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雙11”期間,李佳琦直播間累計銷售額突破115億元(來源:新腕數據《2022雙11直播電商戰報》),其背后團隊規模約400人,但全職員工僅占35%,其余65%為外包選品團隊、兼職客服、第三方MCN機構人員等靈活就業者。這種“輕資產+強協作”模式,成為直播行業應對流量波峰波谷的典型范式。這種“核心+衛星”模式,正是當下企業應對VUCA(易變、不確定、復雜、模糊)時代的縮影。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達2億人,占勞動人口比例超20%(來源:《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3)》),直播行業靈活就業占比高達65%,遠超傳統行業(來源:智聯招聘《2023直播與短視頻行業人才趨勢報告》)。
01
現象拆解:靈活就業為何倒逼組織重構?
1. 成本壓力與業務波動雙重驅動。67%的企業采用靈活用工的核心原因是“降低固定成本”,某銀行項目期間臨時招募30名IT人員,人力成本降低60%,且無需承擔冗余開支;
2. 技術賦能下的“模塊化協作”
V婭團隊通過釘釘、飛書等工具實現跨地域協作:杭州總部控制選品與流量,廣州外包團隊負責短視頻剪輯,西安兼職客服處理售后問題。組織邊界模糊化,但關鍵環節仍由核心團隊把控。
3. 人才“按需調用”成新常態
某MCN機構與10名“副播”簽訂項目制合同,單場直播分成高達銷售額的5%,比固定薪資模式人效提升3倍;
- 趨勢:2023年超50%的直播從業者擁有“多重職業身份”(如主播+品牌顧問+培訓師)(來源:《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3)》)
02
架構設計:從“金字塔”到“樂高化”
工業時代延續百年的“金字塔”組織架構正加速崩塌。層級森嚴、決策冗長的傳統模式,在用戶需求瞬息萬變的數字化競爭中,如同恐龍般笨重。而靈活用工和外包的出現,相當于拆掉了企業圍墻,每個外包團隊如同樂高積木,既可獨立運轉,又能加入各種不同的企業組織,快速拼裝出新形態。
當企業采用靈活用工和外包模式,組織的邊界將無限延伸,而唯一不變的競爭力,是持續創造連接價值的能力。
03
組織的終極命題是“人的連接”
像李佳琪和V婭這樣的直播團隊的成敗印證了一個真理:在靈活就業時代,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不再是“擁有多少員工”,而是“能調動多少人的創造力”。當組織架構從“鋼筋水泥”變為“神經網絡”,人力資源管理的使命,正是為每個節點注入能量,讓連接產生價值。
廈門唐普信息技術
唐普人力是由深耕人力資源外包領域10余年的資深團隊構建的專業服務團隊。依托"技術賦能+服務創新"雙引擎驅動模式,聚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全場景需求。基于互聯網技術平臺與全鏈條線下服務體系,為企業客戶提供覆蓋崗位外包、獵頭、招聘流程外包及勞務派遣等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資源綜合解決方案,重點打造IT人力外包領域的標準化服務體系。
作為通過CMMI5級認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唐普人力構建了3000+專業服務團隊,獨創1分鐘需求響應機制與IT崗5天到崗交付體系,已為建發集團、科大訊飛、陽光電源等1000余家行業領軍企業提供合規安全、降本增效的人力資源配置服務。目前服務網絡深度覆蓋人工智能、新能源、互聯網科技、跨境電商等戰略新興行業,累計助力上萬家企業實現組織效能提升與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