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注自己到關注他人
你是激勵者,也會是被激勵者。
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但要做好激勵員工這件事情,我覺得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可以問問自己,你是如何被激勵的?
如果是我,就只想要錢?
錢當然是很實際的可以激勵自己的東西,但是,如果讓你去做一些你極為厭惡的事情,我相信,拋開那種極端的假設,比如給你一個億,你做不做?所以,我們只討論一般的情況,錢不一定就是有用的,它只會起到很微弱的效果,起到決定性因素的,其實是自身的感受。
除了錢,還有呢?
那就是自己可以做好自己手頭上的工作。
怎么可以讓我做好手頭上的工作呢?
那就需要好的環境和氛圍,比如上級的理解,給予自己支持和肯定,比如與其他同事相處融洽。
做好手頭的工作了,然后呢?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上級給了條件和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然后呢?
那就是自己做的事情可以給公司帶來收益,同事可以幫助到其他同事,實現自我價值。
通過這一連串的反問,基本上可以體會到被激勵者的心路歷程,雖然不一定通用,但是人下意識,應該都是覺得自己的感受最重要。我覺得這樣換角度去想這些事情,可以很好的為激勵他人做準備。
2. 給予員工表達自己的機會
就拿項目負責人來舉例,有時候同事并不是說不想做好自己負責的工作,而是在向項目負責人提建議的時候,項目負責人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是,“領導說了必須這樣做,只要照著做就好了,要不你找下領導吧,他說是這樣做的。”
這種回復并沒有給同事一個合理的解釋,項目負責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只知道將問題拋給上級,用上級來施壓,讓下屬屈服。這種處理方式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的,項目負責人會這樣,基本上是這以下這些原因,一是為了怕上級不滿意;二是為了省事,本來已經安排好了,突然有這個想法,可能多出工作量,項目不能按時交付怎么辦。
在和其他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我也一直在說,如果對這個需求有新的想法,哪怕這個需求是誰說必須要這么做的,只要給出的理由很充分,那也是可以商量的。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一來是給予員工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二來是讓員工感覺到自己在做自己的項目,而不是在幫別人做項目。
作為被激勵者也需要明白,有些東西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功能需求你是不認可的,但是考慮到整個團體的利益,或者說當前所處的一個情況,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的,這個時候,你就需要知道適當的妥協了。
比如你想買一個西瓜,標價是 100 元/個,但你目前沒有足夠的錢,想要攢夠錢再去買。然而,當你超級想吃這個西瓜時,難道你真的要等到攢滿 100 元再去買嗎?其實,你可以嘗試和店家商量,看能否降低價格或者只買半個。通常,人們不會死板地等到攢夠錢再購買,而是在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靈活地處理問題。因為人是靈活的,情況也是多變的。
就我個人而言,一個很好的員工激勵案例應當是“望梅止渴”,因為它以極小的成本產生了巨大的效果:
“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于是他傳令道,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聽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盡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本文由 mdnice 多平臺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