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息
官網:www.icvisp.net
時間:2025年8月1-3日
地點:中國-長沙
?簡介
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與5G、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加速,推動了其在硬件、軟件和內容應用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圖像處理領域也正經歷著技術革新的飛速發展,深度學習算法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為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VRISP 2025將聚焦于“虛擬現實、圖像和信號處理”三個核心領域,探討其最新發展趨勢、技術挑戰及未來應用前景,加強學術研究和探討。通過深入交流與合作,推動本領域的理論創新和技術進步,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協同發展。
?
征稿主題?
虛擬現實 | 信號處理 | 圖像處理 |
系統組件 虛擬現實平臺 用于VR/AR的AI平臺 數據和生成、操作、分析和驗證 浸入式環境和虛擬世界的生成/優化和現實的渲染 VR建模與仿真技術 VR的顯示、跟蹤與傳感技術 VR中的感知與認知技術 VR/AR/MR中的圖形學技術 力觸覺、聽覺等多通道技術 虛擬化身與行為建模 3D界面建模技術 分布式虛擬世界 | 信號處理與檢測 雷達和聲納信號處理 通信信號處理 音頻和聲音信號處理 傳感器陣列和多通道信號處理 多媒體信號處理 語音和語言處理 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技術信號處理 通過圖形和網絡進行信號處理 非線性信號處理 統計信號處理 電力系統的信號處理 信號處理系統的設計/實現 | 圖像增強與復原 計算機視覺與目標檢測 圖像分割與區域識別 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 醫學圖像處理 遠程感知與地理信息系統 圖像編碼與壓縮 圖像合成與虛擬現實 人臉識別 范圍圖像處理 三維重建 |
虛擬現實、圖像與信號處理
Virtual Reality,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這是一個融合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信號處理、交互技術與感知技術的交叉學科領域。它支撐了諸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數字人、3D建模、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腦機接口等新興應用,廣泛用于醫療、教育、工業、娛樂、軍事等多個行業。
一、核心領域組成
模塊 | 內容 |
---|---|
虛擬現實(VR/AR/MR) | 三維建模、空間跟蹤、實時渲染、人機交互、多模態融合 |
圖像處理 | 圖像增強、邊緣檢測、去噪、目標識別、超分辨率、圖像生成 |
信號處理 | 模擬/數字信號分析、濾波、頻譜分析、壓縮、時頻分析、語音信號處理 |
二、關鍵技術體系
1.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
-
三維空間建模(如結構光、SLAM)
-
實時渲染引擎(Unity、Unreal Engine)
-
交互設備接口(VR頭盔、體感攝像頭、手勢識別)
-
多模態感知(圖像、語音、觸覺的融合處理)
-
數字孿生與沉浸式交互
2. 圖像與視頻處理
-
圖像預處理(灰度化、濾波、幾何校正)
-
特征提取與目標檢測(如SIFT、YOLO、Mask R-CNN)
-
圖像分割(U-Net、FCN)
-
圖像增強(HDR、去霧、超分辨率)
-
圖像生成(GAN、Diffusion Models)
3. 數字信號處理(DSP)
-
語音處理:語音識別(ASR)、語音合成(TTS)、語音增強
-
音頻處理:回聲消除、降噪、立體聲處理
-
生物信號處理:腦電(EEG)、心電(ECG)、肌電(EMG)
-
雷達/聲納信號處理:波形識別、目標跟蹤、頻譜估計
-
變換方法:傅里葉變換、DCT、小波變換、希爾伯特變換
三、典型應用場景
應用領域 | 技術實踐 |
---|---|
VR教育與培訓 | 虛擬實驗室、醫學生虛擬手術、軍事模擬訓練 |
圖像識別與安防監控 | 人臉識別、目標跟蹤、異常檢測 |
虛擬旅游與文化展示 | 數字博物館、沉浸式景區還原、交互式解說系統 |
醫療圖像處理 | MRI圖像分割、X光識別、病灶定位 |
語音識別與人機交互 | 智能語音助手、語音指令控制 |
數字文娛與游戲 | 虛擬角色驅動、3D游戲建模、數字人交互 |
智能制造與工業檢測 | 機器視覺質檢、紅外圖像分析、信號異常檢測 |
四、技術工具與開發平臺
類型 | 工具 |
---|---|
圖像/視頻處理 | OpenCV、Pillow、MATLAB、Scikit-image |
深度學習框架 | PyTorch、TensorFlow、Keras |
三維建模 | Blender、Maya、3ds Max |
VR/AR開發 | Unity3D、Unreal Engine、ARKit/ARCore、Vuforia |
信號處理 | MATLAB、SciPy、Audacity、LabVIEW |
交互與控制 | Leap Motion、Kinect、Oculus SDK、HTC Vive SDK |
五、研究前沿與發展趨勢
研究方向 | 熱點內容 |
---|---|
AI驅動的圖像生成 | AIGC、Stable Diffusion、3D生成模型 |
沉浸式交互增強 | 觸覺反饋、虛擬嗅覺、腦機接口(BCI) |
多模態理解與生成 | 圖文生成、視頻生成、語音+圖像融合建模 |
實時信號智能處理 | 小樣本音頻識別、心電智能預警、復雜信號盲分離 |
輕量化與邊緣部署 | TinyML模型、邊緣設備圖像識別、低功耗信號分析 |
VR+醫療 | 虛擬康復訓練、AI輔助手術模擬、醫療影像智能分析 |
六、代表項目與選題示例
項目名稱 | 技術方向 | 應用說明 |
---|---|---|
沉浸式虛擬教學系統 | Unity + VR設備 | 提供交互式實驗教學體驗 |
實時語音情感識別 | LSTM +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 識別用戶語音中的情緒變化 |
多通道腦電信號分類 | CNN + EEG數據處理 | 應用于腦-機接口控制與疾病診斷 |
醫學圖像病灶檢測系統 | U-Net + CT影像 | 自動定位肺結節/腫瘤等區域 |
室內AR導航系統 | SLAM + ARKit | 提供AR路線指引與實時指示 |
圖像超分辨率系統 | GAN + 圖像重建 | 模糊圖片增強與細節恢復 |
七、學習與研究建議
學習方向 | 推薦內容 |
---|---|
圖像處理 | OpenCV項目實戰、圖像分割/檢測/增強、濾波與特征提取 |
虛擬現實 | Unity3D/Unreal實踐、3D建模、VR場景交互設計 |
信號處理 | MATLAB或Python中的時域/頻域分析、語音信號處理 |
跨學科能力 | 深度學習、硬件接口(如VR頭顯、攝像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
八、小結
虛擬現實提供沉浸式體驗,圖像處理賦予感知能力,信號處理解讀世界的聲音與波動。三者共同支撐起“感知-認知-交互”的智能系統基礎。
它是連接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通感神經系統”,未來將在 元宇宙、智能醫療、沉浸教育、腦機接口、智能安防 等方向持續拓展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