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總覽
早期馮諾依曼計算機:從人工-》自動
出現原因:
埃尼阿克計算機每執行一條指令都需要人工接線攬,雖然計算機處理的快,但是人工接線可能慢,效率低,于是出現馮諾依曼計算機,把要執行的指令以二進制代碼的形式一次性全部放到計算機的主存儲器(后來的內存),這樣每操作一次人工就不用接線了
組成:
輸入設備、輸出設備、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五部分
數據線:實線。用來數據傳入
控制線和反饋線:虛線
處理過程:
計算機是用來處理數據的,先給計算機輸入要處理的數據,通過輸入設備把要處理的數據+程序指令轉成計算機能識別的數據0101,然后輸入設備再傳輸給運算器,運算器中轉給存儲器(后來的內存),在存儲器存放要處理的數據+程序指令,經過運算器計算的算數運算(+-*/)和邏輯運算(與或非)之后,再通過輸出設備將運算結果轉成人類熟悉的形式輸出,控制器通過電信號協調各部件運行,先去存儲器把數據和程序指令解析,解析完了之后操作運算器進行運算。
特點:
1.計算機由五大部件組成
2.指令和數據都是以01同等地位存儲
3.指令和數據采用二進制形式
4.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操作碼是指加減乘除這些運算,地址碼是要操作的數據存放在內存的什么位置,實際運行時就是根據地址碼對特定的數據進行訪存操作
5.存儲程序就是內存
6.以運算為中心。因為運算器放在了中間。(存儲器作為存儲功能,輸入設備應該直接把數據和指令放到存儲器,但是是經過運算器再放到存儲器,運算器運算完之后應該把數據直接放到存儲器,然后存儲器再傳給輸出設備進行輸出,但是運算完之后的數據是又經過了運算器再傳給了輸出設備,好多步驟都是經過了運算器,所以說以運算器為中心,因為運算器主責是運算,現在變成了中轉站,所以會降低運算器的運算效率)
?
現代計算機結構-以存儲器為中心
CPU:運算器(運算)+控制器,因為這倆關系緊密,會把這倆放到一個芯片上
控制器功能:通過控制線來控制運算器做什么樣的操作+控制主存儲器的讀寫+輸入輸出設備的啟動停止,主存儲器和CPU進行數據交換,控制器來存放指令用來解析指令含義并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
輸入/輸出設備功能:直接和主存儲器進行數據交換
主機:CPU+主存儲器(后來的內存)=主機(不包括風扇啥的)
主存=主存儲器,輔存比如固態硬盤等,輔存被看作是I/O設備,主存和輔存都是存儲器,但是主機里不包括輔存,只包括主存,手機里的app存放位置是輔存
如下第三張圖:運行內存 8GB指的是主存8GB,機身存儲128GB指的是輔存128GB
?
知識回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