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題目和答案,沒有解析,不懂的題問大模型即可,無償分享。
第1組
習題
-
某網絡拓撲如題下圖所示,其中 R 為路由器,主機 H1~H4 的 IP 地址配置以及 R 的各接口 IP 地址配置如圖中所示。現有若干以太網交換機(無 VLAN 功能)和路由器兩類網絡互連設備可供選擇。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設備 1、設備 2 和設備 3 分別應選擇什么類型的網絡設備?
(2)設備 1、設備 2 和設備 3 中,哪幾個設備的接口需要配置 IP 地址?為對應的接口配置正確的 IP 地址。
(3)為確保主機 H1~H4 能夠訪問 Internet,R 需要提供什么服務?
(4)若主機 H3 發送一個目的地址為 192.168.1.127 的 IP 數據報,網絡中哪幾個主機會接收該數據報? -
某公司的網絡如題下圖所示。IP 地址空間 192.168.1.0/24 被均分給銷售部和技術部兩個子網,并已分別為部分主機和路由器接口分配了 IP 地址,銷售部子網的 MTU =1500B,技術部子網的 MTU = 800B。IP包分片的規則是數據部分須為8字節的整數倍,如可分8字節,16字節,24字節有效載荷的數據包。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銷售部子網的廣播地址是什么?技術部子網的子網地址是什么?若每個主機僅分配一個 IP 地址,則技術部子網還可以連接多少臺主機?
(2)假設主機 192.168.1.1 向主機 192.168.1.208 發送一個總長度為 1500B 的 IP 分組,IP 分組的頭部長度為 20B,路由器在通過接口 F1 轉發該 IP 分組時進行了分片。若分片時盡可能分為最大片,則一個最大 IP 分片封裝數據的字節數是多少?至少需要分為幾個分片?每個分片的片偏移量是多少?
答案
-
(1)設備 1 為路由器,設備 2、3 為以太網交換機
(2)設備 1 為路由器,其接口應配置 IP 地址,設備 1 的 IF2、IF3
接口的 IP 地址分別設置為 192.168.1.1/26 和 192.168.1.65/26
(3)R 需要提供 NAT 服務,即網絡地址轉換服務
(4)主機號全為 1,為本網絡的廣播地址,由于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只有主機 H4 會接收到數據報 -
(1)令銷售部子網的主機號全 1,可以得到該部門的廣播地址為192. 168.1.127/25;技術部子網的完整地址為 192.168.1.128/25;有 1 個 IP 地址分配給了路由器的端口(192.168.1.254),因此還可以分配 126 - 80 - 1 = 45 臺
(2)且注意分片的數據長度必須是 8B 的整數倍。由題可知,在技術子網內,MTU = 800B,IP 分組頭部長 20B,最大 IP 分片封裝數
據的字節數為 [ ( 800 ? 20 ) / 8 ] × 8 = 776 [(800 - 20)/8]×8 = 776 [(800?20)/8]×8=776。至少需要的分片數為 [ ( 1500 ? 20 ) / 776 ] = 2 [(1500 - 20)/776] = 2 [(1500?20)/776]=2。第 1 個分片的偏移量為 0;第 2 個分片的偏移量為 776/8 = 97。
第2組
習題
-
甲乙雙方均采用后退N幀協議(GBN)進行持續的雙向數據傳輸,GBN協議的發送窗口上限為 2 n ? 1 2^n-1 2n?1,n為序號長度,且雙方始終采用捎帶確認。Sx,y和Rx,y分別表示甲方和乙方發送的數據幀,其中:x是發送序號;y是確認序號(表示希望接收對方的下一幀序號);數據幀的發送序號和確認序號字段均為3比特。下圖給出了甲方發送數據幀和接收數據幀的兩種場景,其中t0為初始時刻,此時甲方的發送和確認序號均為0,t1時刻甲方有足夠多的數據待發送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圖(a),t0時刻到t1時刻期間,甲方可以斷定乙方已正確接收的數據幀數是多少?正確接收的是哪幾個幀(請用Sx,y形式給出)?
(2)對于圖(a),從t1時刻起,甲方在不出現超時且未收到乙方新的數據幀之前,最多還可以發送多少個數據幀?其中第一個幀和最后一個幀分別是哪個(請用Sx,y形式給出)?
(3)對于圖(b),從t1時刻起,甲方在不出現新的超時且未收到乙方新的數據幀之前,需要重發多少個數據幀?重發的第一個幀是哪個(請用Sx,y形式給出)? -
某網絡拓撲如題47圖所示,其中路由器內網接口、DHCP服務器、WWW服務器與主機1均采用靜態IP地址配置,相關地址信息見圖中標注;主機2~主機N通過DHCP服務器動態獲取IP地址等配置信息。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HCP服務器可為主機2~主機N動態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圍是什么?主機2使用DHCP協議獲取IP地址的過程中,發送的封裝DHCP Discover報文的IP分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別是什么?
(2)若主機2的ARP表為空,則該主機訪問Internet時,發出的第一個以太網幀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封裝主機2發往Internet的IP分組的以太網幀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若主機1的子網掩碼和默認網關分別配置為255.255.255.0和111.123.15.2,則該主機是否能訪問WWW服務器?是否能訪問Internet?請說明理由。
答案
-
(1)t0時刻到t1時刻期間,甲方可以斷定乙方已正確接收了3個數據幀,分別是S0,0、S1,0、S2,0。
(2)從t1時刻起,甲方最多還可以發送5個數據幀,其中第一個幀是S5,2,最后一個數據幀是S1,2。
(3)甲方需要重發3個數據幀,重發的第一個幀是S2,3。 -
(1)DHCP服務器可為主機2~主機N動態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圍是:111.123.15.5~111.123.15.254;主機2發送的封裝DHCPDiscover報文的IP分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別是0.0.0.0和255.255.255.255。
(2)主機2發出的第一個以太網幀的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封裝主機2發往Internet的IP分組的以太網幀的目的MAC地址是00-al-al-al-al-al。
(3)主機1能訪問WWW服務器,但不能訪問Internet。由于主機1的子網掩碼配置正確而默認網關IP地址被錯誤地配置為111.123.15.2(正確IP地址是111.123.15.1),所以主機1可以訪問在同一個子網內的WWW服務器,但當主機1訪問Internet時,生機1發出的IP分組會被路由到錯誤的默認網關(111.123.15.2),從而無法到達目的主機。
第3組
習題
-
假設 Internet 的兩個自治系統構成的網絡如題下圖所示,自治系統 ASI 由路由器R1 連接兩個子網構成;自治系統 AS2 由路由器 R2、R3 互聯并連接 3 個子網構成。各子網地址、R2 的接口名、R1 與 R3 的部分接口 IP 地址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假設路由表結構如下表所示。請利用路由聚合技術,給出 R2 的路由表,要求包括到達上圖中所有子網的路由,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項盡可能少。
(2)若 R2 收到一個目的 IP 地址為 194.17.20.200 的 IP 分組,R2 會通過哪個接口轉發該IP 分組?
(3)R1 與 R2 之間利用哪個路由協議交換路由信息?該路由協議的報文被封裝到哪個協議的分組中進行傳輸? -
主機 H 通過快速以太網連接 Internet,IP 地址為 192.168.0.8,服務器 S 的 IP 地址為 211.68.71.80。 H 與 S 使用 TCP 通信時,在 H 上捕獲的其中 5 個 IP 分組如 圖-a 表所示。
圖a
圖b
回答下列問題。
1)圖-a 表中的 IP 分組中,哪幾個是由 H 發送的?哪幾個完成了 TCP 連接建立過程?
2)根據圖-a 表中的 IP 分組,分析 S 已經收到的應用層數據字節數是多少?
3)若圖-a 表中的某個 IP 分組在 S 發出時的前 40 字節如圖-b 表所示,則該 IP 分組到達 H 時經過了多少個路由器?
附圖
答案
-
(1)
(2)該 IP 分組的目的 IP 地址 194.17.20.200 與路由表中 194.17.20.0/23 和 194.17.20.128/25兩個路由表項均匹配,根據最長匹配原則,R2 將通過 E0 接口轉發該 IP 分組
(3)R1 與 R2 之間利用 BGP4(或 BGP)交換路由信息;BGP4 的報文被封裝到TCP 協議段中進行傳輸 -
(1)編號為1,3,4的分組是H發送的;編號為1,2,3的分組完成TCP連接的三次握手
(2)由 3 號分組封裝的 TCP 段可知,發送應用層數據初始序號為 seq=846b 41c6H,由 5 號分組封裝的 TCP 段可知,ack 為 seq=846b 41d6H,所以 5 號分組已經收到的應用層數據的字節數為 846b 41d6H - 846b 41c6H=10H=16。
(3)由于 S 發出的 IP 分組的標識=6811H,所以該分組所對應的是圖-a 表中的 5 號分組。S 發出的IP 分組的 TTL=40H=64,5 號分組的 TTL=31H=49,64-49=15,所以,可以推斷該 IP 分組到達 H 時經過了 15 個路由器。
第4組
習題
-
某網絡拓撲如下圖所示,路由器 R1 通過接口 E1、E2 分別連接局域網 1、局域網 2,通過接口 L0連接路由器 R2,并通過路由器 R2 連接域名服務器與互聯網。R1 的 L0 接口的 IP 地址是 202.118.2.1;R2的 L0 接口的 IP 地址是 202.118.2.2,L1 接口的 IP 地址是 130.11.120.1,E0 接口的 IP 地址是 202.118.3.1;域名服務器的 IP 地址是 202.118.3.2。
R1 和 R2 的路由表結構為:
⑴ 將 IP 地址空間 202.118.1.0/24 劃分為 2 個子網,分別分配給局域網 1、局域網 2,每個局域網需分配的IP 地址數不少于 120 個。請給出子網劃分結果,說明理由或給出必要的計算過程。
⑵ 請給出 R1 的路由表,使其明確包括到局域網 1 的路由、局域網 2 的路由、域名服務器的主機路由和互聯網的路由。
⑶ 請采用路由聚合技術,給出 R2 到局域網 1 和局域網 2 的路由。 -
某局域網的介質訪問控制(MAC)協議為 CSMA/CD,信號在介質上的傳播速度為 200000km/s;
①、若該網絡為總線型結構,總線長度為 1km,則站點在發送過程中的沖突(碰撞)檢測時間為?
②、若該網絡試用一個集線器(HUB)連接所有點,且限定站點到集線器之
間的最長距離為 100m,則站點在發送過程中的沖突(碰撞)檢測時間為?
③、若該網絡為以太網,通過使用交換機可以大幅度減少沖突,但為保證
網絡性能,一個局域網內的站點個數仍不宜過多,為什么?
答案
-
(1)子網 1:202.118.1.0/25,子網 2:202.118.1.128/25
(2)
(3) -
(1)10us
(2)2us
(3)容易產生廣播風暴;交換機帶寬有限
第5組
習題
-
某單位下屬四個部門分別建立局域網,并依次連接到該單位的路由器 R1 的接口 D1~D4 上。R1 通過接口 L1 與路由器 R2 的接口 L2 連接并接入 Internet 網絡拓撲結構,各部門局域網分配的 IP 地址塊及路由接口 IP 地址如下圖所示:
(1)路由器 R1 的路由表結構如下所示,請給出路由表內部確保各部門網絡及Internet 訪問的暢通。
(2)為減少路由 R2 中的路由表項需對該網絡地址進行聚合,試求最大可能聚合四個部門局域網的地址塊,并用 CIDR 記法表示。 -
連接在以太網中的主機甲發出一個幀,其前 80 字節的內容(十六進制),如圖 1 所示、以太網幀結構和 IP 首部結構(如圖 2、圖 3 所示)
(1)、幀中的目的 MAC 地址是什么?主機甲在生成該幀時如何得知該地址?
(2)、幀中所含 IP 分組的目的 IP 地址是什么?(用點分十進制表示);從 IP 分
組內容可以看出主機甲所在子網的網關同時進行地址翻譯(NAT)為什么?
(3)、幀中所含 IP 分組到達接收方主機后,接收方如何從 IP 分組中識別出傳輸層報文的起始位置?為什么可以看出題中所給出的傳輸報文為 TCP 報文?
答案
-
(1)略
(2)200.18.0.0/18 -
(1)MAC地址為:00:23:89:52:3D:D1
首先在ARP高速緩存查看是否有對應IP-MAC地址映射,若無則借助ARP協議進行廣播查詢
(2)目的IP地址為:219.239.227.6
甲的地址為私有地址,目的地址為公有地址,需要借助NAT才能正常通信
(3)第20字節即為起始 IP分組中,協議字段為6,表示為TCP報文
第6組
習題
- 主機甲中的應用程序使用 TCP 協議向主機乙發送 20KB 數據,在建立 TCP 連接后,主機甲按照慢啟動(慢開始)和擁塞避免機制發送數據,其擁塞窗口初始值為 1.慢啟動的門限值 ssthresh 為 8,且每次發送 TCP 報文段均搭載 1KB 的用戶數據;
(1)、若傳輸過程中未發生確認超時,且不考慮流量控制,則主機甲到第幾輪時能夠完成題中所述 20KB 數據的發送?各輪次的擁塞窗口寬度為多少?
(2)、若傳輸過程中未發生確認超時,主機乙返回確認報文段中“窗口(window size)”字段始終為 6KB,則主機甲到第幾輪次能夠完成題中所述的 20KB 數據的發送?
答案
- (1)5輪發完,寬度分別為:1 2 4 8 9
(2)6輪發完,寬度分別為:1 2 4 6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