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2024年初中生古詩文大會還有4個多月時間,我們繼續來看10道選擇題真題和詳細解析,以下題目截取自我獨家制作的在線真題集,都是來自于歷屆真題,去重、合并后,每道題都有參考答案和解析。
為幫助孩子自測和練習,題目的答案和解析統一附后。
*1. 下列句中"為"的用法和意義與其他三項不同是()。
A.子墨子解帶為城
B.夫為天下除殘賊
C.宜縞素為資
D.武陵人捕魚為業
*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裂地而封之
D.自是之后
*3. 下列著作與編撰者對應不正確的是()。
A.《韓詩外傳》——韓嬰
B.《戰國策》——劉安
C.《禮記》——戴圣
D.《夢溪筆談》——沈括
*4. 以下對李賀的介紹不正確的是()。
A.后世稱李昌谷
B.有“詩鬼”之稱
C.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D.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
*5. 以下句中的"顧"并非指"回頭看"的是()。
A.顧見空桑
B.孔子顧謂子弟曰
C.顧前有大河
D.顧見從者仆地
*6. 以下有關《世說新語》的論述,有誤的是()。
A.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B.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
C.相傳為南朝宋劉安所撰寫
D.主要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
*7. 有"詩佛"之稱的詩人是?()
A.王維
B.孟浩然
C.杜甫
D.李白
*8. 與"刮目相待""投筆從戎""改過自新"等故事對應的主人公是()。
A.呂蒙、班超、周處
B.呂蒙、周處、班超
C.孫權、蘇武、班超
D.孫權、班超、周處
*9. 元朝張可久寫的詞中"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中"美人、將軍"分別是指()
A.虞姬 項羽
B.虞姬 班超
C.虞姬 周瑜
D.虞姬 韓信
*10. 祖詠《望薊門》"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使用了()的典故。
A.班固、終軍
B.班超、終軍
C.班固、衛青
D.班超、衛青
答案和解析見文末。
推薦學習資源:初中古詩文大會配套學習資源,幫助孩子提高備考效率、夯實語文和古詩文知識儲備,語文考試和中考也能多得好幾分
附:本期初中古詩文大會真題參考答案和解析
1B。B的意義為:替,給,為;ACD的意義為:作為
2D。D從此以后,可以理解為“的”。ABC均表示它。
3B。B選項的編撰者是劉向。
4C。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隱、杜牧。
5C。C的意思是看到。
6C。《世說新語》的作者劉義慶。【知識拓展】《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
7A。常見的詩人代稱: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詩杰(王勃),詩囚(孟郊),詩奴(賈島),詩狂(賀知章)。
8A。刮目相待最早出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投筆從戎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指扔掉筆去參軍;比喻文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改過自新說的是周處的故事。
9B。出自元代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意思是項羽于烏江岸邊自刎,戰火也曾焚燒赤壁萬條戰船,將軍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門關。傷心秦漢的烽火,讓百萬生民涂炭,讀書人只能一聲長嘆。此句包含了三個典故——烏江自刎、吳蜀破曹、班超從戎,看似毫無關系,卻揭露了一個嚴酷的現實,不管哪個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窮途的英雄美人。
【知識拓展】“美人”句:言楚漢相爭時項羽戰敗自刎烏江。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被漢軍圍困。夜里,他在帳中悲歌痛飲,與美人虞姬訣別,然后乘夜突出重圍。在烏江(今安徽和縣東)邊自刎而死。這里說美人自刎烏江,是這個典故的活用。“戰火”句:言三國時曹操慘敗于赤壁。公元208年,周瑜指揮吳蜀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大軍。“將軍”句:言東漢班超垂老思歸。班超因久在邊塞鎮守,年老思歸,給皇帝寫了一封奏章,上面有兩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肅),但愿生入玉門關”。見《后漢書·班超傳》。
10B。典故1)投筆吏:漢人班超家貧,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曾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后終以功封定遠侯。典故2)請長纓:漢人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后被南越相所殺,年僅二十余。
【全詩】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譯文】一到燕臺眺望,我就暗暗吃驚;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江山積雪萬里,籠罩冷冽寒光;邊塞曙光映照,飄動高高旗旌。戰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衛著薊門城。少年時雖不象班超,投筆從戎;論功名我想學終軍,自愿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