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故記錄下來,以作參考和后續的研究。歡迎隨時溝通交流。如果表達錯誤或誤導,請各位指正。
正文??
? ? 當我們拿到一幅成果影像數據的時候,在不同的GIS軟件中會有不同效果呈現,但這其實是影像是否有做拉伸所導致的,我們以ArcGIS為例:
? ? 加載一幅影像進來,他會默認利用百分比截斷和標準差來對影像數據進行拉伸,這是因為在Pro中的邏輯是智能的將一個影像去呈現出最佳的可視化效果。
? ? 而其他的軟件例如QGIS則是默認不拉伸
? ? 所以這就導致了在不同的軟件中查看同一幅影像是不一樣的效果,如果是將數據做為底圖的話,這個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所以因為Pro是為了更好的顯示一幅影像最佳的可視效果,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這是屬于是好心辦壞事了嗎
,你們評判
? ? 當然,如果不想要拉伸效果,將符號系統中的拉伸類型選擇無即可。
? ? 那么這個時候就有聰明的小明要問了,我這么多影像要加載進來,不可能一幅一幅的改吧,所以目前我想到的一共有兩種解決辦法:
? ? 1、創建鑲嵌數據集,把影像丟到鑲嵌數據集中,最后對統一的圖像集合做一次更改即可。
? ? 2、直接對Pro的渲染方式做更改,打開Pro,找到 選項->柵格和影像-> 外觀 -> 自定義渲染默認值->啟用自定義渲染默認值,將拉伸類型改為無即可。
? ? 并且在這里還可以選擇默認重采樣的方法,例如改為雙線性
? ? 這樣再新建的工程中加載影像就不會默認拉伸渲染了
課外小講堂
? ? ArcGISPro中默認拉伸的 百分比 、最大值最小值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看著都是0.500,究竟是有什么含義呢
? ? 我們先來看一下官方幫助文檔怎么說:
????????裁剪百分比拉伸類型在定義的最小和最大裁剪百分比像素值之間應用線性拉伸。
????????使用以上任意一種拉伸類型時,直方圖中處于定義值范圍外的所有值將被推到端點。 例如,假設您的直方圖具有上述相同的值域范圍,即 33 到 206,并且您將最小和最大裁剪百分比定義為 2。 如果低端的 2% 表示 33 到 45 之間的值,高端的 2% 表示 198 到 206 之間的值,則將在 0 到 255 之間重新分布直方圖中的值。 33 到 45 之間的值將變為 0,而 198 到 206 之間的值將變為 255,其他所有值在這兩者之間分布。 同樣,如果定義兩個標準差,則超過第 2 個標準差的值將變為 0 或 255,其余值在 0 到 255 之間拉伸。
? ? 這樣是不是不太好理解,我就用大白話解釋(不一定準確,以官方為準)
? ? 就像是咱們在比賽的時候,評委進行打分,最后的成績一般都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計算的平均分就是最后成績,那么百分比渲染也同理,最大值最小值即使值一樣,那他代表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渲染的時候有 ?0-100的值需要渲染,最小值裁剪設置5,最大值裁剪也設置成5,那么根據最小他就會去除去0,1,2,3,4這幾個值,最大就會去除100,99,98,97,96這幾個值,實際參與渲染的只有5-95。這樣是不是好理解一點。
同時這個百分比并不是固定的,在pro中是根據影像的位深自動識別的,例如我們的測試數據是8位的時候裁剪百分比的最大最小就是0.5%,16位的就是0.25%。
Gamma值
? ? 同理,我們先看幫助文檔:
Gamma 指的是柵格數據集中等灰度值之間的對比度。 Gamma 對柵格數據集的黑色或白色值不會產生影響,而僅影響中間值。 通過應用 gamma 校正,可以控制柵格數據集的總體亮度。 此外,gamma 系數不僅會改變影像的亮度,還會改變紅綠藍之間的比率。
? ? 小于 1 的 Gamma 值將降低較暗區域的對比度并增加較亮區域的對比度。 這將使影像變暗,但不會降低影像的黑暗或明亮區域的飽和度。 這有助于呈現較亮要素的細節,如建筑物頂部。 相反,大于 1 的 gamma 值將增加較暗區域的對比度,如建筑物陰影。 使用高程數據時,大于 1 的 Gamma 值也將有助于呈現較低高程區域的細節。
? ? 在下圖中,可以看到調整用于顯示柵格數據集的 Gamma 值的效果:
? ? 關于Gamma值的設置,在ArcMap中Gamma值可以選擇拉伸渲染還是不拉伸,會有一個復選框,
? ? 而Pro當中則取消了這個復選框
??? 解釋如下,Gamma值一般是根據影像自動設置的 ?,目的同樣是達到影像的最佳可視效果,Gamma 系數可以調節柵格數據集中等灰度值,大于1或者小于1都會對影像產生不同的渲染效果,將柵格影像的Gamma值改成“1”,則影像不進行校正,為影像原始顯示狀態。
? ? 具體的原理可以參考下面這篇博客,
淺析圖像處理中的名詞:Gamma 校正(Gamma變換、Gamma調整)_gamma校正-CSDN博客
歡迎指正批評
點點關注,不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