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收獲之后的田野里不再是濕漉漉的。水稻此時已經了卻了此生,他們的后代稻谷已經被搬進了打谷場,被蛻變成了大米,住進了生產隊的糧倉然后又進入各家的糧食口袋或者米柜中。稻田里視野逐漸開闊,收割完水稻剩下的稻草根莖一叢叢地在那里站隊,狀如枯草,但是頭部整整齊齊的。平時淹沒在水稻群中的大小田埂成了稻田里的山脊,縱橫在那里,劃分著各自的領地。田埂寬寬窄窄,坑坑洼洼,殘存的枯草在上面歪斜著。也會看到一兩束雙子葉植物的葉子和莖,頂部有敗了的花和黑乎乎的種子。總之,植物們的生命好像就要告一段落,或者褪去一身夏日的榮華靜靜地等待生命最后一刻的到來,或者是靜靜地修整,期待來年的復蘇。總之,田野里沒有了上半年的勃勃生機。
但是生命是多維的,植物們暫時離場了,動物們卻匆匆忙忙地為自己的來年開始準備了。可以看到很多麻雀在田野里蹦來蹦去地覓食,也會看到喜鵲們三三兩兩地在地頭的樹上嘎嘎嘎嘎地交流生活之道。還有一種動物是大家熟悉的,卻不太常見的,那就是田鼠。仔細看,你會在田埂的旁邊發現許多洞眼,三四公分的直徑,黑乎乎地躲在那里——那一般就是田鼠家的門了。水稻還在茁壯成長的時候,擋住了人們的視線,盡管可以看到田埂上的洞眼,但是齊腰高的水稻會阻止你進一步探索。因此,那些洞眼就不會引起人們尤其是娃娃們的注意。
既然水稻已經了卻了此生,田里也不再有積水,不走尋常路的娃娃們,此時也會穿越在田野里。有的時候是路過,有的時候是目的地。路過的時候,就經常會看到那恍惚身形,沿著田埂奔跑,然后就消失了。此時,眼睛好的小伙伴就會驚呼:老鼠老鼠!然后大家就會循跡而去,當然看到的只是洞眼。每每穿過田間,都會碰到這種情況。這漸漸地激發了大家的興趣,有的小伙伴就從家里拿來了工具——鐵锨(鐵鍬)來幫助做進一步的探索。田里的泥土此時是柔軟的,積水散去,但是并未結塊變硬,因此挖掘起來非常容易。在家里抓住老鼠并非易事,因為一旦他們鉆進洞里,或者跑到什么地方,那復雜的環境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庇護所。而秋后的田野里就截然不同了。除了田埂里面他們的巢穴,他們無處藏身,因此只要看到他們出現了,又消失不見了,那么他們極有可能就是鉆進了附近的洞眼里面。當然,發現是容易的,抓住他們也不太容易,往往需要勇氣和技巧。
用現代化的工具打開老鼠洞是很容易的,加上泥土松軟,挖掘開一個鼠洞只需要一兩分鐘的時間。洞穴里面一般都會藏著稻谷,是老鼠門囤積的糧食。有的稻谷的皮已經被老鼠啃掉了,露出半粒大米。數量并不多,幾十粒的感覺。往往是挖掉一個鼠洞,明明看見老鼠剛剛跑進去,卻除了糧食,啥也沒有。估計是在興師動眾的挖掘中,老鼠伺機跑掉了。當然,往往會有收獲,否則這個抓老鼠的游戲是無法維系的。
老鼠是怎么抓到手里的,已經不清晰了。老鼠是華北田鼠,后背有一條黑線,叫做黑線姬鼠。
黑線姬鼠(學名:Apodemus agrarius)是嚙齒目鼠科姬鼠屬的小型害鼠,因背部中央有一條從頭頂延伸至尾基的黑色縱紋而得名。其體長65-117毫米,尾長約為體長的2/3,體重約100克,毛色以棕褐色為主,腹部灰白色。廣泛分布于我國除青海、西藏、海南以外的各省市,常見于農田、田埂、草甸及居民區周邊,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常隨作物生長周期遷徙。該鼠以植物種子、根莖及農作物為主食,繁殖力極強,每年產3-5胎,每胎4-8仔,對水稻、小麥等作物造成嚴重破壞。同時,黑線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17種疾病的主要宿主,公共衛生風險突出。
老鼠雖然是所謂的害蟲,但是黑線姬鼠卻看起來非常可愛。身子不大,兩只黑眼珠滴溜溜地轉動。握在掌心里的感覺,好像在斗耍一只寵物。然而,四害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布林和其他小伙伴盡管童心滿滿,但是頑皮和喜惡已經成熟了。抓到的小老鼠,無論看上去多么的可愛,都被處以極刑。為了防止逃跑,會把老鼠的四肢進行一下處理,處理后小老鼠就只能在肘膝而行了。當然還會有其他懲罰手段,例如用火。被火處理后的小老鼠的目視導航功能就喪失了,放到田里也是到處亂跑。看著胡亂跑的小老鼠,小伙伴們的笑聲在田野上飄揚,那笑聲是天真的,但是是無邪的嗎?還有一次,布林發現小老鼠的肚子里小疙瘩,就用手將其捏碎了。后來才知道,那是一只母老鼠,那小疙瘩是小小老鼠…
人之初性本善乎?不知道。小娃娃的心理或許沒有明確的惡意和善意,但是在概念明確的除四害的教育下,對看起來可愛的小壞動物會毫不留情地施以狠手——這到底該如何評價呢?
冬天來臨,那時候會下很大的雪。小伙伴們仍舊會到田野里玩耍,常常會發現老鼠的一串腳印。布林記得有一次,他們順著腳印尋找,在足跡的盡頭,雪里面,發現了一只已經凍得邦邦硬的小老鼠。彼時的小老鼠,已經面目猙獰,一點兒都不可愛了。被雪凍死,保住了一個完美的身軀,但是鼠魂也不知所蹤了。和人類殘暴的殺害老鼠相比,或許老天的方法更好一些?
MaraSun BJFWDQ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