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云配準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4.1 點云配準面臨的主要挑戰
????????在點云配準的實際應用中,盡管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但仍然面臨著諸多復雜而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嚴重制約了點云配準技術在更多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
在自動駕駛場景中,由于車輛行駛過程中周圍環境的動態變化,激光雷達采集的點云數據中,不同時刻采集的點云重疊率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當車輛在城市街道行駛時,遇到路口轉彎或者前方有大型車輛遮擋時,前后幀點云的重疊部分可能會大幅減少。對于一些傳統的點云配準算法,如 ICP 算法,當重疊率較低時,算法難以準確地找到對應點對,導致配準精度急劇下降,甚至配準失敗。在實際的自動駕駛測試中,當點云重疊率低于 30% 時,傳統 ICP 算法的配準誤差可能會超過 1 米,這對于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行駛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點云數據在采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噪聲的干擾。在工業檢測中,由于車間環境中的電磁干擾、傳感器本身的精度限制等因素,采集到的工業零部件點云數據可能會包含大量噪聲。這些噪聲會使點云數據的分布發生畸變,導致點云配準算法在尋找對應點時出現錯誤。在對汽車發動機缸體進行點云檢測時,噪聲可能會使算法誤判缸體表面的平整度,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偏差,影響產品質量。
????????隨著點云數據在大規模場景建模、城市三維重建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點云數據的規模不斷增大。在城市三維重建中,需要處理的點云數據量可能達到數十億甚至數萬億個點。傳統的點云配準算法,如基于迭代計算的 ICP 算法,在處理大規模點云數據時,計算成本極高。在對一個中等規模城市進行三維重建時,使用傳統 ICP 算法進行點云配準,可能需要耗費數小時甚至數天的計算時間,這遠遠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實時性要求。
????????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需要融合多種不同類型傳感器獲取的點云數據,如激光雷達點云、結構光點云等。這些不同類型的點云數據具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和噪聲分布,融合配準難度較大。激光雷達點云數據通常具有較高的精度和稀疏性,而結構光點云數據則具有較高的密度和豐富的紋理信息,但精度相對較低。將這兩種點云數據進行融合配準時,如何充分利用它們的互補信息,同時克服數據差異帶來的配準困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工業檢測中,需要將激光雷達獲取的零部件外部輪廓點云與結構光獲取的表面紋理點云進行融合配準,以實現對零部件的全面檢測,但目前的融合配準算法在精度和效率上都難以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
????????在動態場景中,如自動駕駛中的交通場景、機器人在動態環境中的導航場景等,物體的運動和變化會導致點云數據的動態變化。在自動駕駛場景中,車輛周圍的行人、其他車輛等都是動態物體,它們的運動使得點云數據時刻發生變化。傳統的點云配準算法大多假設點云數據是靜態的,難以適應這種動態變化的場景。在實際的自動駕駛測試中,當車輛周圍有快速移動的行人或車輛時,傳統點云配準算法無法準確地跟蹤這些動態物體的運動軌跡,導致環境感知出現偏差,影響自動駕駛車輛的決策和行駛安全。
4.2 針對挑戰的改進與優化策略
????????針對點云配準面臨的諸多挑戰,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進與優化策略,這些策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點云配準的精度、效率和魯棒性,推動了點云配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發展。
????????針對點云重疊率低的問題,一種有效的改進策略是采用改進的搜索策略。在傳統的 ICP 算法中,最近點搜索是一個關鍵步驟,但其搜索效率和準確性在重疊率低時容易受到影響。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研究人員引入了 KD 樹、八叉樹等高效的數據結構來加速最近點搜索。KD 樹通過對空間進行遞歸劃分,將點云數據組織成樹形結構,使得在搜索最近點時能夠快速定位到可能的候選點,大大減少了搜索范圍,提高了搜索效率。在自動駕駛場景中,當車輛行駛過程中采集的點云重疊率較低時,利用 KD 樹結構可以快速找到源點云在目標點云中的最近點,為后續的配準計算提供了基礎。一些研究還提出了基于特征的對應點搜索方法,通過提取點云的特征,如 SIFT、SURF 等,建立特征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在低重疊率的情況下也能準確地找到對應點,提高配準的準確性。
????????在應對噪聲干擾方面,引入先驗知識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先驗知識可以是關于點云數據的物理特性、幾何形狀等方面的信息。在工業檢測中,對于已知形狀的零部件,我們可以利用其幾何模型作為先驗知識,在配準過程中,根據零部件的幾何特征來篩選出可能的對應點,從而減少噪聲點的影響。通過對大量同類零部件點云數據的學習,建立起點云數據的統計模型,利用該模型來判斷點云數據中的噪聲點,并進行去除或修正。在對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進行點云檢測時,根據發動機零部件的設計模型和以往的檢測數據,建立起點云數據的統計模型,當新的點云數據進入時,通過模型判斷哪些點可能是噪聲點,從而提高配準的準確性。
????????對于大規模點云數據帶來的計算成本高的問題,結合并行計算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并行計算技術可以將大規模點云數據的計算任務分配到多個處理器或計算節點上同時進行處理,從而顯著提高計算效率。在城市三維重建中,利用 GPU 并行計算技術,將點云數據的配準任務分配到 GPU 的多個核心上進行并行計算。GPU 具有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點云數據處理任務,使得點云配準的時間大大縮短。一些分布式計算框架,如 Hadoop、Spark 等,也可以用于大規模點云數據的處理,通過將點云數據分布存儲在多個節點上,并在這些節點上并行執行配準算法,實現大規模點云數據的高效處理。
????????針對多源點云數據融合配準的難題,采用多模態融合的策略是關鍵。不同類型的點云數據具有各自的特點,如激光雷達點云的高精度和稀疏性,結構光點云的高密度和豐富紋理信息。通過融合不同類型點云數據的互補信息,可以提高配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工業檢測中,將激光雷達獲取的零部件外部輪廓點云與結構光獲取的表面紋理點云進行融合配準。首先,利用激光雷達點云的高精度來確定零部件的大致形狀和位置,然后,結合結構光點云的豐富紋理信息,對零部件的表面細節進行精確配準,從而實現對零部件的全面檢測。在融合過程中,需要設計合理的融合算法,如基于特征融合的方法,將不同類型點云數據的特征進行融合,然后進行配準;或者基于數據層融合的方法,直接將不同類型的點云數據進行合并,再進行統一的配準處理。
????????在動態場景下,動態特征匹配是解決點云配準問題的重要策略。傳統的點云配準算法大多假設點云數據是靜態的,難以適應動態場景中物體運動和變化的情況。動態特征匹配策略通過實時跟蹤點云數據中的動態特征,如物體的運動軌跡、速度等,來實現點云的配準。在自動駕駛場景中,當車輛周圍的行人、其他車輛等物體運動時,利用動態特征匹配算法,實時跟蹤這些物體的運動軌跡,將不同時刻采集到的點云數據進行配準,從而準確地感知動態環境。在機器人導航中,機器人在動態環境中移動時,通過動態特征匹配算法,實時調整自身的位置和姿態,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實現準確的導航。
????????盡管這些改進與優化策略在應對點云配準挑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的場景和需求,綜合運用多種策略,以實現點云的高效、準確配準。在采用并行計算技術時,雖然可以提高計算效率,但也會增加計算成本和系統復雜度,需要在計算效率和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在多模態融合配準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類型點云數據的信息,仍然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