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很多時候,根源就在我們自己。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焦慮、內耗和失控。這些情緒和狀態,似乎總是在不斷循環。但如果停下來仔細思考,會發現,問題的背后,并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我們自己設定的思維框架和反應模式。我們內心的情緒系統,默認追求短期的回報。它讓我們不斷追求眼前的勝利,卻忽略了長期的目標和更深層次的成長。我們的思維系統,習慣了線性邏輯,喜歡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它告訴我們一切都能按照既定的路徑解決,而現實往往給我們上了一課:復雜的世界遠不止于此。
而在決策時,我們習慣性地尋求局部最優,試圖用解決眼前小問題的方式去應對全局的困境。這種局部的勝利,往往是暫時的,最終卻會帶來更大的混亂。焦慮、內耗、失控,這背后的原因,其實是用不適合的思維方式去對抗復雜的世界。這就像拿著壞掉的指南針,在茫茫大海中尋找方向,每次努力拼盡全力,卻總是方向錯亂。我們需要反思,不是外界的問題,而是我們內在的系統出了問題。
所以,真正的改變,不是更努力,而是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在系統思考的框架下,我們可以意識到,問題的核心往往在于我們如何定義和感知問題。當我們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情緒反應、思維習慣和決策模式,會發現,很多困擾的問題,根本不是外在的問題,而是內在系統出了錯。這時候,最大的突破不在于“解決問題”,而是在于改變對問題的看法,改變解決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