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分析中,年份的處理需要根據具體場景選擇合適的數據類型,以確保后續分析的準確性和效率。以下是常見的年份數據類型及使用場景:
1. 數值類型(整數或浮點數)
- 適用場景:
- 僅需存儲年份數值(如
2020
,2023
),無需進行日期計算。 - 需要將年份作為連續變量參與數學運算(如計算時間差、趨勢分析)。
- 僅需存儲年份數值(如
- 示例:
# Python pandas 中直接存儲為整數 df['year'] = 2023
- 優點:
- 占用存儲空間小,計算速度快。
- 可直接用于數值運算(如
2023 - 2000 = 23
)。
- 缺點:
- 無法表達時間關系(如無法直接計算“2023年1月”與“2022年12月”的間隔)。
- 可能被誤用為普通數值(如將年份相加無意義)。
2. 日期時間類型(datetime
)
- 適用場景:
- 需要將年份與其他日期信息(如月、日)結合分析(如時間序列預測)。
- 需要計算時間間隔、排序或分組(如按年聚合統計)。
- 示例:
# Python pandas 轉換為 datetime 類型(默認填充為當年1月1日) df['year'] = pd.to_datetime(df['year'],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