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聯網安全?
物聯網安全是網絡安全的一個分支領域,專注于保護、監控和修復與物聯網(IoT)相關的威脅。物聯網是指由配備傳感器、軟件或其他技術的互聯設備組成的網絡,這些設備能夠通過互聯網收集、存儲和共享數據。
設備既包括傳統的終端設備,如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平板電腦和服務器,也包括非傳統設備,如打印機、攝像頭、家用電器、智能手表、健康追蹤器、導航系統、智能門鎖或智能恒溫器等。
為什么物聯網安全很重要?
在過去十年里,物聯網技術經歷了驚人的發展。專門從事物聯網研究的公司 IoT Analytics 報告稱,智能家居設備、聯網汽車和聯網工業設備等物聯網連接設備在 2020 年首次超過了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傳統聯網設備,在 217 億臺活躍的聯網設備中占比達 54%。該公司估計,2025 年末,物聯網連接設備將超過 300 億臺,這意味著平均每人大約擁有 4 臺物聯網設備。
在網絡安全策略中,物聯網安全常常被忽視或被輕視。然而,由于新冠疫情導致近期遠程辦公的轉變,物聯網安全已成為各機構更為緊迫的問題。如今,人們依賴家庭網絡和個人設備來開展業務活動,許多網絡攻擊者正利用終端設備層面松懈的安全措施來發動攻擊。物聯網協議、政策和流程的不完善會給機構帶來嚴重風險,因為任何設備都可能成為進入更廣泛網絡的網關。
物聯網安全面臨的挑戰
物聯網安全極其重要,因為任何智能設備都可能成為網絡犯罪分子進入網絡的入口。一旦攻擊者通過某一設備獲得訪問權限,他們就可以肆意妄為,訪問高價值資產或進行惡意活動,比如竊取數據、知識產權或敏感信息。
主要挑戰之一在于,用戶和開發者并未將物聯網設備視為網絡攻擊者的目標。開發者通常會付費請道德黑客對智能手機和計算機設備進行測試,以發現漏洞和其他問題。對這些設備進行測試可確保它們能充分抵御攻擊者。但如果物聯網設備沒有配備同等水平的防護措施,那么整個組織都面臨著遭受網絡攻擊的風險。
即使開發者高度重視物聯網設備的網絡安全,另一個巨大挑戰則涉及用戶交互和培訓。許多物聯網設備都有默認的用戶名和密碼,通常是可以更改的。然而,許多用戶為了方便,更喜歡使用默認憑據,還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設備不會受到網絡攻擊。
此外,消費者沒有意識到及時更新設備上最新軟件或固件的重要性。更新并非智能手機和計算機所獨有,也不應無限期推遲。開發者開發這些更新是為了應對軟件漏洞并處理程序錯誤,所以在所有設備上安裝最新版本的固件將有助于組織保持安全。
各機構有必要制定全面的網絡安全策略,在終端設備和網絡層面保護所有設備免受各種網絡攻擊。
物聯網設備常見的攻擊方式
-
拒絕服務(DoS)攻擊和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在拒絕服務(DoS)攻擊中,網絡犯罪分子會控制設備,利用它向服務器發送大量網絡流量,使服務器不堪重負,從而阻止合法用戶進行正常活動。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與此類似,但網絡犯罪分子會利用由受感染設備組成的分布式網絡(僵尸網絡),向網站發送大量虛假流量,使服務器癱瘓。
-
固件漏洞。固件是運行在每臺設備硬件上的軟件。智能手機和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通常獨立于固件運行,但在大多數物聯網設備上,固件就是操作系統,而且沒有配備安全防護系統。
-
憑據漏洞。許多物聯網設備的用戶名和密碼往往設置得很簡單或很通用,網絡攻擊者可能很容易就能破解。攻擊者精通他們的攻擊手段,也清楚熱門設備上常見的憑據漏洞。
-
中間人攻擊。物聯網設備通常不會默認對數據進行加密。這使得它們特別容易受到中間人攻擊,即攻擊者 “介入” 兩個相互信任的站點或雙方之間。然后,攻擊者攔截并篡改正在交換的數據。
物聯網安全最佳實踐
物聯網安全是組織整體網絡安全策略的一部分。像對待計算機或智能手機等傳統終端設備一樣,給予聯網設備同等水平的安全防護至關重要。
以下是消費者的最佳實踐:
-
及時了解聯網設備所需的所有補丁安裝和操作系統更新。
-
為所有聯網設備設置高強度密碼。
-
盡可能啟用多因素身份驗證。
-
定期清查你的聯網設備,并禁用任何不經常使用的設備。
以下是企業的最佳實踐:
-
制定并實施一項物聯網設備政策,明確規定員工如何注冊和使用個人設備,以及組織將如何監控、檢查和管理這些設備,以維護機構的數字安全。
-
編制并維護一份涵蓋所有物聯網設備(包括機構自有設備和員工個人設備)的主清單,以便更好地了解攻擊面,以及為維護安全環境所需采取的安全措施。
-
考慮部署云訪問安全代理(CASB),將其作為云網絡用戶與基于云的應用程序之間的安全檢查點,以管理和執行所有數據安全政策和措施,包括身份驗證、授權、警報和加密。
-
監控所有網絡設備,一旦發現任何設備有被入侵的跡象,立即采取行動。
-
對在聯網設備之間傳輸的所有數據,從其原始格式進行加密轉換。
本文轉載自 雪獸軟件
更多精彩推薦請訪問 雪獸軟件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