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攝像頭的圖像評測
攝像頭的性能受到環境光照、天氣條件、運動模糊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多方面的評測來確保其在各種場景下的可靠性。
在自動駕駛領域,圖像質量評估不僅關注圖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等傳統指標,還需要結合目標檢測和場景理解的需求。例如, OD50(Object Distance at 50% average precision) 是一種專門針對自動駕駛目標檢測任務的圖像質量評價標準,它在平均精度(AP)的基礎上引入了目標距離的維度,更適用于自動駕駛的感知測試需求。
此外, 檢測質量指數(DQI) 是一種結合了細粒度顯著性圖強度和目標檢測算法輸出結果的評估方法,能夠為每個幀提供檢測質量反饋,從而更準確地評估自動駕駛環境中基于攝像頭的系統的檢測質量。
圖像評測方法
-
靜態測試:主要評估攝像頭的視場角、畸變率、觀測距離等參數。例如,5mm鏡頭擁有較大的視場角,而12mm鏡頭可視距離更遠但盲區較大。隨著鏡頭焦距的增加,畸變率逐漸變小,8mm鏡頭沒有明顯畸變。
-
動態測試:研究攝像頭在不同車速下的幀率表現,以及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成像效果。例如,隨著車速的提高,采集幀率固定時,經過同一目標的圖像采集次數減少;而采集幀率提高時,經過同一目標的圖像采集次數增加。此外,光強越小,相機獲得較好成像效果所需的曝光時間越長,導致相機在光線較暗時容易出現卡頓現象。

以分辨率評測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攝像頭、相機分辨率測試的流程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將分辨率測試卡放置在攝像頭測試燈箱上(一般透射式圖像測試卡是放在透射燈箱上的),或者使用圖卡掛架將圖卡掛起來(這種是反射式圖像測試卡,采用的光源一般是立式補光燈)。將攝像頭、相機使用支架架起,然后對準分辨率測試卡,使的兩者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果是變焦鏡頭需要調整好焦距,定焦鏡頭需要前后移動支架,在攝像頭或者相機顯示屏上,應當圖卡的有效高度正好充滿畫面(在實際拍攝中會有一定難度,因此也可拍攝稍小或稍大,后續將此時的讀數換算成正確的分辨率數值即可),如此我們即選取好了分辨率測試卡與攝像頭或者相機的位置。
測試卡有效高度充滿畫面時,測試卡的4:3區域也應該正好充滿畫面(如圖)。在取景偏大或偏小的情況下,應盡量使4:3區域中的J1、K1、J2、K2、JD、KD處于畫面中心。測試四角分辨率時,要分別將四角上的十字型測試單元置于畫面角落。實際操作可以將測試卡16:9端線貼在畫面外框,測量這一端上下兩個角的分辨率,再測另一側兩個角的分辨率。
以上的過程是將攝像頭、相機拍攝分辨率測試卡,好在對應的愛色影提供的iQstest攝像頭測試分析軟件上進行數據分析。為什么要使用這種iQstest攝像頭測試分析軟件?主要原因是這種測試軟件能夠加快我們數據分析的速度,而且能夠得到更準確的結果,畢竟使用目視進行觀察的話,結果還是不準確的。
從上述的攝像頭分辨率測試流程中,我們可以知道攝像頭分辨率測試影響因素有:1、分辨率測試卡的版本。雖然ISO 2000分辨率測試卡是一種經典的分辨率測試圖卡,但由于近年攝像頭的分辨率原來越高,ISO 2000分辨率測試卡已經不能夠滿足需求,所以很多的廠家開始使用ISO 2014分辨率測試卡,以求達到更高的分辨率測試。2、鏡頭對焦需要準確。如果攝像頭、相機的對焦不準確,那么拍攝圖像測試卡得到的圖像就會不清晰,進而進行分析時,攝像頭、相機的分辨率會被人為的“降低”。3、盡可能的使用配套的iQstest攝像頭測試分析軟件,肉眼得到的結果相對于軟件分析來說會不準確。4、分辨率圖像測試卡的質量。有的廠家生產的圖像測試卡質量低劣,本身就不清晰,所以不能用不標準的測試卡來測定攝像頭、相機的標準分辨率。5、攝像頭、相機的分辨率是其固定的參數屬性,攝像頭、相機本身的白平衡、色彩平衡等性能也是其屬性,在進行分辨率測試時,相機的曝光時間、白平衡、色彩平滑都不會對其產生影響。如果將人眼比作攝像頭、相機鏡頭時,人眼看分辨率測試圖卡時,圖卡是否是黑白還是彩色,對攝像頭、相機的分辨率都不會有影響,分辨率的高低代表著攝像頭、相機鏡頭在一定的距離上,能否將畫面看的更細的能力,因為攝像頭、相機鏡頭都是硬件,相機本身的曝光時間只會影響到圖像的亮度,而不會影響到圖像的分辨率。
因此,攝像頭分辨率測試影響因素主要有分辨率測試卡的質量、版本、鏡頭是否對焦、是否使用相應的圖像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而相機相機本身的曝光時間、白平衡、色彩平衡性能對分辨率的測試是沒有影響的。
以下為常用的攝像頭性能測試方案
1、攝像頭逆投影解析
逆投影解析主要用于檢查攝像頭的解像能力。如字面意思一樣,將投影機把卡上圖像投影在暗室中的屏幕上,然后調節被測試的鏡頭對準屏幕,使顯示的圖象呈現最清晰的狀態,此時利用人眼觀察顯示圖象的清晰程度,從而可以評價鏡頭的成像質量。雖然肉眼觀察準確度不夠,但也足以對這款攝像頭的性能做出參考,如果被測攝像頭眾多且數據量較大,整體上來說,這種方法也是較為可靠的。
需要用到的測試設備:投影機,漫反射白屏,相關夾具用于穩定平臺
測試所需環境:光學暗室(最好是專業是圖像評測實驗室環境,以防止光線反射造成的影響),環境照度底于1lux
2、解像力測試 MTF測試
MTF:檢查通過對整個模組MTF的檢查來評價鏡頭的解析能力,同時考察鏡頭的解析能力的一致性。
要用到的測試設備:MTF測試卡,CCM 測試,測試板,測試治具,電腦,測試軟件
測試環境:測試用暗房,卡的表面照度(800+/-50lux)

3、TV-Lines 測試
通過判讀測試卡的圖片來評價鏡頭的分辨率,數據結果為TV-Lines。不同鏡頭之間可以直接用圖片進行拍攝效果的比較。 測試設備:圖像測試卡,測試板,電腦,測試燈箱,分析軟件
測試環境:測試燈箱,照度800+/-50lux
4、分辨率測試 SFR/TV-Lines
使用專門的分析軟件對ISO12233 分辨率測試卡的圖片進行分析,讀取SFR數據,對LENS解析度進行判斷。
測試設備:ISO12233(也可以使用較為流行的ISO12233 2014測試卡進行測試),測試暗房,測試板,電腦以及配套的圖像質量分析軟件。
測試環境:800+/-50lux
5、色彩還原能力測試
在不同色溫/光源條件下拍攝24色卡,比較拍攝圖樣中的色塊數值與標準值的差異,評價攝像頭鏡頭的色彩還原能力。
測試設備:TILO比色燈箱,24色卡,測試板,電腦,配套的圖像質量分析軟件
測試環境:DAYLIGHT, COOL WHITE , TL84/U30
6、灰度分辨能力測試 灰階 EIA CHART/灰階卡
在不同光源環境下拍攝灰階測試卡,判斷所得圖片,比較鏡頭對灰階的分辨能力。
測試設備:TILO比色燈箱, Gray Scale chart,測試板,電腦,分析軟件
測試環境:DAYLIGHT, COOL WHITE
7、相對照度測試 Shading 18%灰卡
在均勻照明條件下拍攝18%灰卡,分析圖片的中心與四周的亮度比,評價鏡頭的Shanding性能。
測試設備:測試用暗房, 18% 灰階測試卡,測試板,電腦,攝像頭質量分析軟件
測試環境:600+/-50lux
8、視場范圍測試 FOV ColorChecker CHART/FOV Chart
通過在特定距離上拍攝FOV chart,對圖片進行計算判讀,從而測得鏡頭+傳感器的視場角
測試設備:測試用暗房,三腳架,FOV chart,電腦
測試環境:600+/-50lux
9、漏光與鬼影測試 Flare 暗室
測試鏡頭的鬼影和耀斑性能。拍攝按一定規則排列的泛光源,觀察所拍得的圖片,比較光源的溢出情況。
測試設備:泛光源陣列,光學暗室,測試板,測試治具
測試環境:標準暗室
10、影象畸變測試
拍攝棋盤卡,量測拍得的圖片,計算模組的畸變,評價鏡頭的成像質量。
測試設備:測試暗房,畸變測試卡(棋盤卡) ,測試夾具
測試環境:800+/-50lux
11、室內/室外實際拍攝 清晨/黃昏
在不同室內和室外光源下實際拍攝,評價鏡頭在常見光源環境下的表現。
測試設備:測試板,移動測試治具、色溫計、照度計
測試環境:晴朗早晨,傍晚,室內日光燈,室內白熾燈(標準的圖像測試卡實驗室可以全程模擬各個時段、各種光源的燈光環境)
圖像質量評估的挑戰與未來方向
盡管自動駕駛攝像頭的圖像評測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傳統面向人類視覺系統的質量評價指標(如MTF和SNR)難以滿足自動駕駛感知測試的要求。此外,圖像質量評估還需要考慮不同天氣條件、光照條件、道路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計算機視覺和人眼視覺的評測標準還是不能完全一致的。
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
-
開發更適用于自動駕駛的圖像質量評估指標;
-
探索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質量評估方法;
-
提高攝像頭在極端環境下的成像能力;
-
推動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發展,以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整體可靠性。
關于圖像質量標準的一些法規文檔可以參考如下的鏈接
圖像質量相關標準 - 第 2 頁 - 圖像質量與色彩技術知識庫
Ref:攝像頭質量分析軟件_圖像測試卡_iseetest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