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回顧
學習的最終目的,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的選取(學什么),學習過程的理解,對學習狀態的覺察;
參考來源
書籍 《心發怒放的人生》 《我的第一本人生規劃手冊》 《五維學習力》 《學習的答案》
01-學習是什么?對應的指標是啥?
1)有選擇性地不斷輸入自己感興趣或者用得上的知識。
(2)了解這個多元的世界,拓展自己的眼界。
(3)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體系。
(4)學習自己不知道的,并內化為自己知道的。
(5)將別人的經驗和方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我們驗證一個人是否真的懂學習的唯一科學方式是,讓學習者以某種行為展示他們學到了什么。
我經常會用三個字來概括什么是真正的學習,那就是**“新習慣”**,即相對持久的新行為 。
學習(成功的標志)=(養成了)新習慣
如果這個人只是停留在了“我知道了”的層面,我們就只能說,真正的學習尚未發生,這個人只是一個“知道分子”,而非“做到分子”。
希望你我都牢牢記住,驗證學習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志是自己是否養成了新習慣。
02-學習之前要弄清楚的事情
無論如何,請你在學習之前搞懂3件事:
①你想通過學習達成什么目標;(原價)
②要達成這個目標,你目前的差距是什么;(分析現狀和評估差距)
③差距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彌補差距。最后的答案,才是你的學習目標。(找到通往目標適合自己的道路并前行)
03-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行動
那要如何現學現用,將知識快速轉化為行動呢?
先自問,再做計劃。
先自問:這個知識,能用在當下的哪件事上(以實現學習目標或解決問題)?
然后輸出5W2H計劃,即When、Where、Why、What、Who、How、How much,依次代表什么時間、什么場所、為了什么目的/目標、做什么事、和誰一起做、具體怎么做、投入多少資源(人力、財力、物力等)。
不要在沒有巨龍的世界學屠龍之術
于是當不少人學習超過自身理解能力10倍以上的知識體系時感到不亦樂乎,于是各種感慨學到了很多干貨,大開眼界。廢掉一個成年人到底有多簡單:只要不停給他新知識,讓他忙于學,卻從不實踐就可以了。
因為即使讓他學習“商業模式”“大數據”“股權激勵”“MBA總裁班”,最后還是會落到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上,自己身邊的人脈、資源和技術,無法支撐消化掉這10倍以上的高端知識體系,最后學了海量的“屠龍之術”,卻沒有應用場景,只能是一場空。
如何基于自身現狀,基于自身資源,通過“田忌賽馬”的優化組合,來改善自身的困境,達到優化并調整自身命運的結果,這是由一個又一個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實踐得出的。
不要往大腦中隨意填充信息,否則我們會失去知識;不要往大腦中隨意填充知識,否則我們會失去智慧。
04-成年人學習的六個特點
來自美國成人教育理論家馬爾科姆·諾爾斯(Malcolm.S.Knowles)在ASTD學習發展手冊中提到的成年人學習有以下六個特點,具體如下。
目標明確:學會權衡收益與代價,付出與收獲。
獨立自主:希望獨立學習,自主思考,而不是被灌輸。
經驗學習:帶入以往的經驗,具有特定的思維和習慣。
功利性:意識到學習的必要性時才會準備投入學習,不喜歡被強迫。
任務驅動:跟工作任務相關的學習,喜歡實踐性主題。
問題驅動:喜歡現實的問題解決,愿意學習解決思路。
也就是說,成人學習是以解決當前具體問題為最終目的,帶著困惑去學習特定知識來優化自己的技能,并且通過行動來解決自身的困境,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信息積累,否則和聽相聲、侃大山沒有任何區別,給你再多的信息和知識,都是無意義的重復。
05-學習過程的框架認識
我們可以看到“學”的結構,上面一個叉,代表交疊的小樹枝,引申意思是“交疊的算籌”,是演算周易的意思,下面的符號其實就是房屋的意思,表示演算的房屋,而有的甲骨文會非常形象地加上兩只小手在玩“小樹枝交叉在一起”的“爻”,也就是《周易》,突出了練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動手在玩的內容是像《周易》一樣變化的知識,是一個需要反復練習、反復推演、舉一反三的過程。
練習到一定量,才能明白這個知識的動態演化,才能明白知識背后的真正含義,從而達到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的境界,于是當你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開始用心感受、用心體會的時候,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很久。
當你明白了古人學習理論知識的訓練過程,稱為“學”,這是一個持續發生的動詞,而不是一個點到為止的名詞。
那么如何理解“習”這個字?“習”字的的單詞源代碼——甲骨文是這樣演化的:剛出生的幼鳥,在鳥巢里面扇動自己的兩個翅膀高頻次地演練飛行的一個動態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次又一次的實踐練習讓小鳥從不會飛,慢慢習得如何飛行的能力。而這個不斷實踐,不斷試錯直到找到感覺的過程,稱為“習”。
古人稱“學”是理論知識的吸收和訓練,這是一個輸入的過程;
“習”是自身在生活實踐中的體驗,這是一個輸出內化的過程。
學習可以簡化為兩個過程
過程一:“學”。我們通過看、聽、聞、觸等認知方式調動大腦神經元,推動一個神經元向另一個神經元傳遞信息。閱讀、聽音頻、背單詞等,就是調動神經元“學”的過程。
過程二:“習”。我們通過思考、想象、創造等方式建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思考、理解、加工得越多,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越多,越能夠用一個知識連接到更多神經元。
學習狀態的覺察
問了學生以下幾個問題,就找到問題癥結了,具體如下。
我問:你每天學習多長時間?對方回答道:5分鐘碎片時間。
我又問:那么你聽了之后,會記錄筆記嗎?對方回答道:我從不做筆記。
我再問:那么你學會了之后會用嗎?對方回答道:沒有場合用。
我最后問:你會看專業書驗證這個知識的可靠性嗎?對方直接給出否定回答。
通過實踐掌握大量未被寫明,卻又對真正做好一項工作、解決一個問題有重要影響的隱性知識
06-如何達成目標并讓學習持續有效
“有無完美”自我反思,讓你越來越好
1.“有”(有效果)——繼續做
2.“無”(無效果)——停止做
效果比道理更重要。沒有效果,就證明這個方法或計劃不對,就不要按照原樣做了。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我們經常與現實對抗,不承認事實
3.“完”(沒有完成)——延期做,修改,或者取消
4.“美”(完美)——如何做得更好
07-成年人的自學能力分為五個維度
學習辨識力:看看我們都有哪些學習誤區
學習驅動力:從內而外愛上學習
學習策略力:學習方法才是關鍵
學習創造力: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學習持久力:解決5個常見的學習困擾
08-學習的最終目的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不斷糾正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偏差,只有看懂了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才能適應其中的趨勢,并且能夠應用自己所理解的專業知識,不斷縮小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偏差,通過不斷練習來強化和確認自己習得經驗和認知之間的偏差并進行調節,然后直到自己能夠達到或做到什么結果,或找到差距,盡可能趨于一致,這就是知行合一的秘密,這才是成人學習的精髓所在,而不是僅僅看幾本書,寫幾句感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