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針對洪水事件的檢測分析,以及對于洪水災害和災后恢復能力的研究日漸增多,也產生了眾多洪水數據集。今天,我們一起來收集整理一下相關數據集。(排名不分先后,請根據需要自行甄別選擇)
1.Global Flood Database (GFD)
https://global-flood-database.cloudtostreet.info
數據是使用NASA的MODIS和Terra 衛星創建的,該數據庫中繪制的洪水事件代表了 DFO 洪水觀測站自衛星記錄開始以來記錄的重大事件。為了為每個事件選擇要繪制的區域,將 DFO 洪水數據庫中的多邊形與全球 HydroSHEDS 流域相交,并選擇相交的流域作為映射單位。
2.全球自然災害信息庫
disaster.ncdc.ac.cn
這是一個可視化平臺,直觀展示了包括洪水、臺風、干旱等在內的眾多災害信息,平臺還支持信息檢索和統計分析等內容。平臺的可視化很棒,也有著較強的交互性,可以方便進行檢索和分析。
3.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CRI)
https://www.germanwatch.org/en/cri
CRI 是評估極端天氣事件對國家和地區影響的工具。它根據這些事件在發布前兩年和過去 30 年的經濟和人類影響對國家進行排名。通過這種方式,它衡量了已實現的風險對國家的影響。CRI 方法涉及通過三個災害類別分析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水文、氣象和氣候。該指數可視化了這些事件在發布前兩年和之前 30 年期間對國家的影響。它利用了來自 EM-DAT 國際災害數據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數據。該指數使用六個關鍵指標(經濟損失、死亡人數和受影響的人數)考慮絕對和相對影響——每個指標都以絕對和相對方式表示。
4.Dartmouth Flood Observatory(達特茅斯洪水觀測數據庫)
https://floodobservatory.colorado.edu/index.html
項目包含Global large flood events 等數據集,基于由NA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歐洲航天局獲取的數據,以及來自NASA和歐洲委員會的資金支持,通過全球災害警報與協調系統(GDACS)項目、意大利伊斯普拉的聯合研究中心。天文臺成立于1993年,位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漢諾威的達特茅斯學院,并于2010年遷至科羅拉多大學的INSTAAR和CSDMS。
5.GloFAS v4.0
https://data.jrc.ec.europa.eu/dataset/
GloFAS v4.0 水文再分析數據集是在哥白尼應急管理服務中生成的新一代 ERA5 強制水文再分析,包括以 0.05 度(~5 公里)網格分辨率的準全球范圍的每日流量地圖(以 m3/s 為單位)。該數據集包含多項更新,包括 0.05 度(~5 公里)的更高空間分辨率、流域物理特性的一整套新輸入圖、對開源水文模型 LISFLOOD 的重大改進以及 1996 年最小排水面積為 500 km2 的測量站的新校準和至少 4 年的觀測數據。此外,對于未測量的集水區,執行了參數區域化,根據空間和氣候接近度從捐助集水區傳輸參數集,以確保對世界各地所有集水區的河流流量進行最佳模擬。用于生成此數據集的模型設置也將成為可運營的哥白尼應急管理服務 GloFAS 的一部分,確保該數據集的定期(每日)近乎實時地更新。(根據官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后續也會繼續更新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