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存在的問題)
- 看同一種病,換一家醫院甚至換一個院區、換一個科室,檢查檢驗還得再來一遍,費錢又費時。
- 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可以明顯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患者不用做重復檢查,也可節約就醫時間,提高就診效率,改善就醫體驗。
原因分析(之前為何無法解決?)
- 一些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結果質量不高,是其他醫療機構不認結果的重要原因。
- 有關部門及時制定和完善統一的技術和質控標準,推進各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項目同質化,既可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又能讓人民群眾在求醫問藥時不鬧心、更省心。
- 如果落實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相關業務量會減少,收入難免受到影響,因而缺乏互認的動力。
做法(部分試點是如何解決的?)
- 上海市建立衛生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市、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
- 甘肅省打造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將200多家二級醫院接入平臺,共享各類檢查檢驗報告8000多萬份。
- 浙江省,針對互認導致醫院收入減少的情況,采取了醫保區域預算總額和單個醫療機構預算總額均不做調減的辦法,以消除醫院方面的顧慮。從實踐看,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應同步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確定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更多體現檢查檢驗外的醫療服務的價值,引導醫療機構更加注重醫療服務質量。
政策(怎樣進行頂層設計?)
- 加強信息化建設,是助力打通數據壁壘的有效方法。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將檢查檢驗結果數據化,有助于實現醫院間共享。
- 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也要完善監管職能,強化醫療健康數據保護,保護好患者隱私。
- 意義: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是回應群眾訴求、踐行“以患者為中心”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往深水區挺進的必然要求。
鏈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