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
? ? ? ? 這是外部晶振的原理圖。
????????32.768kHz 的晶振,常用于實時時鐘(RTC)電路,因為它的頻率恰好是一天的分數(32768 秒),便于實現秒計數。
????????C25 和 C24:兩個 12pF 的電容,用于晶振的負載電容,幫助晶振穩定工作。
????????OSC32IN 和 OSC32OUT:分別連接到微控制器的 32.768kHz 晶振輸入和輸出引腳。
????????右側電路(25MHz 晶振):
????????X2:25MHz 的晶振,用于提供主時鐘信號給微控制器。
????????C12 和 C13:兩個 20pF 的電容,同樣用于晶振的負載電容,確保晶振的穩定性。
????????OSC_IN 和 OSC_OUT:分別連接到微控制器的主時鐘輸入和輸出引腳。?
MCU
? ? ? ? ?這里的 46~49,
SWDIO、SWDCLK、VDD、VSS可用于燒錄程序。Serial Wire Debug 串行線調試接口。
?32+晶振+復位電路,則可通過keil的JLink等方式檢測出芯片。
模擬電路的電源和地引腳
????????VDDA和VSSA是微控制器中用于模擬電路的電源和地引腳。?
????????VDDA是模擬電源輸入,為芯片內部的模擬外設(如ADC)供電,VSSA是模擬地。
????????這兩個引腳的主要作用是為芯片內部的模擬外設供電,以減少數字電路對模擬電路的干擾。
Boot0引腳

? ? ? ? ?Boot0引腳過了R6下拉電阻,接到地。
? ? ? ? VSS是電壓參考點,也就是直接接地。
????????STM32 微控制器的啟動模式通常由 BOOT0 和 BOOT1 引腳的電平組合決定。
????????在這個電路中,通過將 BOOT0 引腳接地(借助 R6 下拉電阻),
????????通常是為了確保微控制器從閃存(Flash)啟動。R6 在這里作為下拉電阻,
????????確保了 BOOT0 引腳在上電或復位時具有穩定的低電平。
電源

????????U5 (XC6206P332MR) 是一個低壓差線性穩壓器,將 +5V 轉換為穩定的 3.3V 電壓。
????????電路中包含:
????????旁路電容 (C14, C17):100nF,濾除高頻噪聲(降噪)。
????????濾波電容 (C15, C16):10uF,平滑電壓波動(降噪)。
????????保險絲 (F1):200mA,提供過流保護。
????????+5V 電壓經 F1 進入穩壓器,輸出 3.3V 電壓,經 C16 和 C17 進一步濾波后供給后續電路。
????????所有電容和穩壓器接地,確保電路穩定。?
指示燈
????????LED1和LED2通過4.7kΩ電阻連接到3.3V電源,用于限流保護。
????????LED3和LED4通過1kΩ電阻連接到USART1_TX和USART1_RX引腳,同樣用于限流。?
USB
-
USB Type-C 接口 (USB2):
-
這是一個16針的USB Type-C接口,用于數據傳輸和電源供給。
-
-
電源和地線:
-
VCC:電源電壓,通常為5V。
-
GND:地線,用于電路的參考點。
-
-
電阻 (R40, R39):
-
兩個4.7kΩ的電阻,分別連接到D-和D+引腳,用于USB數據線的終端匹配,減少信號反射和干擾。
-
-
數據線 (D+, D-):
-
D+和D-是USB的差分數據線,用于高速數據傳輸。
-
有兩對D+和D-主要是為了支持雙向傳輸
-
-
電源線 (VBUS):
-
VBUS引腳用于提供電源給連接的設備。
-
-
其他信號線:
-
CC1, CC2:配置通道引腳,用于USB Type-C的配置和協商。
-
SBU1, SBU2:輔助信號引腳,可以用于特定用途的信號傳輸。
-
DP1, DP2, DN1, DN2:USB 3.0的差分數據線,用于更高速度的數據傳輸。
-
USB轉串口
-
CH340N芯片 (U7):
-
這是一個USB轉串口芯片,用于將USB信號轉換為串口信號。
-
引腳功能:
-
UD+和UD-:USB數據線。
-
RXD和TXD:串口接收和發送數據引腳。
-
VCC:電源引腳,連接到+5V電源。
-
GND:地引腳,連接到地。
-
-
-
電容器 (C32, C33):
?100nF電容器,用于電源去耦,減少電源噪聲,確保芯片穩定工作。
USB終端匹配電路
電阻 (R37, R38, R43):
????????R37 和 R38:這兩個電阻的阻值都是10Ω,用于USB數據線D+和D-的終端匹配,減少信號反射,提高信號完整性。
????????R43:這個電阻的阻值是1.5kΩ,連接到3.3V電源,用于為USB數據線提供偏置電壓,確保數據線在空閑狀態下處于已知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