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PLCA是10BASE-T1S的核心機制,了解PLCA才能更好地使用10BASE-T1。
本文將通過介紹具體配置,以及實戰例子,帶你掌握PLCA。
以下測試內容使用KUNHONG-U10BT1S-EVB設備測試,
設備符合IEEE 802.3cg標準,使用typec接口,體型小巧。
?PLCA介紹?
工作原理
PLCA(物理層沖突防碰撞)是10BASE-T1S實現多節點互聯的核心機制。 通過指定總線唯一協調者(Node0)節點對當前總線時間進行劃分和分時調度,協調各節點允許發送數據的時機。
只有當輪到某一節點傳輸機會的時候,才可以被允許發送數據
傳輸機會沒有優先級的概念(采用round robin的方式分配傳輸時機)
每個新的傳輸周期,節點0都會發送一個BEACON幀。
本文主要在于參數介紹與實際應用,更詳細PLCA的工作原理可以前往
https://mp.weixin.qq.com/s/ZHhtrDfmUIeFWmjA3UmTOQ
參數介紹
-
Node Id:
? ? 每個節點在PLCA多節點網路中必須分配唯一的Node ID,用于區分不同節點并確定傳輸順序。Node ID 0較為特殊, Node ID 設置為“0”的節點為整個T1S網絡PLCA調度的協調者。
-
Node Count:
? ? 指定參與傳輸的節點總數,該項只有協調者(Node ID 0)設置才有效。
-
TO Timer:
? ? 設定每個節點在PLCA周期內單次傳輸機會的最大窗口時間。
-
?Max Burst Count:
? ? 允許節點到其傳輸機會時,可連續發送多個數據包。
-
Burst Timer:
? ? 作用類似于TO Timer,它應用于節點需要傳輸多個數據包時(開啟Max Burst Count功能),Burst Timer啟動計時,在計時時間內節點可繼續發送數據包,超過則等待下一輪。
?配置注意事項及實戰測試?
參數配置注意事項
-
總線中所有節點都需要使能PLCA
-
Node count 一般只需要節點0設置即可,其他節點可以不用修改
-
可通過給節點設置不同的Max Burst Count值來設置不同節點的最大帶寬分配
-
同一T1S總線中所有節點的TO Timer 需要設置為相同值
-
同一T1S總線中所有節點的Burst Timer需要設置為相同值
實戰:Max burst count調節最大帶寬占比
通過對節點Max burst count設置,可以提高該節點在總線帶寬的比例。
在以下示例中 ,4個節點兩兩為一組同時運行iperf測試拉高負載搶占總線帶寬,設置第一組2個節點的max burst count為4,該節點每個周期可以多發送四包數據。
查看帶寬占用情況,結果為7.65 : 1.53,結果符合預期。
PLCA常見配置異常
PLCA未開啟
T1S總線中超過2節點通訊,所有節點都需要使能PLCA并正確設置PLCA參數。
若存在未啟用PLCA的節點,則會導致整個T1S總線通訊出現異常。
下圖為PLCA功能未開啟。
T1S總線中超過2節點通訊,所有節點都需要使能PLCA并正確設置PLCA參數。
若存在未啟用PLCA的節點,則會導致整個T1S總線通訊出現異常。
下圖為PLCA功能未開啟。
節點ID重復
若T1S總線中存在NODE ID重復的情況,會導致重復ID的節點發送數據沖突,導致通訊異常。
Node Count設置值過大
ode Count設置過大,超過實際總線上的節點數量,不會影響各節點通訊功能。但會增大PLCA調度周期時間,增加Silence的時間開銷,降低帶寬利用率。
如下測試2個節點通訊,Node Count設置為255,實測帶寬降低至5.5Mbits/s
?總結?
了解了PLCA的工作機制和參數意義后,可以更好地使用10BASE-T1這項新興的車載以太網技術。如果對10BASE-T1S技術感興趣,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相關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