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單記錄下我個人對大腦學習模式的認識。
人腦的基本能力是什么?
接收輸入的能力。語言和聲音 視覺圖像 觸覺 嗅覺 味覺等。
存儲能力。人腦存儲能力背后的物理化學結構我們人類目前還無法完全認知,但是存儲的目標物一定是人可以通過五官獲得的形式,也就是 語言 圖像 聲音 觸覺 嗅覺等,不同的存儲形式被喚醒時的速度有所不同,這里我排下順序:語言>圖像>聲音>觸覺>嗅覺,其中語言的優先級最高 優先給出語言就可以關聯出一系列圖像 聲音 觸覺 嗅覺等。
輸出的能力。可以把存儲的內容輸出為聲音? 圖畫 文字 符號 動作等形式。
知識的本質是什么?
知識的本質就是人類對自然客觀規律或事物經過人類"輸入–記憶–轉換為可以被同類學習的輸出符號"的過程。知識由人創造 其可被同類學習的輸出符號一定是人類大腦可以接收的輸入的某種形式,如一句話語言 一個圖像 一個聲音等。沒有規律的純隨機事物或者還沒有被認知的規律不能夠形成知識,或者說對人類無意義。
我們學習知識其實就是學習已存在事物的運行規律。
任何知識都可以抽象為 "輸入-處理邏輯-輸出" 模型,復雜的知識由多個"輸入-處理邏輯-輸出"模型迭代組成模型樹。
大腦學習的本質是什么?
大腦學習的本質就是把待學習的知識點的“處理邏輯樹”的處理步驟存儲記憶起來,下次用到這個知識的時候 大腦能夠調出存儲的處理步驟依次執行。
學習一個知識的時候 一定要分析出 輸入是什么 輸出是什么 處理邏輯樹的每個處理步驟是什么。
一個讓大腦快速記憶“處理邏輯步驟”的辦法是把“處理邏輯”語言化或者圖形化記憶,因為人腦天? 然對圖片記憶比較敏感和快速。
知識點的處理邏輯如果重復學習的話 大腦執行該處理邏輯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可以看作一種"元知識"
我們平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程就是一個元知識,這個元知識的處理邏輯的處理對象是一個已存在的知識。比如我們要分析一個程序的bug,有bug的程序可以看作是一個已有的知識,其有自己的"輸入-處理邏輯-輸出模型",我們找bug的元知識的輸入是bug現象,元知識的處理邏輯是解決程序bug的思路和步驟。
?
下面是待組織的文章內容,待完善
# 有一類知識只有輸入和輸出是明確的,但是其處理邏輯沒有被人類理解或者發現,或者說處理邏輯對人類是黑盒。 比如"股票價格運行"這個知識點,輸入是買入的價格和方向,輸出是賺錢或者賠錢的結果,我們無法具體化描述其“處理邏輯”部分,因為其每天的價格波動和運行方向看似是隨機不可預測的。對待這類知識,我們往往可以采用統計學方法、枚舉輸入輸出等方法發現其處理邏輯,采集許多的“輸入-輸出”樣本來觀察分析,最終得出其“處理邏輯”是“價格波動幅度的天數”符合正態分布的特性。總之,我們可以對無法具體化處理邏輯的知識采用觀察輸入輸出的方式來發現其處理邏輯的運行規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