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這個詞曾經是Android的護城河,如今卻成了谷歌的燙手山芋。最近谷歌宣布調整Android的開源政策,核心開發將全面轉向私有分支。翻譯成人話就是:以后Android的核心更新,不再公開共享了。
這操作不就是開源變節嗎,消息一出瞬間點燃科技圈。有人對谷歌表達不滿,也有人嗅到行業巨變的火藥味,畢竟全球得有超30億臺手機用的是Android系統,這刀砍下去,可能連你的手機都要抖三抖。
2008年,谷歌推出Android開源項目(AOSP)時,口號喊得震天響:開放、自由、共建生態!開發者們歡欣鼓舞,廠商們瘋狂套殼定制,硬生生從蘋果嘴里撕下半個手機市場。但問題來了:開源太徹底,導致生態碎片化有點嚴重了。
舉個例子:國內很多大廠都是基于AOSP魔改的系統,改完的系統中連谷歌的服務都閹割了,但靠著預裝App,大廠們賺得盆滿缽滿。谷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用戶用的是Android,錢卻流不進自己口袋。
這次私有分支的調整,估計就是谷歌溫水煮青蛙的續集。表面上說是提升開發效率,實際上是要把核心代碼攥得更緊,逼著廠商們要么交錢上船,要么自己造輪子。
有人擔心代碼不開放了,開發者會不會失業?天真!谷歌早埋好了后手。私有分支≠閉源,而是把關鍵功能(比如AI框架、安全模塊)放進私有分支,普通開發者只能調用接口,卻摸不到底層邏輯。
這招有多狠?還是舉個例子:以前你還能自己改改系統調度,提升手機性能,現在谷歌把芯片適配代碼一鎖,大廠們要么乖乖跟著官方方案走,要么自己從零開始搞驅動,成本直接拉爆!更慘的是中小開發者:谷歌服務接口一旦收費,那些靠廣告茍活的小App,分分鐘可能破產。
不過谷歌這次閉關,感覺倒是給鴻蒙創造了個機會。當年華為被斷供,被迫掏出鴻蒙,結果現在谷歌主動給自己關門,國產系統正好可以趁現在搶搶市場。但話又說回來,AOSP代碼還在,只是新功能不給了。。。
真正的勝負手在于生態。如果谷歌把AI大模型、Gemini助手等未來技術全綁在私有分支上,其他系統就算能用Android的舊骨架,也拼不出新大腦。這就好比別人都在玩5G,你還在折騰小靈通。
谷歌這招,本質是用開源換市場,再用閉源鎖利潤。Android的今天,可能就是其他開源項目的明天。當科技巨頭們發現開放養肥了對手,隨時有可能按下私有化的開關。
但是開發者社區也不是吃素的。Linux基金會、開源鴻蒙等項目正在探索新路徑:既保留開源精神,又建立商業護城河。這場博弈的結局,或許會逼出下一個Android殺手,畢竟,當年谷歌能靠開源逆襲蘋果,憑什么今天不能重演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