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膠電泳是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廣泛用于 DNA 片段的可視化、分離與識別。在獲取DNA 凝膠電泳相關設備(電泳設備 & DNA樣品染料 & 凝膠 & 染料)之后,可以考慮進行電泳操作。
整體電泳操作流程(從準備到成像)
步驟 | 說明 |
---|---|
1. 制備凝膠 | 配制 0.8%–2% 的瓊脂糖凝膠,加入適量 DNA 染料(如 GelRed)或準備后染 |
2. 固化凝膠 | 將熱凝膠倒入托盤,插入梳子,待其在室溫下凝固(約 20–30 分鐘) |
3. 準備緩沖液 | 配制 TAE/TBE 緩沖液,倒入電泳槽中,覆蓋凝膠約 2–3 mm |
4. 準備樣品 | 將 DNA 樣品與 Loading buffer 按比例混合,上樣前輕輕混勻 |
5. 加樣 | 用微量加樣器將混合后的樣品緩慢注入加樣孔中,避免刺穿孔底 |
6. 連接電源 | 正極接遠離加樣孔一側,負極接近加樣孔一側(DNA 帶負電向正極遷移) |
7. 開始電泳 | 設置 60–120 V 電壓,電泳時間通常 20–40 分鐘,觀察染料遷移前沿 |
8. 成像觀察 | 電泳結束后,若為預染膠,直接放入藍光/紫外儀觀察;若未染,則泡染 20–30 分鐘后觀察 |
凝膠電泳 & 電泳原理
-
凝膠電泳是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廣泛用于 DNA 片段的可視化、分離與識別。其中最常見的方法是瓊脂糖凝膠電泳,只需要一小塊類似果凍的凝膠,就能探索 DNA 的世界。
-
“Electrophoresis” 這個詞意為“通過電場推動分子在實驗室中移動”。電泳是指:DNA、RNA 或蛋白質等分子在電場的驅動下,通過某種材料(如凝膠)遷移。
-
在 DNA 檢測中,最常見的用途是通過瓊脂糖凝膠分離不同大小的 DNA 片段,以便可視化和測定其長度。
電泳設備是如何工作的?
電泳裝置中包含兩個電極:一端是正極,另一端是負極。當電源開啟時,凝膠兩側形成電場,使帶電分子開始遷移。
- 帶負電的 DNA 會向正極方向移動
- 帶正電的分子向負極移動
- 中性分子不會遷移
雖然所有 DNA 都朝正極移動,但我們希望能根據大小區分它們。為此,瓊脂糖凝膠被設計成像海綿一樣,內部充滿不規則的孔隙:
- 小片段穿梭自如,遷移更遠
- 大片段被卡住,移動較慢
因此,短 DNA 片段會更快地移動到凝膠遠端,而長片段則移動得較慢,停留在更近的位置。這樣我們就能通過電泳將不同大小的片段分離出來。
制作瓊脂糖凝膠 : 瓊脂糖+電泳緩沖液+DNA染色劑
瓊脂糖是一種從海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可溶于電泳緩沖液中,加熱至沸騰后冷卻即凝固成凝膠。
制作過程類似做果凍:
-
將瓊脂糖粉加入緩沖液中(染料可以在此階段添加,以便在之后觀察 DNA)
.
-
加熱融化
-
倒入托盤并插入梳子(形成樣品孔)
-
冷卻凝固后取出梳子,留下裝樣孔
染色方式 | 說明 |
---|---|
預染法(預先加入凝膠中) | 在熔化瓊脂糖時直接加入染料,整個凝膠在運行過程中即可染色,電泳完后立即觀察。 |
后染法(電泳結束后染色) | 電泳后將凝膠浸泡在含染料的溶液中染色再觀察,適用于部分不耐高溫的染料。 |
電泳操作流程
- What is Gel Electrophoresis? | miniPCR bio?
-
將凝膠放入電泳槽中
-
覆蓋緩沖液,連接電極
-
將樣品與上樣緩沖液混合,滴入凝膠孔中(上樣染料幫助我們可視地觀察 DNA 是否被正確加載,同時便于追蹤分子遷移位置)
-
打開電源,開始電泳(一般運行 20–30 分鐘)
觀察 DNA
-
DNA 本身不可見,因此使用熒光染料(如 GelGreen、SYBR Safe 等)來標記 DNA。當 DNA 與染料結合后,在藍光或紫外燈下會發出熒光。
-
在 miniPCR 的藍色凝膠系統中,我們只需打開藍光即可看到 DNA 條帶,并用手機拍照記錄結果,無需將凝膠轉移到其他設備上。
-
凝膠中每條“泳道”對應一個 DNA 樣本。條帶(band)表示大量長度一致的 DNA 分子聚集處,越遠的條帶代表越短的 DNA,越近的條帶代表越長的 DNA :
-
還會在一條泳道中添加一個 DNA 梯子(marker),其中包含已知長度的片段(如 100、200、300 bp 等),用作對照尺子。
-
通過比較樣本的遷移距離與梯子的對應位置,即可估算 DNA 的大小(單位為堿基對 bp)。
注意事項
- 這些染料是小分子帶負電,在電泳中也會像 DNA 一樣向正極遷移,但由于分子量不同,它們的移動速度相對固定。Loading buffer 中的染料可用于估算 DNA 條帶大致位置(如溴酚藍代表約 300 bp)
- 使用后染染料時,可不用預染膠,節省染料成本
- Loading buffer 不含 DNA 染料(EtBr、GelRed 等),二者功能不同,需區別使用
- 由于溴化乙錠(EB)與新一代核酸染料(如 GelRed、GelGreen)在與 DNA 的嵌合方式上存在差異,其毒性也顯著不同。EB 是一種經典的嵌入劑,它通過插入 DNA 的堿基對之間實現嵌合。在細胞復制過程中,這種插入可能干擾堿基配對,導致復制錯誤,從而增加誘發突變甚至癌變的風險。相比之下,GelRed 和 GelGreen 屬于“槽位嵌合劑”(groove binders),主要嵌合于 DNA 雙螺旋的小溝或大溝中,而不會插入堿基對之間。因此,它們對 DNA 的復制干擾較小,被認為具有較低的毒性和致突變性。基于此,它們被廣泛應用于替代 EB 的低毒性 DNA 染料。最好還是雙層手套:
原因 | 說明 |
---|---|
防 RNase 污染 | RNase 廣泛存在于皮膚和環境中,外層手套一旦污染可立即脫除,保持內層清潔。尤其在操作 RNA 時,可有效防止污染源接觸樣本。 |
防止酒精/清洗劑腐蝕 | 實驗中常使用 RNaseZap、70%乙醇等溶劑,可能滲透單層手套,內層手套提供額外保護屏障。 |
應對實驗事故 | 如果遇到破裂、滲漏、有毒液體濺落等情況,雙層手套能爭取反應時間,降低皮膚接觸風險。 |
便于換手套 | 外層可頻繁更換,如從 PCR 臺離開、接觸門把、觸碰電腦后再更換新手套,內層保持無污染狀態。 |
項目 | 建議 |
---|---|
內層手套 | 普通無粉乳膠或丁腈手套 |
外層手套 | 建議用彩色手套(易識別是否破損) |
更換頻率 | 每次污染、移出潔凈區或 30 分鐘以上操作后更換 |
標準流程 | 進入 RNA 操作區:洗手 → 戴內層 → 戴外層 → 酒精消毒手套 |
實驗室配置
要素 | 規范說明 | 原因 |
---|---|---|
空間分隔 | 實驗區必須與生活區(如宿舍、辦公室)物理隔離,RNA 區、PCR 區、電泳區建議物理隔開 | 防止氣溶膠/核酸酶污染,防止生活接觸 |
實驗服(專用) | 應設置專門實驗服、鞋套,不得穿出實驗室;高危區(EtBr、電泳、化學)應設顏色區分 | 防止帶出污染物、增加實驗紀律 |
護目鏡 | 所有涉及加熱、電泳、酸堿、危險染料的實驗必須佩戴護目鏡 | 防止蒸汽/飛濺物傷害眼部 |
手套(建議雙層) | 進入 RNA 區、接觸電泳液、瓊脂糖、溴化乙錠時應戴雙層手套,污染后更換 | 防止 RNase 污染和化學品滲透 |
洗眼器 / 緊急沖洗設備 | 實驗室應配備洗眼器、洗手臺、應急噴淋系統 | 防止化學品突發濺入眼睛或皮膚 |
排風 / 通風柜 | 熔膠、電泳、染色等區域應設有抽風罩或通風柜 | 減少吸入 EB、瓊脂糖熱蒸汽、緩沖液蒸氣 |
設備布局合理 | 微量移液、電泳、電源、凝膠成像應分區操作,遠離通道 | 防止交叉污染與電擊風險 |
危險廢物分類處理 | EB、GelRed 染料、含RNA殘留液、瓊脂糖廢膠需設專桶密閉收集 | 防止環境污染與非法排放 |
SOP+培訓記錄 | 每位人員應接受安全操作培訓并簽字,操作流程張貼在墻上 | 增強執行力,事故可追溯 |
CG
- What is Gel Electrophoresis? | miniPCR bio?
- https://minipcr.com
- 【實驗方法】凝膠電泳相關實驗細節
- 瓊脂糖電泳安全操作規范
- 核酸電泳常見問題及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