵盤輸入結束(End Of File, EOF 戒 End OfInput)』的意思;另外,他也可以用來取代exit
# 當我們不想讓進程執行時,按ctrl + d 即可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