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芯片訂購信息
美光MTFC8GAKAJCN-4M_IT型eMMC,容量8GB,153-ball VFBGA封裝。
1.2 eMMC料號含義
2.1 特性
?多媒體卡(MMC)控制器和NAND閃存
?153球FBGA封裝(符合RoHS標準,環保封裝)
?VCC:2.7–3.6V
?VCCQ(雙電壓):1.65–1.95V;2.7–3.6V
?工業溫度范圍
–工作溫度:-40?C至+85?C
–存儲溫度:-40?C至+85?C
2.2 MMC特性
?符合JEDEC/MMC標準5.0版(JEDEC標準編號JESD84-B50)
–先進的12信號接口;
–主機可選支持x1、x4和x8個I/O通道
–支持SDR/DDR模式,時鐘頻率最高達52 MHz
–HS200/HS400模式
–實時時鐘
–命令類別:類0(基礎);類2(塊讀取);類4(塊寫入);類5(擦除);類6(寫保護);類7(鎖卡)
–臨時寫保護
–強制啟動(高速啟動)
–睡眠模式
–可重放保護內存塊(RPMB)
–安全擦除與安全修剪
–硬件復位信號
–多分區增強屬性
–永久及上電寫保護
–高優先級中斷(HPI)
–后臺操作
–可靠寫入
–數據丟棄與清理
–擴展分區
–上下文ID
–數據標簽
–聲明已打包的命令
–設備容量動態調整
–向后兼容舊版MMC
–緩存
–現場固件更新(FFU)
–設備運行狀態報告
–休眠通知
–關機通知
?實現ECC和塊管理
2.3 e-MMC性能和電流消耗
表1:MLC分區順序性能
注:1.總線處于x8 I/O模式。對1MB塊進行順序訪問。其他性能數據,例如特定應用板上的系統性能,將在客戶要求時提供在單獨的文檔中。
表2:MLC分區隨機性能
注:1.總線處于x8 I/O模式。隨機訪問不同跨度的4KB塊(從1GB到整個卡)。其他性能數據,例如特定應用板上的系統性能,將在客戶要求時提供在單獨文檔中。
表3:電流消耗
注:1.總線處于x8 I/O模式。VCC = 3.6V,VCCQ = 1.95V,25°C。測量結果為平均RMS電流消耗。ICCQ為在測試儀負載斷開時在讀取操作的電流測量值。
3、一般說明
美光eMMC是一種通信與大容量數據存儲設備,采用符合MMC系統規范的先進11信號總線架構,集成了多媒體卡(MMC)接口、NAND閃存組件及控制器。其每比特成本優勢顯著、封裝體積小巧且可靠性優異,堪稱工業應用領域的理想選擇,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網絡設備、個人電腦服務器等各類工業產品。
這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在保持數據完整性時無需持續供電,可在寬泛的工作溫度范圍內穩定運行,并具備抗沖擊抗振動的特性。
3.1 信號描述
CLK,時鐘(輸入)。命令行和數據線(s)在每個時鐘周期上進行一次傳輸。頻率可在最小和最大時鐘頻率之間變化。
RST_n,復位(輸入)。RST_n信號由主機用來復位設備,將設備移至預空閑狀態。默認情況下,設備中暫時禁用RST_n信號。主機必須將ECSD寄存器字節162的bit[1:0]設置為0x1才能啟用此功能。
CMD,命令(輸入/輸出)。此信號是雙向的命令通道,用于命令和響應傳輸。CMD信號有兩種總線模式:開漏模式和推挽模式。命令由MMC主機發送到設備,響應由設備發送到主機。
DAT[7:0],數據(輸入/輸出)。此為雙向數據信號。DAT信號采用推挽模式工作。默認情況下,設備通電或RST_n信號被激活后,僅DAT0通道用于數據傳輸。MMC控制器可通過DAT[3:0](4位模式)或DAT[7:0](8位模式)配置更寬的數據總線進行傳輸。設備內置用于DAT[7:1]數據線的上拉電阻。設備進入4位模式后,會立即斷開DAT[3:1]線路上的上拉電阻。當設備切換至8位模式時,會斷開DAT[7:1]線路上的上拉電阻。
DS,數據選通信號(輸出)。由設備生成,用于HS400模式下的數據輸出和CRC狀態響應輸出。該信號頻率與時鐘信號CLK保持同步。在數據輸出時,每個信號周期會向數據線傳輸兩個比特(2x),其中正沿傳輸一個比特,負沿傳輸另一個比特。對于CRC狀態響應輸出,CRC狀態僅在正沿被鎖存,而在負沿則處于“無關緊要”狀態。
VCC,電源。NAND接口(I/F)I/O和NAND閃存電源。
VCCQ,電源。e.MMC控制器核心和e.MMC I/F I/O電源。
VSS,地。NAND I/F I/O和NAND Flash接地。
VSSQ,地。e.MMC控制器核心和e.MMC I/F接地。
VDDIM,內部電壓節點。勿連接到電源電壓或接地。
NC,無連接。不存在內部連接。
RFU,預留將來使用。沒有內部連接,保持外部浮動懸空。
3.2 153個引腳信號分配
注意:
1.早期JEDEC產品或機械規范版本中,預留供未來使用的(RFU)焊球曾被定義為無連接(NC)焊球。根據舊版規范分配的NC焊球原本可直接接到系統地。為支持新功能的引入,v4.4機械規范將部分焊球重新劃分為RFU。所有新增PCB焊盤布局均需采用新焊球分配方案,并保持RFU焊球在系統板上的浮動狀態。
2. VCC、VCCQ、VSS及VSSQ焊球必須全部接入系統板。
3.3 封裝尺寸
153個Ball,VFBGA封裝,11.5x13.0x1.0mm。
4、架構
4.1 eMMC功能框圖
4.2 MMC協議獨立于NAND閃存技術
MMC規范定義了主機與設備之間的通信協議。該協議獨立于設備內置的NAND閃存特性,由智能板載控制器統一管理。
控制器也負責邏輯塊分配、壞塊均衡等塊管理功能,這些管理功能需要復雜的算法支持,并完全依賴于NAND閃存的技術規格(包括存儲器類型或代數)。
由于這些管理功能由eMMC內部處理,因此對主機處理器而言完全透明。
4.3 缺陷和錯誤管理
美光電子(Micron e.MMC)采用先進的缺陷與錯誤管理技術。當檢測到缺陷塊時,設備會自動用備用塊完全替換該缺陷塊。這一過程對主機完全透明,不會影響用戶分配的數據空間。
設備還內置糾錯碼(ECC,Error Correction Code)算法,確保數據完整性。為充分發揮這些先進技術的優勢,并保障設備全生命周期內的數據正確加載與存儲,主機需注意以下事項:
?在寫入、讀取和擦除操作后檢查狀態;
?避免在執行寫入或擦除操作期間斷電。
4.4 操作條件寄存器
32位操作條件寄存器(OCR,Operation Conditions Register)保持eMMC的電壓曲線和訪問模式指示,此外,該寄存器還包括狀態信息位。
4.5 CID寄存器
eMMC卡識別(CID,Card Identification Register)寄存器寬128位,它包含在卡識別階段使用的設備識別信息,這是e.MMC協議所要求的。每個設備創建時都會有一個唯一的識別號。
4.6 CSD寄存器
eMMC卡專用數據(CSD,Card-Specific Data)寄存器用于提供設備內容訪問的相關信息。該寄存器定義了數據格式、糾錯類型、最大數據訪問時長、數據傳輸速度,以及是否啟用DS寄存器等功能。寄存器的可編程部分(Table 8: CSD Register Field Parameters表中標記為W或E的條目)可通過PROGRAM_CSD(CMD27)命令進行修改。
4.7 ECSD寄存器
512字節的擴展卡專用數據(ECSD,Extended Card-Specific Data)寄存器用于定義設備屬性和選定模式。最高320字節為屬性段,該段定義設備功能且主機無法修改;最低192字節為模式段,用于定義設備運行的配置模式。主機可通過SWITCH命令修改模式段的屬性設置。
5、DC電氣規格-器件電源
不同設備配置的設備電流消耗定義在ECSD寄存器的功率等級字段中。
VCC用于NAND閃存設備及其接口電壓;
VCCQ用于控制器和eMMC接口電壓。
5.1 極限指標
5.2 電容和電阻設置
對CMD信號,上拉10K電阻。
對DAT[7:0]信號,上拉50K電阻。
對RST_n信號,上拉50K電阻。
對CLK/CMD/DS/DAT[7:0]控50Ω阻抗。
對CLK信號,加22Ω串阻。
對DS(DATA STROBE)信號,加22Ω串阻,下拉10~100K電阻。
VCCQ電容,C1=2.2uF,C2=0.1uF。
VCC電容,C3=2.2uF,C4=0.1uF。
VDDIM電容(Creg),C5=1uF,C6=0.1uF。此為內部電壓節點不能連接到電源電壓或接地。
注意事項:
1.用于防止總線浮空。
2.若主機未使用硬件復位(RST_n),則無需在RST_n線上設置上拉電阻(Extended_CSD[162]=00h)。
3.保持阻抗匹配。
4.建議采用此方案以補償PCB板可能出現的阻抗失配問題。
5.耦合電容應盡可能與VCCQ和VSSQ端子緊密連接。
6.耦合電容應盡可能與VCC和VSS端子緊密連接。
7.耦合電容應盡可能與VDDIM和VSS端子緊密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