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口測試流程:接口文檔、用例編寫
拿到接口文檔——編寫接口用例以及評審——進行接口測試——工具/自動化框架進行自動化用例覆蓋(70%)——輸出測試報告
自動化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回歸
第一件事情:理解需求,學會看接口文檔
只需要找到我們請求的四要素:
請求(請求URL、請求方法、請求參數)和響應結果
體現:swagger(網頁—可以直接在網頁進行接口的調試) 、pdf
請求頭----經驗之談——寫了就參考,沒有寫,一般情況:x-www-form-urlencoded,文件是form-data,字段多的話就是json(猜,試一下)
編寫用例:
二、JMeter簡介及安裝
接口測試、性能測試
安裝:
1、安裝jdk:jdk 1.8、jdk 1.11。java-version 驗證目前安裝的是哪個版本2、下載jmeter(不分系統)運行:windows:雙機打開 jmeter.batmac:在bin目錄,打開終端;輸入:sh jmeter
(一) JMeter的常用核心組件
測試計劃(Test Plan):測試起點,所有組件的容器
線程組:代表一定數量的客戶
取樣器-http請求:發送對應的請求
響應數據-監聽器添加控件:查看結果數,收集結果
配置元件:配置對應的一些數據
前置處理器:在請求之前的工作
后置處理器:在請求之后的工作
控制器:循環控制器
(二)Jmeter接口測試實戰
場景一:我需要在測試環境進行測試,也需要在生產環境進行測試(該服務端主機的信息)
配置元件-用戶定義的變量(全局變量),引用變量${變量名}
配置元件-HTTP請求默認值(環境變量)
斷言:期望結果(想要)和實際結果(實際運行出來的)去進行自動對比
jsonpath去獲取數據: 最外層 $.一層一層獲取 —會有多個數據,所以數據會是一個列表格式獲取
[數據1,數據2,數據3]—你要獲取對應的數據就是通過下標獲取,下標從0開始
場景二:數據驅動
一個接口的不同情況其實就是請求參數不一樣、期望結果不一樣。—數據驅動
把這些不一樣的東西都提取出來進行管理,下次就直接使用。
1、準備文件
2、配置csv控制元件----引用文件設置變量名
3、接口請求引用對應的變量
4、因為需要運行多次,所以需要加循環控制器—4
第三個場景:接口之間會有對應的關聯–接口關聯
注意:如果你的接口是json請求數據,一定要加請求頭
上一個接口的響應數據 作為 下一個接口請求數據
登錄、加入購物車(誰加入購物車)–鑒權
1、登錄–token(鑒權-響應之后的數據)
2、加入購物車–把這個token帶進去,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