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2024年初中生古詩文大會還有4個多月時間,備考要趁早,因為知識點還是相對比較多的。這些知識點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10道選擇題真題和詳細解析,以下題目截取自我獨家制作的在線真題集,都是來自于歷屆真題,去重、合并后,每道題都有參考答案和解析,部分還提供了拓展知識,便于孩子高效掌握題目背后的知識。
為幫助孩子自測和聯系,題目的答案和解析統一附后。
*1.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二十四橋“在今天指的是()
A.鎮江
B.揚州
C.杭州
D.蘇州
*2.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中的“霍嫖姚“指()。
A.霍光
B.漢武帝
C.霍去病
D.蘇武
*3. “或五十步而后止”句中“或“應解釋為()。
A.或者
B.或許
C.有人
D.有時
*4. “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中“顧當面試“應解釋為()。
A.(您)只要當面考(我,就知道了)。
B.(您)看著當面考(我,就知道了)。
C.(您)本來應該當面考(我)。
D.(這)是應該當面考試(才能知道的)。
*5. 對“于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的“而“解釋正確的是()。
A.連詞,表示遞進關系
B.連詞,表示修飾關系
C.連詞,表示并列關系
D.連詞,表示因果關系
*6. 對《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兩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明白是自己遠觀有誤,那綻放的早梅不過是未消的冬雪
B.詩人不能確定的是:早梅開放的緣由是否與生長在水邊有關
C.“疑是”照應上句的“不知”,是詩人遠觀早梅而產生的疑問
D.詩人在描寫早梅風姿之后直抒內心疑慮,流露出滿心的驚喜
*7. 孟浩然被世人稱為“孟襄陽“是因為他的()。
A.郡望
B.就職地
C.官職
D.籍貫
*8. 史學家“三班“指的是()。
A.班超、班彪、班昭
B.班固、班彪、班昭
C.班彪、班固、班超
D.班超、班固、班昭
*9. 下列不屬于雙音節詞的是()。
A.妻子、交通
B.參差、須臾
C.窈窕、相與
D.卑鄙、肌膚
*10. 下列引號內詞的詞意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育將鬻己“以”償/無從致書“以”觀
B.其主答“之”/吾欲“之”南海
C.郭子敬聞“而”嘉之/“而”山不增
D.令育與“其”子同學/欲窮“其”林
答案和解析見文末。
推薦學習資源:初中古詩文大會配套學習資源,幫助孩子提高備考效率、夯實語文和古詩文知識儲備,語文考試和中考也能多得好幾分
備注:上海市中小學生的初中生古詩文大會——即上海中學生古詩文大會(初中組)和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比賽)相比,除了題型更豐富之外,最主要的是考察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不同。初中的題目中對于文言文的考察大幅增加,而小學生古詩文大會的題目還是偏向詩詞,包括內容和作者,詩詞方面的內容有些題目在小學和初中都會考到。
歡迎找我獲得免費樣題一份,免費體驗在線真題集。
本期初中古詩文大會真題參考答案和解析
1B。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解釋: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全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知識拓展】二十四橋(Twenty-FourBridges),又稱為廿四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筑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
2C。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出自唐代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三》,意思是成就大功而畫像麒麟閣的,只有霍去病一人。【知識拓展】霍嫖姚指西漢抗擊匈奴名將霍去病。以其受封嫖姚校尉,故名。后亦借指守邊立功的武將。
3C。或五十步而后止出自先秦孟子弟子錄的《寡人之于國也》。【部分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譯文】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里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并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見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
4A。出自《曹植聰慧》。【原文】曹植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譯文】曹植十多歲的時候,能誦讀《詩經》、《論語》及詩詞歌賦十幾萬字,善于寫文章。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對曹植說:“你請人代筆寫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說:“話說出來是言論,落筆寫下來成文章了,您只要當面考我,我怎么會請人代寫呢?”當時鄴地銅雀臺新建成,曹操帶領所有的兒子登上銅雀臺,讓他們各自作一篇賦文。曹植提筆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操對曹植的才華感到十分詫異。
5B。選自《韓非子》的《齊桓公好服紫》。【原文】齊桓公好服紫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xiu四聲:氣味)。’于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其人曰:“諾!”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譯文】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整個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個時候,5匹生絹也換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齊桓公對此十分憂慮,對管仲說:“我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貴,整個都城的百姓喜歡穿紫色衣服的風氣不消失,我該怎么辦呢?”管仲說:“您想制止這種情況,為什么不試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對身邊的侍從說:‘我非常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在這時,侍從中有穿紫衣來進見的人,你就說:‘稍微退后點,我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齊桓公說:“好。”從這天開始,沒有侍衛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沒人再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國境之內也沒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6A。A說反了。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出自唐代張謂的《早梅》。解釋:并不知道臨近水邊的寒梅是提早開放,以為是枝頭上的白雪經過一冬仍然未消融。【全詩】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譯文】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并不知道臨近水邊的寒梅是提早開放,以為是枝頭上的白雪經過一冬仍然未消融。
7D。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
8B。三班指漢朝的三位歷史學家:父親班彪,兒子班固,和幼女班昭。
9A。妻子:妻子和兒女。交通:交錯相通。【知識拓展】雙音節詞是由兩個或更多的音節組成的詞匯。它們占據了漢語中最常見的詞類之一。例如,"認真"、"勤勞"、"謹慎"都是雙音節詞。在漢語中,一個字通常對應一個音節,因此雙音節詞可以看作是將單個字通過組合形成的新意義的例子。
10A。A均表示目的,以便。B他/去;C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D他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