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政策
- 2024年12月,歐洲《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正式成為法律
- 2025年3月,日本細化了加密資產及穩定幣的監管調整
- 2025年5月,英國發布了關于穩定幣發行、加密資產托管及加密資產公司財務穩健性的監管提案;
- 2025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指導和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關鍵程序性投票,即“天才法案”,可能在年底前完成立法。特朗普政府將利用穩定幣來維持美元的主導地位。
- 第一,穩定幣發行者必須持有等值的儲備資產,且儲備資產必須為美元、銀行活期存款、短期美債等高流動性資產。
- 第二,只有“許可支付穩定幣發行人”可合法發行支付穩定幣,而許可支付穩定幣發行人須為美國注冊實體,外國發行人需要滿足一系列嚴格的合規要求。
- 2025年5月21日,中國香港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后該草案正式成為法例,叫做《穩定幣條例》。中國香港成為全球首個對法幣穩定幣實施全鏈條監管的司法管轄區,隨后引發一波相關題材的港股暴漲。
介紹
推待上看到的一張圖, 搬過來共同學習(感謝原作者).
https://smms.app/image/6rtvzi31VYeanBA
各種穩定幣
各類穩定幣一覽
穩定幣第一股Circle
什么是穩定幣?
要理解穩定幣,首先要理解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大家一起記賬的“超大電子賬本”,且每頁賬都封在一個“區塊”里,一頁一頁串起來,變成“鏈”。 舉個例子,小巴和同事一起點外賣,每次誰付錢、誰欠多少錢,全都記在一個賬本里,每十單,大家就把這一頁撕下來貼墻上,大家簽字作證——這個賬本就像“區塊鏈”,每一頁就像一個“區塊”,一頁頁按順序貼著,就像“鏈”。 在這本賬簿中,誰都可以記賬,沒有一個固定的記賬員統一管理;一旦寫進賬本,誰都不能改;關鍵是,這本賬簿誰都能查閱。 這就是區塊鏈的三個特征: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
那么,區塊鏈有什么作用呢?這就不得不提加密貨幣了——區塊鏈最成功、最廣泛的應用。 一個國家的法定貨幣是由銀行監管的,也可以說,由銀行記賬,而加密貨幣希望繞過銀行,但也得防止造假,確保賬目正確,這就需要一個人人都能記、人人都能查、人人都認可的賬本了。 區塊鏈就是這樣一個賬本:每一筆交易都記錄在一個“區塊”中;全網的節點共同維護和驗證這個區塊;一個區塊只能寫一次,然后被鏈接到“鏈”上;一旦寫入,不可篡改、全網公開。 因此,區塊鏈是加密貨幣賴以運轉的“底層技術”。
那么,用加密貨幣交易有什么好處呢? 加密貨幣不需要銀行賬戶、不受銀行監管,跨境轉賬快,只要有網絡就能使用。但也正因如此,加密貨幣成了黑產的“心頭好”,常被用于逃避資本管制、跨境洗錢、資助非法活動等。 說了這么多,終于來到了今天的主角——穩定幣
穩定幣是一種加密貨幣,但是,和比特幣、以太坊這種單價高、可以拆分投資、價格波動極大的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的核心特征就是“穩定”。例如,1枚穩定幣=1美元,消費者隨時可以用1美元換取1枚穩定幣,也隨時可以用1枚穩定幣換回1美元。 換句話說,穩定幣不是用來炒的,而是用來花的——使用加密貨幣交易的人,需要一種價值穩定、流通性好的貨幣,就像在中國,用2塊人民幣在哪里都能買到一瓶礦泉水。 因此,對于普通用戶而言,購買穩定幣最重要的無疑是確保穩定幣的價值是真的穩定,對此,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穩定幣選擇了錨定資產。
例如,法定貨幣掛鉤型穩定幣是最常見、最主流的一種穩定幣,著名的USDT(泰達幣)就屬于這一類型。這類穩定幣的發行方承諾“1:1錨定美元”,即每發行1枚穩定幣,發行方的銀行賬戶里就有1美元的資金作為保障。 而資產支持掛鉤型穩定幣不直接掛鉤現金,而是錨定一些有價值的資產,比如黃金、公司債券等。 在這樣的方式下,穩定幣大多時候能保證價值,不過,有時也會出現意外。比如,如果背后的資產“不安全”,穩定幣就可能迅速貶值——2023年,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后,穩定幣USDC發行方Circle因存有33億美元在該銀行,一枚USDC的價格一度從1美元脫錨至0.878美元。
- 往期精彩回顧:
- 區塊鏈知識系列
- 密碼學系列
- 零知識證明系列
- 共識系列
- 公鏈調研系列
- BTC系列
- 以太坊系列
- EOS系列
- Filecoin系列
- 聯盟鏈系列
- Fabric系列
- 智能合約系列
- Token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