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科智咨詢正式發布《中國國產服務器市場研究報告(2025)》,報告從國產服務器產業概述、政策環境分析、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面臨挑戰與市場機遇等維度,深入剖析國產服務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2022年10月,美國首次將A100和H100等高端GPU列入對華出口管制清單,標志著對中國服務器芯片的針對性限制正式拉開序幕。與此同時,國內相關支持政策持續落地,從“國產替代”專項資金到鼓勵核心器件國產化的稅收優惠,多重激勵共同塑造了國產服務器產業迅速崛起的政策環境。
在外部壓力與內部政策雙重驅動下,國產服務器市場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一方面,美方制裁不斷升級——不僅禁止A100/H100芯片出口,后續對H20系列的禁售進一步倒逼國內廠商加快技術攻關與供應鏈本土化;另一方面,行業內兼并重組頻繁,例如曙光信息與海光信息戰略整合,通過資源整合與規模效應,提升了國產服務器整體競爭力。
伴隨數據中心對算力更新換代的迫切需求,自2022年起國產服務器市場年增速持續超過20%,到2024年市場規模已突破693億元。展望未來,隨著AIGC大模型和云計算業務的爆發式增長,以及持續的外部制約,國產AI服務器正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機遇。
01?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企業主動替代比例提升
當前,國家層面相繼出臺強制國產替代政策、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將國產服務器納入政府采購和重點行業標準,激發本土廠商研發動力;在地方層面,多個省市設立信創產業園,專項扶持本地服務器及上下游生態企業,形成從芯片到整機的政策協同效應,推動國產服務器產業向前發展。
隨著國產服務器技術成熟度和產業配套能力顯著提升,以及外部制約條件下AIGC與云計算需求的爆發,國產服務器將從被動依賴政策補貼,逐步轉向由市場需求自發拉動的發展新階段——企業在權衡性價比、服務保障、風險管控等綜合因素后,更傾向于自主選擇國產服務器品牌。
02 外部制裁與需求爆發雙輪催化,國產服務器市場穩定增長
2021年“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產業自主可控和信息化安全需求,政府與央企紛紛加速服務器更新換代,國產化率在黨政項目中迅速攀升。
自2022年10月起,美國不斷擴大對A100/H100、H20等高端GPU芯片的出口管制,直接導致海外算力資源受限,為國產服務器及國產AI服務器廠商贏得更多市場窗口期。
2023年,AIGC大模型訓練與推理對算力與能效提出更高要求,云計算與大數據業務迅猛增長,使得國產AI服務器在核心芯片國產化率提升的背景下,實現了規模化出貨與爆發式增長。
未來兩到三年,隨著國內政策持續加碼、美國商務部管制持續加深,以及本土芯片與系統廠商的技術攻堅成果落地,國產服務器市場將繼續保持年均20%以上的穩健增長。
03?華為系主導服務器市場格局,廠商競爭激烈
國產通用服務器:
- 鯤鵬系:華為合作伙伴主導,代表廠商包括華鯤振宇、神州鯤泰、長江計算等,依托鯤鵬生態加速市場滲透。
- X86系:浪潮、聯想、新華三、中科可控等傳統巨頭,通過子公司創新業務線切入,借助自身產供銷體系搶占國產化市場。
國產AI服務器:
- 昇騰系:市場份額超70%,主要由超聚變、華鯤振宇、神州鯤泰等廠商主導,依托昇騰芯片優勢快速擴張。
- 非昇騰系:受限于芯片迭代與產能,多數廠商選擇與昇騰深度合作,以確保產品競爭力和供給穩定性。
04?國產服務器企業研究——以華為系、海光系服務器廠商為主
華為系:
- 超聚變:近年來,由于各種制裁和限制,華為決定將超聚變轉給地方國資。超聚變獨立后,依靠華為資源優勢,成為華為鯤鵬、昇騰服務器份額增長最快的合作伙伴。
- 華鯤振宇:主要由高投電子和四川長虹持股,相對其他華為ODM廠商資金雄厚,并且為華為唯一“鯤鵬+昇騰”雙戰略級合作伙伴,依托華為客戶關系,近兩年銷售量大幅增長。
- 同方股份:2024年被軟通動力全資收購后,以成為華為最大的軟件+硬件集成商為目標,利用原有的軟件優勢通過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帶動硬件的銷售;積極響應國家國產戰略,推出多款國產服務器產品,基于國產處理器和操作系統,采用自主創新的技術和架構設計。
- 拓維信息:成立于1996年,是最早一批軟件開發的企業之一。目前拓維信息擁有全棧全場景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并且擁有自研的操作系統;與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擁有強商務關系,著重于軟硬件供應商關系,共享資源,并整合客戶和項目資源。
海光系:
- 浪潮信息:近兩年受制裁影響大,將國產服務器及PC業務轉移至浪潮計算機;做為海光主要的ODM廠商,目前浪潮英政系列國產服務器廣泛用于黨政、運營商等。
- 中科可控:作為曙光國產服務器生產廠商,依靠曙光中科院背景優勢,在政府、運營商等行業出貨穩定;重組后與海光深度協作,優化從芯片到軟件、系統的產業布局。
05?行業滲透持續深化,從黨政向全領域擴展
國產化替代遵循“2+8+N”節奏──完成黨政、金融等八大關鍵行業后,逐步向更多頭部民企及新興領域滲透。
- 金融行業:核心交易系統遷移、風控平臺與支付系統國產化替代迎來機遇。
- 電信行業:智算中心建設及海光、寒武紀等國產芯片的應用潛力巨大。
- 電力行業:大型集團ERP、云平臺與調度系統的國產化替代需求持續釋放(如南方電網資源運營平臺模式)。
隨著日益完善的政策體系、不斷強化的技術能力以及持續擴大的市場需求,科智咨詢預測:到2025年,中國國產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945.3億元,并在產業升級與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驅動下,保持穩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