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層模型
中繼器:信號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逐漸衰減,中繼器可以接受一端的信息再將其原封不動的發給另一端,起到延長傳輸距離的作用;
集線器:多端口的中繼器,所有端口公用一個沖突域;
網橋:用于連接兩個不同類型網絡的設備,即鏈接兩個局域網的存儲轉發設備;
交換機:多端口的網橋,用來將多個設備聯網起來,是數據鏈路層的,不能劃分網絡層的廣播,它的各個端口形成一個廣播域,每個鏈接主機節點接口可以劃分成一個沖突域;
三層交換機:添加了路由功能的交換機;
局域網工作在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中,典型設備是交換機,內部有廣播。
局域網只能在兩層設備(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網卡)內進行交流,第三層的設備(三層交換機、路由器)則不能進行交流。
沖突域:所有直接連在一起的,且必須競爭以太網總線的節點可以認為是處在同一個沖突域中,也就是一次只能有一個設備發送信息,其他只能等待。
總結:
一個交換機有多個沖突域和一個廣播域
一個集線器有一個沖突域和一個廣播域
該題考察的是局域網和廣域網的差異問題。
A選項中計算機P和計算機Q是用網橋連接起來的,網橋是二層設備,因此P和Q在同個局域網內。
B選項中計算機P和計算機S中間隔了個路由器,路由器是三層設備,局域網不能透過三層去傳輸網絡信息,因此P和S之間的路徑不能通過。
C選項中計算機Q和計算機R連接在同一個網橋下,但是隔了個集線器,集線器是一層設備,因此Q和R可以互通。
D選項中計算機S和計算機T之間是通過交換機連接的,并不影響之間的通信。
二、網絡技術標準與協議
圖注:TCP之上的五個協議都是基于TCP的,所以都是可靠的協議; UDP上四個協議是不可靠的。圖中所示均為TCP/IP協議族的組成。
ICMP: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用ping命令檢查網絡是否通暢屬于ICMP協議。
ARP:地址解析協議。把IP地址轉為MAC地址。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協議。把MAC地址轉為IP地址。
TCP:在通信時會建立連接。被稱為可靠的協議,有驗證機制,在傳輸信息時會有反饋信息。
UDP:在通信時不建立連接。被稱為不可靠的協議,無驗證和反饋過程。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用來傳輸網頁數據。
FTP:文件傳輸協議,20為數據口,21為控制口。
Telnet:遠程登錄協議。
POP3:郵件接受協議
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報文采用ASCII格式。
DHCP:用來做動態IP地址的分配工作。
TFTP:小文件傳輸協議。
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DNS:域名解析協議。
Samba、CIFS、NFS:均是文件共享協議,其中Samba可以跨平臺。三者既可以用TCP實現,也可以用UDP實現。
使用ping命令進行網絡檢測,按照由近及遠原則,首先執行的是ping.127.0.0.1,其次是ping本地IP,再次是ping默認網關,最后是ping遠程主機。
數據的封裝和分用:實際上,當應用程序用 TCP 傳送數據時,數據被送入協議棧中,然后逐個通過每一層直到被當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網絡,其中每一層對收到的數據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以太網包括尾部),這個過程稱作封裝。
每一層數據是由上一層數據+本層首部信息組成的,其中每一層的數據,稱為本層的協議數據單元,即 PDU。
應用層:用戶數據在應用層中會被加密、編碼傳輸
傳輸層:在傳輸層中,經過 TCP 協議封裝的數據將會加上 TCP 首部,此時的 PDU被稱為 TCP 報文段或簡稱為 TCP 段。經過 UDP 協議封裝的數據將會加上 UDP 首部,此時的 PDU 被稱為 UDP 數據報。該層的數據單元也可以統稱為斷。TCP/UDP 首部主要包含源進程端口號和目的進程端口號
網絡層:經過 IP 協議封裝的 PDU 被稱為 IP 數據報,也被稱為包。IP 首部主要包含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以及上層傳輸層協議的類型
鏈路層:鏈路層中 PDU 被進一步封裝為幀,傳輸媒介不同,幀的類型也不同,比如通過以太網傳輸的就是以太網幀,而令牌環網上傳輸的則是令牌環幀。以太網幀首部主要包含源 MAC 地址和目的 MAC 地址,以及幀類型(用于確定上層協議類型)。最終,幀被以比特流的形式通過物理傳輸介質進行傳輸給目的主機,此時數據傳輸的單位就是比特
當目的主機收到一個以太網數據幀時,并且通過匹配幀中的 MAC 地址發現目的地就是本機,那么數據就開始從協議棧中由底向上升,同時去掉各層協議加上的報文首部。每層協議盒都要去檢查報文首部中的協議標識,以確定接收數據的上層協議。這個過程稱作分用。
1、TCP協議
3次握手,4次揮手
2、DHCP協議
圖注:DHCP服務器向客戶機分配的IP地址會有租約,租約默認為八天,若客戶機的地址一直未改變,DHCP服務器就會將之前的IP地址重新分配給客戶機,而DHCP服務器的分配方式則有三種:固定分配,動態分配,自動分配;較特殊的IP地址: 169.254.X.X(windows系統中分配該IP);0.0.0.0(lilux系統中分配該IP),這兩個IP地址稱之為假地址,即未與DHCP服務器連接上時即會被分配這兩個地址,一旦分配到的地址是Windows系統的169.254開頭或Linux的0.0開頭的,是不能和外界通信的,說明局域網DHCP服務器出故障了或者計算機原因等,沒能和服務器聯系上,阻止設備無休止的申請IP地址,用假地址“搪塞”過去。
windows中有關DHCP服務的命令:
ipconfig:顯示信息。
ipconfig/all:顯示詳細信息,可查看DHCP服務是否已啟用以及顯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顯示內置于本地網卡中的物理地址,只能在向DHCP服務器租用其IP地址的計算機上起作用。
ipconfig/renew:更新所有適配器,即重新申請IP地址。
ipconfig/release:釋放所有匹配的連接(IP地址),只能在向DHCP服務器租用其IP地址的計算機上起作用。
ipconfig/flushdns:清除DNS緩存。 當訪問一個網站時系統首先從DNS緩存中讀取該域名所對應的IP地址,如果查找不到時,就會到系統中查找hosts文件。
DHCP客戶端可從DHCP服務器獲得本機IP地址、DNS服務器的地址、DHCP服務器的地址、默認網關的地址等。
3、DNS協議
訪問站點一般用域名訪問,但是計算機實際只通過IP地址識別站點,域名只是為了便于人們記住站點,這時計算機就需要查詢域名的IP地址,就用到了DNS協議。
遞歸查詢:A詢問B,B幫助A查詢到答案再親口告訴A。
迭代查詢:A詢問B,B如果不知道答案, A就去詢問別人,直到找到知道答案的人。
遞歸查詢返回的查詢結果是所要查詢的IP地址,或者是報錯,表示無法查詢到所需的IP地址。
注:
(1)主機向本地域名服務器的查詢一般都是采用遞歸查詢。
(2)本地域名服務器向根域名服務器的查詢采用迭代查詢。
DNS服務器域名請求流程:
(1)客戶機發出域名請求,并將該請求發送給本地域名服務器;
(2)當本地域名服務器收到請求后,就先查詢本地的緩存,如果有該記錄項,則本地域名服務器就直接把查詢的結果返回;
(3)如果本地的緩存中沒有該記錄,則本地域名服務器就直接把請求發給根域名服務器,然后根域名服務器再返回給本地域名服務器一個所查詢的域(根的子域)的主域名服務器的地址;
(4)本地服務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務器發送請求,然后接收請求的服務器查詢自己的緩存,如果沒有記錄,則返回相關的下級的域名服務器的地址;
(5)重復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確的記錄;
(6)本地域名服務器把返回結果保存到緩存,以備下一次使用,同時還將返回結果到客戶機。
從域名查詢IP地址的一個過程:
1、先查本地DNS緩存;
2、再查找hosts文件;
3、再查本地DNS服務器;
4、再查根域名服務器、頂級域名服務器、權限域名服務器(本地到根是迭代查詢);
三、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拓撲結構
在辦公室中,一般采用星型結構,中心節點一般是交換機。
四、網絡規劃與設計
圖注:核心層只負責高速數據的交換,且采用冗余設計,即采用幾臺設備處理這些數據,這樣做可以提高安全性,因此對設備的性能有較高要求。
頂層是核心層,底層是接入層,功能都比較單一。核心層高速數據轉發,性能要求很高,經常具有冗余設計,比如使用兩個交換機完成一個任務,這樣一個交換機出現問題不至于系統癱瘓。分層設計應該自下而上,從而確定核心層需要什么樣的性能來解決問題。
五、IP地址與子網劃分
1、IP地址
A、B、C類是普通的IP地址,平常廣泛應用,D、E類屬于特殊用途的IP地址。
A類地址規定了前8個bit位是網絡號,后24個bit位是主機號。1個A類地址網絡包含了2^24-2臺可用主機(共224個地址,可用為224-2)。減去的2是全0和全1的地址,A類地址首位必須為0。
A類地址的子網掩碼是255.0.0.0。
B類地址規定了前16個bit位是網絡號,后16個bit位是主機號。每一個B類網絡容納2^16-2個可用主機。
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是255.255.0.0。
C類地址規定了前24個bit位是網絡號,后8個bit位是主機號。容納的可用主機數是2^8-2,即254臺。
C類地址的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
主機位全0的地址代表的是這個網絡的網絡地址。
主機位全1的地址代表的是這個網絡的廣播地址。
網絡地址:IP地址與其子網掩碼進行與操作。
如61.116.7.131/26所在網絡的網絡地址:用IP地址與其子網掩碼255.255.255.192進行與操作可得網絡地址:61.116.7.128/26
2、子網劃分
子網掩碼的概念:將一個IP地址劃分為n個子網或者將n個子網合并都需要利用子網掩碼,子網掩碼是用來區分一個IP地址哪些部分是網絡號,哪些部分是主機號的。子網掩碼為1的部分對應的是網絡號,為0的部分對應的是主機號。
求子網掩碼的步驟:
(1)將IP地址十進制轉化為二進制數,再將網絡號的二進制數全部轉換為1;
(2)根據2k>=N求出取主機號的位數k,N為子網劃分的個數;
(3)將K位數的主機號轉換為1,最終將該轉換過的IP地址二進制數化為十進制數。
把網絡劃分子網,是把部分主機號當成子網號,如取了5位主機號當子網號,就是2^5=32個子網。
把網絡117.15.32.0/23劃分為117.15.32.0/27,得到的子網是2^4=16個,原本是23個網絡號位,現在要變成27個網絡號位,那就只能把原來的9位主機號位取4位出來當子網號位,取的這4個主機號位就變成網絡號位,那么就是2^4=16個子網了。
上例關于子網掩碼的另一個解讀:
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是255.255.0.0,現在要劃分成27個子網,取5位主機號當子網號,
如果是變成地址塊的寫法就是168.195.0.0/21,這個地址塊的子網掩碼就是255.255.248.0。
注意:兩個IP地址在同一網絡(網段),也就是他們的網絡位是保持一致的(相同的)。
3、無分類編制(無類域間路由)
圖注:/20,斜杠后的數字表示網絡號位有多少位,如上圖20個網絡號位,那么就剩12個主機號位,所以,一共有的地址是212個,主機數是212-2個。
這個地址塊最小地址(網絡地址):1000 0000 0000 1110 0010 0000 0000 0000
這個地址塊最大地址(廣播地址):1000 0000 0000 1110 0010 1111 1111 1111
黃色部分是網絡號,共20位,最大的時候,主機號位全是1,那么第三段就是47了
解析:網絡號有20個bit位,主機號有12位,C類子網的前24個bit位是網絡號,后8個bit位是主機號,由于給出的地址塊的前20位是網絡號,需要從主機中拿出4位來做子網號,4個位的子網號可以得到24個子網,即16個。
4、特殊含義的IP地址
10.0.0.0 /8 和 172.16.0.0 /12 和 192.168.0.0 /16 三個為內部IP地址,不可上公網,是局域網分配的內部IP地址,局域網用一個公網IP聯接因特網。
后面兩個保留地址,在DHCP服務器故障時,我們電腦獲得了這樣的地址,其實是個假地址,這是操作系統分給的假地址,阻止設備無休止的申請IP地址,用假地址“搪塞”過去。
127回播地址的使用情況:用于測試,開發了一個服務器端的程序和客戶端的程序,兩方需要做調試的時候,假設只有一臺主機可用,可以把服務器部署在這個主機上,客戶端也部署在這個服務器上做測試,這時可以用到127網段的地址,可設置服務器的地址為127.0.0.1,這時連接到的是本機。還可用127網段的地址來測試目前的網卡的TCP/IP協議族是否正常,直接ping 127.0.1,如果ping通,說明本機的TCP/IP協議是可以正常運轉的。
六、HTML
七、無線網
八、網絡接入技術
公用交換電話網絡(PSTN):撥號上網,速度慢,資費高,上網和通話功能不能同時進行,POS機、傳真。
數字數據網(DDN):數字專用網,即專線。
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被稱為“一線通”,通話和上網同時進行,速度達到128KB。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ADSL):上下行不對稱,廣泛應用于家庭網絡,成本低,速度方面下行可以達到8M,上行一般是512KB。用戶習慣一般是下載為主,所以把上傳速度設置的比較小,速率較慢,所以說是非對稱。
同軸光纖技術(HFC):光纖,入戶是同軸電纜,可上下行速度相同,機頂盒、有線電視。
九、IPv6
目前IPv6已經提出很多年,操作系統網絡設備都已經支持IPv6,但是IPv6地址沒有被廣泛應用,因為很多應用程序還是不支持的,所以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要更新的原因一方面是IPv4分配的空間過小不夠用,內網多設備使用同一外網連接因特網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另一方面是分配不公平,IPv4百分之七十分配給了美國。國內幾萬師生的大學對外獨立地址只有區區幾個,美國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用固定的對外ip。
十、例題
注:這類題中,求主機地址個數時,是2的32減去斜杠后的數(網絡號位數)次方再減2
例:
設有兩個子網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如果進行路由匯聚,得到的網絡地址是(A)。
A.202.118.128.0/21
B.202.118.128.0/22
C.202.118.130.0/22
D.202.118.132.0/20
路由匯聚就是取網絡號位相同的位
解析:
202.118.133.0/24的二進制為:11001010 01110110 10000101 00000000
202.118.130.0/24的二進制為:11001010 01110110 10000010 00000000
網絡號位是前三段,第三段相同的部分就是第一個1,得到128,所以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