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算力網絡市場發展現狀
算力涵蓋計算、內存、存儲等全方位能力,廣泛分布于網絡邊緣、云計算中心、聯網設備及轉發節點。隨著數字化技術革新,算力與網絡正深度融合,推動“算網一體化”的演進。這一新型基礎設施日漸凸顯其重要性,算力網絡已然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石,為各類業務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
算力網絡,計算與網絡的完美融合,構建全新網絡架構。以計算為核心,網絡為基礎,連接分布式計算節點,實現計算服務自動化部署、最優路由與負載均衡。打造算力實時感知的網絡基礎設施,廣義上涵蓋數字基礎設施的各類計算網絡資源,狹義上專注數據中心算力資源。引領未來,打造更高效、智能的網絡環境。
數字經濟作為新經濟形態,通過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經濟活動全面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躍至50.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3%,占GDP比重高達41.5%,穩居世界第二,彰顯其強大活力與潛力。
AI訓練算力演進歷經三階段:初期,機器學習算力需求低。2012年,杰弗里·辛頓團隊推出的AlexNet引發深度學習革命,算力需求驟增。至2022年底,GPT3.5大模型算法再度掀起革新浪潮,算力需求再攀高峰,推動智能算力持續進化。這三大階段見證了AI訓練算力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中國算力基礎設施與應用迅猛發展,據工信部數據,至2023年6月,算力總規模已達180EFLOPS,躍居全球第二。《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中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超650萬,年均增速逾30%,上架率達58%,服務器超2000萬臺,存儲容量破1000EB。面對數據爆炸式增長,新建數據中心正趨向大規模、超大規模,引領數字時代新潮流。
數據中心算力可分為基礎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分別應對基礎計算、智能計算和超級計算等模式。基礎算力適用于云計算、邊緣計算等中等復雜度場景;智能算力則專為AI應用提供全方位服務;而超算算力是科學及工程計算的得力助手。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當前基礎算力占47%,智能算力逾50%,超算算力僅占不到3%。
2022年中國算力網絡市場規模增至624.75億元,年增長率達18.26%,占全球市場超三分之一。受AI大模型快速發展的推動,算力需求激增。預計到2025年,中國算力網絡市場規模將飆升,有望超千億,達1062.43億元。
算力網絡融合計算、感知與連接,為各行各業提供高效、經濟、實時的算力支持,助力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每投入1元算力,可激發3-4元的GDP增長,彰顯出算力對經濟增長的強大倍增效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中國算力網絡行業應用廣泛,互聯網獨占鰲頭達53.2%,政務、電信、金融緊隨其后,分別占比11.1%、6.8%和6.7%。制造業和教育領域亦有所涉及,分別占比4.3%和2.7%,其余領域合計占比15.2%。行業應用多元,前景廣闊。
“東數西算”工程帶來海量的數據調度需求,對傳送網絡的容量、時延、成本、能耗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以OXC、400G/800G、OSU、SPN、50G PON、FTTR、硅光、新型光纖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蓬勃發展,推動光傳送網向基于光電聯動的大帶寬、扁平化、低時延的智慧全光網演進。在國際標準方面,中國積極推進IMT-2030(6G)、未來網絡、NGN、新型計算等技術領域的算力網絡國際標準體系;在國內標準方面,行業組織和產業聯盟紛紛啟動算力網絡相關標準的制定。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見解?-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