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主備環境搭建 docker
拉取docker鏡像
sudo docker pull mysql:8.0
啟動容器
docker run -p 3339:3306 --name mysql-master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d mysql:8.0docker run -p 3340:3306 --name mysql-slave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d mysql:8.0
配置 Master(主)
修改my.cnf,8.0版本默認路徑是/etc/my.cnf
[mysqld]
server-id=1
log-bin=mysql-bin
連接master mysql,創建主備用戶,授予用戶 slave REPLICATION SLAVE
權限和 REPLICATION CLIENT
權限,用于在主從庫之間同步數據。
CREATE USER 'zzy'@'%' IDENTIFIED WITH mysql_native_password BY 'zzy';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zzy'@'%'
GRANT 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zzy'@'%';
配置Slave(從)
[mysqld]
server-id=2
log-bin=mysql-bin
log-bin=mysql-slave-bin
## relay_log配置中繼日志
relay_log=mysql-relay-bin
重啟兩個容器
docker restart <container-id>
鏈接 Master (主) 和 Slave (從)
在 Master 進入 mysql,執行 show master status;
記錄File 和 Position 字段的值
在 Slave 中進入 mysql,執行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 = '172.17.0.2',
master_user = 'zzy',
master_password = 'zzy',
master_port = 3306,
master_log_file = 'mysql-bin.000001',
master_log_pos = 617,
master_connect_retry = 30;
master auto_position=1;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72.17.0.2',MASTER_USER='zzy',MASTER_PASSWORD='zzy',MASTER_PORT=3306,MASTER_AUTO_POSITION=1,MASTER_CONNECT_RETRY=30;
master_auto position=1;是使用GTID(全局事務 ID)來方便進行主備切換。
在主庫和從庫的 my.cnf 配置文件中添加以下內容:
# 在主庫的 my.cnf 中
[mysqld]
gtid_mode=ON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ON
log-bin=mysql-bin
binlog_format=ROW
server-id=1# 在從庫的 my.cnf 中
[mysqld]
gtid_mode=ON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ON
log-bin=mysql-bin
binlog_format=ROW
server-id=2
master_port:Master 的端口號,指的是容器的端口號。可以使用docker inspect 來查看ip地址
[zcy@gp-master ~]$ docker inspect mysql-slave | grep IPAddress"SecondaryIPAddresses": null,"IPAddress": "172.17.0.3","IPAddress": "172.17.0.3",
master_user:用于數據同步的用戶
master_password:用于同步的用戶的密碼
master_log_file:指定 Slave 從哪個日志文件開始復制數據,即上文中提到的 File 字段的值
master_log_pos:從哪個 Position 開始讀,即上文中提到的 Position 字段的值
master_connect_retry:如果連接失敗,重試的時間間隔,單位是秒,默認是 60 秒
然后輸入來查看主備復制狀態
show slave status \G;
正常情況下,SlaveIORunning 和 SlaveSQLRunning 都是 No,因為我們還沒有開啟主從復制過程。使用 start slave 開啟主從復制過程,然后再次查詢主從同步狀態 show slave status \G;
SlaveIORunning 和 SlaveSQLRunning 都是 Yes,說明主從復制已經開啟。此時可以測試數據同步是否成功。
錯誤處理
使用 start slave 開啟主從復制過程后,如果 SlaveIORunning 一直是 Connecting,則說明主從復制一直處于連接狀態,這種情況一般是下面幾種原因造成的,我們可以根據 Last_IO_Error 提示予以排除。
- 網絡不通:檢查 ip, 端口
- 密碼不對:檢查是否創建用于同步的用戶和用戶密碼是否正確
- pos 不對: 檢查 Master 的 Position
如果配置的時候參數填錯了,可能導致docker 容器一直無法正常啟動,無法修改參數,可以通過下面的指令pull和push文件來完成修改:
sudo docker cp mysql-slave:/etc/my.cnf ./my.cnfsudo docker cp ./my.cnf mysql-slave:/etc/my.cnf
測試主從復制
查看從庫是否有對應的庫:
完整的主備流程圖
可以看到:主庫接收到客戶端的更新請求后,執行內部事務的更新邏輯,同時寫入 binlog。
備庫 B 跟主庫 A 之間維持了一個長連接。主庫 A 內部有一個線程,專門用于服務備庫 B 的這個長連接。
一個事務日志同步的完整過程是這樣的:
- 在備庫 B 上通過
change master
命令,設置主庫 A 的 IP、端口、用戶名、密碼、以及要從哪個位置開始請求 binlog,這個位置包含文件名和日志偏移量。 - 在備庫 B 上執行
start slave
命令,這時侯備庫會啟動兩個線程,io_thread 和 sql_thread。其中, io_thread 負責與主庫建立連接。 - 主庫 A 校驗完用戶名、密碼后,開始按照備庫 B 傳過來的位置,從本地讀取 binlog,發給 B。
- 備庫 B 拿到 binlog 后,寫到本地文件,稱為中轉日志(relay log)。
- sql_thread 讀取中轉日志,解析日志里的命令,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