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 國務院辦公廳《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指南》?要求:將燃氣、供水、排水、橋梁、熱力、綜合管廊等納入城市生命線監測體系,建立"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的智慧化防控機制。
- 住建部?《"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求2025年前實現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管網智能化監測覆蓋率不低于60%,地下管線事故率下降20%。?
- 住建部《關于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2025年全面建立"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體系。
- 住建部《"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要求到2025年,建立“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滯削峰、超標應急”的全流程防澇體系。
二、什么是城市生命線
城市生命線?是指城市的燃氣、橋梁、供水、排水、供熱、綜合管廊等與城市功能和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城市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就像人體的“神經”和“血管”,是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
三、建設挑戰
-
基礎設施老化:
隨著城市的發展,許多基礎設施如供水管網、供熱等已運行多年,出現了嚴重的老化現象,維護難度逐漸增大。
-
監測不全面,覆蓋度低、信息化薄弱:
老舊的基礎設施依賴于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缺乏先進的監測設備;已有的監測設備在布設前普遍缺少全面的風險評估工作,覆蓋度較低;采集的監測數據缺少分析模型,無法進一步分析設施運行狀態,并給出科學準確判斷。
-
運維系統割裂、風險隱患處置時效低
故障報警信息流通需經多層級人工轉,故障處理流程存在斷點,造成時間響應速度慢,增加安全風險。
四、解決方案
城市生命線綜合管控系統解決方案基于物聯網傳感器、5G通信、大數據分析和AI算法構建,結合數字孿生與BIM技術實現城市供水、排水、熱力等基礎設施的全域物聯感知。系統通過實時監測管線壓力、流量、泄漏風險等關鍵指標,提供異常預警、故障溯源、風險評估等功能,支持跨部門協同處置與資源調度。旨在通過智能預測和數字化管理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運行安全性,降低事故發生率,為城市安全韌性建設提供決策支持。
五、專項場景
- 供水管網專項系統
系統建設
以城市供水全生命周期監管為目標,構建供水監管專項系統,整合水源地、自來水廠、供水管網等數據形成數據庫,結合核心輸水管道、薄弱管道、重要管道的壓力、流量等監測數據,進研判分析,契合監管需求進行預報預警、應急處置和綜合管理。
?????? 核心功能
- 排水專項系統
系統建設
聚焦雨水、污水監管,以智慧監測和AI分析和洪水預報模型為支撐,對排水防洪設施(包含管網、泵站、調蓄設施、排口)、道路易積水點、河道及其附屬設施安全運行風險進行監測,對城市內澇的預警發布、應急處置和綜合管理。
核心功能
- 供熱專項系統
系統建設
供熱專項系統對熱力管網及其附屬設施安全運行風險進行監測,主要包括熱力管網一次、二次供水與回水壓力、溫度、流量等數據的監測,同時監控管網中換熱站、泵站、閥門井狀態等數據,并基于監測指標實現泄漏溯源分析及供熱爆管預警。
核心功能
???
-
數據感知預警:實時監測供熱管網壓力、溫度、流量等數據,同時監控管網中換熱站、泵站、閥門井狀態等數據。
-
漏損分析:通過建設AI漏損分析模型,對管網運行狀態進行7×24小時動態監測,一旦出現異常,立即觸發報警,結合GIS定位信息系統,可快速定位漏損范圍,實現快速響應與處置。
-
計量與收費:通過智能熱量表實時采集用戶用熱數據,結合室溫監測與行為分析,實現分戶計量、遠程抄表與動態定價。系統支持熱費階梯計價、異常用熱預警及節能優化建議,配合智能溫控設備實現"按需供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四、方案價值
賦能城市安全運行
全面感知城市生命線的運行狀態及健康狀態,并對對風險隱患進行精準感知、精準分析、精準推送、精準處置,降低事故發生率,提高風險排查效率。
優化運行效率,降低社會成本
構建多部分聯合處理響應機制,實現"監測-預警-派單-處置-評估"全流程自動化,提高事件響應速度和處置效率。
提升服務品質,改善民生體驗
通過智能化管控及綜合管理系統可保障居民用水、用水、排水的連續性與穩定性,減少因管網老化或調度失衡引發的“最后一公里”服務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