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eepSeek到群體智慧
- 一、人工智能發展脈絡
- 二、DeepSeek大模型的意義與特點
- 三、人工智能促進社會數字化轉型
- 四、群體智慧與數字社會
一、人工智能發展脈絡
- 圖靈與圖靈機:1937年,圖靈發表論文《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提出圖靈機理論,為現代計算機科學奠定基礎。圖靈機是一種抽象的計算模型,定義了計算的極限,成為后續所有計算機發展的理論基石。
- 人工智能的誕生與符號主義: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被視為AI的誕生起點。會議期間,麥卡錫、明斯基等科學家向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交研究提議。早期AI主要基于符號主義,通過知識表示、數理邏輯等方法模擬人類認知。
- 從符號主義到機器學習:隨著技術發展,研究者發現符號主義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存在局限性,于是轉向機器學習方法,尤其是受生物神經網絡啟發的人工神經網絡,逐漸發展出深度學習技術。
- 生成式模型的興起:近年來,生成式模型(如生成式大語言模型)成為研究熱點,推動了AI從模式識別向更復雜的語言生成、內容創作等任務發展。
二、DeepSeek大模型的意義與特點
- 挑戰大模型擴展定律:DeepSeek旨在挑戰Rich Sutton提出的“擴展定律”,即單純依賴算力擴展模型規模并非最優路徑。
- 技術特點:采用混合專家模型(MoE)、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等先進技術,結合強化學習、蒸餾、思維鏈等方法優化模型性能。
- 工程優化:通過計算優化手段,在2048塊英偉達H800 GPU上高效訓練,提升訓練效率和模型質量。
- 開放與普及:推動大模型從閉源走向開源,降低本地部署門檻,讓更多機構和個人受益于大模型技術。
三、人工智能促進社會數字化轉型
- 融入千行百業:AI已成為推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如:
- 智能康復訓練:利用AI技術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康復方案,提高康復效果。
- 機房節能:通過AI優化機房能耗管理,降低運營成本。
- 疫情傳播預測:借助AI模型預測疫情傳播趨勢,輔助公共衛生決策。
- 網約車需求預測:利用AI分析用戶出行數據,精準預測網約車需求,優化調度。
- 科研與教育工具:如SCISpace、NotebookLM、Co-Scientist等AI工具,為科研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輔助,提升科研效率和教育質量。
四、群體智慧與數字社會
- 應對數字社會挑戰:隨著數字社會的發展,單一智能體難以應對復雜挑戰,需要借助群體智慧整合多方資源與知識。
- 群體智慧的作用:通過協同工作,群體智慧能夠解決復雜問題,如應對氣候變化、優化城市交通等,促進數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