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安堂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于廣東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預計其最后交易日期為7月4日。太安堂曾作為國內知名的中成藥上市公司之一,是國家級非遺、中華老字號企業,擁有麒麟丸、祛痹舒肩丸、心靈丸等多個國內獨家品種和特色品種。但近年來,太安堂公司連年虧損,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超43億元,并且公司財報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頂著“老字號”光環,太安堂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退市的?
以用戶思維塑造文化根基
獨特產品模型形成贏利點
“爆品癮力論”首提者江新安教授說過,企業做一個好的產品,首先要有靈魂。一個產品背后的靈魂其實是用戶思維。太安堂是中醫藥著名的老字號,始創于明隆慶元年即1567年,其醫藥核心技術源自太醫院。太安堂以其源自宮廷的傳統中醫藥技術為基礎,經過歷代醫家不斷實踐形成的御方祖方、實證醫案、診法療術、炮制工藝及其傳統醫藥文化等,不僅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更是研究中醫藥學發展的珍貴史料。
核心戰略愿景給人們描繪出公司的長遠目標、公司期望實現目標的方法和公司可能成功的原因,并以此指導人們確定產品戰略的各個要素。產品戰略愿景一般不直接或者單獨表現,而是通過企業的愿景與使命來表示。太安堂中藥文化以明代宮廷醫藥寶典《萬氏醫貫》為根基,在4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不斷吸收、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潮汕地區人文精神,形成了以“秉德濟世,為而不爭”、“等一至親,務真務精”為精髓的中藥文化體系。
江新安教授說過,當企業有一些地域的獨特產品、獨占的優勢,企業可以采用這種獨特的產品模型形成爆品時代的贏利點設計。太安堂中藥文化立足于潮汕地區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是嶺南深具代表性的中醫藥文化之一,對于研究嶺南地區中醫藥的歷史發展脈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主導產品鈹寶消炎癬濕藥膏成為中國皮膚外用藥的領軍品牌,特效中成藥麒麟牌麒麟丸和心寶丸分別成為國內治療不孕不育和心血管藥的第一品牌。
在有形的物品過程中,無形的服務其實也是產品背后的一部分。所以一個有形產品的售后,它也是產品的一部分,當然在提供純服務的產品過程中,也需要一些有形的物品,來進行相應的交付。太安堂創始人訂立的醫規“等一至親,務真務精”,要求對待求醫者,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倡導仁心仁術,認真施治,象對待親人一樣給予患者關心和治療。太安堂以其專業性在中醫外科及皮膚病科等領域中獨樹一幟,其中成藥“消炎癬濕藥膏”、“膚特靈”、“皮寶霜”、“麒麟丸”、“心寶丸”、“祛痹舒肩丸”等更暢銷各地,成為全國性知名品牌。
聚焦行業確定市場優先級
進行爆款引流恒爆品發力
垂直細分是企業做產品路標規劃的前提。要選擇行業而不是錨定產品,在一個行業里面同樣也需要進行市場競爭。在公司做市場細分,決定了企業有多少個產品線。在產品線做市場細分,決定企業有多少個產品。在產品里面做多少個市場細分,決定企業有多少個版本。太安堂從皮膚藥起家,有一支藥膏打天下的口號。上市時,太安堂還叫做“廣東皮寶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皮寶制藥”),有兩款膏藥作為主導產品——消炎癬濕藥膏、解毒燒傷膏,它們都是太安堂的獨家生產品種。據相關消息,在上市的前三年,即2007年-2009年,皮膚病類藥品是太安堂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
聚焦一個行業,在一個行業逐步地深挖,一步一步往下挖,然后確定市場的優先級,從而確定產品規劃的先后順序是太安堂火爆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市之際,太安堂就提出了要避免單一的營收來源、要豐富企業產品結構的目標。所以,在消炎癬濕藥膏、解毒燒傷膏之余,該公司還將心寶丸和麒麟丸列為了自身的潛力產品。主打產品蛇脂維膚膏,消炎癬濕藥膏等。在制藥領域,公司擁有麒麟丸、心靈丸等25個國內獨家品種和特色品種,形成皮膚病類藥品、心血管疾病類藥品、生殖健康類藥品、婦兒科類藥品、中藥飲片、人參等系列藥品。
爆品思維里面提到過,企業要把現金流的產品、黃金單品、利潤產品變成爆款,通過爆款來引流,通過恒爆品來持續的發力。隨著太安堂的發展,心寶丸和麒麟丸常被打造為太安堂的“大品種”。兩款藥物之中,心寶丸是一款心血管病類治療藥物,在太安堂上市時就屬于醫保產品。另一款產品麒麟丸是當時的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系太安堂獨家品種,主要治療男女不孕不育。上市最初的4年內,依靠心寶丸和麒麟丸這兩款銷售成績小有成就的產品,太安堂的發展尚算穩定。
如何讓產品恒爆,品牌有癮?企業需要進行爆品開發需要研發體系的解決方案,然后通過集成的方式實現跨界混搭,發揮最大的價值,最后回到用戶體驗的設計,設計出暴虐感,驅動用戶上癮。在2011年,太安堂從貴州綠太陽制藥有限公司手中獲得了膚痔清軟膏、日曬防治膏、貂胰防裂膏、痛經軟膏、復方辣椒堿乳膏等5個產品所有規格的國內外市場10年代理權。同年4月,還買下了廣東雷霆國藥有限公司70個產品的批準文號,形成了太安堂醫藥產業鏈,樹立起競爭壁壘。
研發是持續性爆品基礎
營銷方式需要同頻共振
平臺開發和技術開發是企業最核心中的核心,基于平臺企業可以延伸出系列產品。通過技術開發解決核心技術,產品開發解決產品,需求解決創意,平臺解決通用,可以真正讓企業獲得持續性,產品爆品的機制和能力。而作為一家藥企,太安堂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卻處于極低的水平。據太安堂公開數據,2017年至2019年,研發費用分別為3088.61萬元、2290.97萬元、2426.1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53%、-23.64%、5.90%。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僅0.60%,研發人員數量75人。相比同行業企業,太安堂的研發投入可謂處于相當底的水平。
但其實真正的研發,除了要掌握核心技術以外,最重要的要學會設計思維,分析出企業的用戶旅程,也叫用戶的服務旅程圖。于是,通過戰略定位把握市場及客戶細分,太安堂首次提出了“健康產業地產”概念。2019年年報,公司在“核心競爭力分析”中提出,太安堂打造麒麟閣、麒麟丸非遺博物院、太安堂國家非遺博藥院、岐黃第一村等標志性建筑。然而,這項成本頗高的所謂“核心競爭力”打造卻對企業的業績貢獻不高。除此之外,太安堂的發家業務,毛利率達到56.83%的中成藥制造業務,營收卻在急劇萎縮。
每個企業都有一夜爆紅的機會,卻很少有品牌可以抓住適合自身的營銷方式,短期內成名,并獲得長期的發展。當企業自身清晰和對企業的用戶清晰的時候,企業可以跟自己的用戶產生共鳴。進行有情的觸發,通過話題營銷,促進客戶有意的行動,讓用戶投入更多的情緒價值,建立起同頻共振的概念。為了打響知名度,太安堂極盡品牌宣傳的手段: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導師等編纂中醫藥文化叢書《太安大典》,投資拍攝公司同名電視劇《太安堂玉井傳奇》,還興建太安堂中醫藥博物館、中華麒麟閣,打造“岐黃第一村”等等。晦澀難懂的醫術和冗長無趣的品牌發家史并沒有在市場上得到預期的反饋,而最終的宣傳效果以慘淡收場。
產品線盲目擴張規劃
戰略定位模糊核心優勢不明
產品管理其實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顧客滿意,一個是競爭優勢,所以說所有產品思維的背后,其實就是產品管理的思維。很長一段時間里,太安堂幾大核心品種銷售非常穩定。太安堂則按照過去的方法,開始收購其他中藥資產。為了擴充產品線和業務,2011年,太安堂收購廣東宏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興集團”),接著在2014年,太安堂重金收購了醫藥電商企業康愛多。
太安堂試圖通過收購康愛多構成新的“醫藥+互聯網”生態圈,開展慢病管理等增值服務業務,形成慢病領域獨特的競爭優勢。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康愛多業務并未與太安堂傳統主營業務之間形成良好的協同。然而,按照太安堂此前發布的關于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公告來看,宏興集團和康愛多近年來經營性業績大幅下滑,發展并未如愿,相關資產組出現了明顯的減值跡象。除了康愛多外,還有5家子公司處于虧損狀態。僅有醫藥制造行業的金皮寶制藥、宏興集團及中藥飲片加工批發企業太安堂(亳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盈利。
江新安教授說過,市場管理和產品規劃它決定了企業要做哪些市場,市場的進入的順序,以及產品的先后順序,市場的順序和產品的順序。它為企業執行戰略愿景提供了,更加方向性的指引,平臺性策略提供了基礎保障,所以說產品規劃和平臺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收購康愛多以后,太安堂投資3億元成立太安亳州置業有限公司和廣州金皮寶置業有限公司,開始打著康養地產的名義做房地產開發——太安堂醫養小鎮。事實證明,如果沒有這兩個規劃,企業甚至可能今天做一個產品,明天做一個產品。因為沒有平臺規劃,這兩個產品甚至都不相干,它都不是基于一個產品(平臺)長出來的,企業就像沒頭的蒼蠅到處亂碰。
由于,太安堂將中醫藥生意賺到的錢投入到房地產,資金的周轉出現了大問題。收購廣東宏興和康愛多時,太安堂的經營現金流均處于負值。新開辟的業務中,無論是中藥飲片業務還是醫藥電商業務,太安堂都沒能做大做強,舉步維艱。基本盤不牢固,大量資金又被抽走去做房地產開發,這就埋下了暴雷的隱患。加之2021年來,中國房地產也開始走入下行調整周期。房企爆雷的事件一個接著一個,資金流動本就不足的太安堂再次被套牢。
組織熵增缺少靈活管理
財務造假觸及法律紅線
近年來,太安堂卻陷入了困境。曾經的輝煌似乎在一夜之間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財務造假、業績虧損等負面新聞的不斷曝出。這些事件不僅損害了太安堂的聲譽和形象,也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據有關消息,太安堂在近年來存在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通過子公司進行少結轉成本、少記費用等方式虛增存貨和利潤,累計虛增利潤數額巨大。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了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引發了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根據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8年至2021年,康愛多通過少結轉成本、少記費用等方式,虛增存貨、利潤;2018年至2020年,太安堂及其子公司廣東宏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宏興制藥廠通過虛增藥品銷售價格的方式虛增收入、利潤。
與此同時,太安堂的業績也持續下滑。近年來,公司連續出現巨額虧損,業績表現遠低于市場預期。江新安教授說過,進化迭代不止是產品版本的進化迭代,還包括組織能力的進化迭代。生命周期很重要一點,企業需要習得一套很好的市場打法,要學會按照地區,按照產品,按照客戶,時間,等等維度,來分析產品的走勢和曲線,要找到產品的關鍵的癥結所在,然后有一些針對性的市場打法。這一現象的背后,反映出太安堂在經營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太安堂還存在大股東資金占用的問題。控股股東通過多種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且未按規定及時披露相關事項。這一行為不僅侵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也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權益。
在種種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太安堂的股價一路走低。2021年至2023年,太安堂累計虧損超43億元。太安堂2021年財報被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涉及存貨、預付賬款與其他應收款項目等。在2022年財報則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主要原因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存貨項目影響。從太安堂正式上市后曾創下近170億元的市值,其家族財富漲至39億元,還曾進入胡潤百富榜。到如今被鎖定退市,太安堂的遭遇令人唏噓。
結語:
中藥一直是醫藥領域的避風港。化藥集采、創新藥遇冷,中藥成了國內醫藥唯一蓬勃生長的獨苗。2023年,40多家中藥公司,有七成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但中藥也成為了醫藥股里被慘遭退市的重災區。太安堂從靠由獨門秘方制成的“皮寶霜”打出三分天下,到全產業鏈布局、兼職房地產開發商開發房地產、興建博物館,太安堂這一路走來,走出了有別于一般中醫藥企業的風采。缺乏市場管理與產品規劃進行盲目擴張是太安堂“塌房”的主要原因。產品系統化的打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招就靈的,它一定是系統化觀念和思維的整體結合。一招鮮的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過時了,把握市場及客戶細分,解決細分、規劃、研發、引爆和迭代的問題。企業需要招招鮮、招招靈,產品每個都好賣。基于路徑規劃制定公司長久持續的路線圖,加上多點引爆形成上市組合拳,打造網紅到常紅,實現產品恒爆,品牌有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