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為 Ax+By+Cz+D=0,其中系數 A、B、C、D共同決定了平面的幾何特性。
系數對平面姿態的影響
- 1. 法向量方向
- 2. 平面位置
- 3. 比例關系
- 4. 姿態變換
- 5.平面空間變換
1. 法向量方向
法向量方向由 A、B、C 決定
- 核心作用:系數 A、B、C 構成的向量 (A,B,C)
是平面的法向量,決定了平面的方向(即平面的傾斜姿態)。法向量的方向垂直于平面,任何改變這三個系數的操作都會調整平面的傾斜角度和旋轉姿態 - 示例: 若 A 增大,法向量在 x 軸方向的分量增加,平面繞 y 或 z 軸的傾斜角度改變。 若 B=0,平面法向量垂直于 y軸,平面平行于 y 軸方向。
2. 平面位置
平面位置:由 D 決定
- 核心作用:系數 D 決定了平面在三維空間中的平移位置,即平面沿法向量方向的偏移量。改變 D 會平移平面,但不影響其方向
- 示例: 若 D 從 0 變為 5,平面將沿法向量方向遠離原點 5 個單位,但平面的傾斜角度不變。
3. 比例關系
比例關系:系數間的相對比例
- 核心作用:系數 A、B、C 的比例關系決定了法向量的具體方向,而 D 的絕對值大小影響平面的位置偏移程度。例如:方程
2x+4y+6z+3=0 與 x+2y+3z+1.5=0 表示同一平面(系數成比例),但 D 不同會導致平面位置不同 - 特殊情形:A=0,平面平行于 x 軸;若 A=B=0,平面平行于 x-y 平面
4. 姿態變換
姿態變換:系數與空間變換的關聯
- 核心作用:當平面經過旋轉或平移變換時,其方程系數會相應改變: 旋轉:旋轉矩陣作用于法向量 (A,B,C),改變平面的方向。平移:平移向量影響 D 的值,調整平面位置
- 示例: 若平面繞 y 軸旋轉 90°,新的法向量為 (?C,B,A),方程變為 ?Cx+By+Az+D ′ =0,其中 D′ 由原方程和平移量決定
5.平面空間變換
3D標定完成后,會獲取空間變換矩陣(相機坐標系與標定板坐標系),不僅3D點可以通過該變換矩陣進行轉換,平面也可以。
轉換后平面推導過程如下:
1、 平面方程與變換矩陣的表示
原平面方程:設原平面方程為 Ax+By+Cz+D=0,法向量為
變換矩陣:假設已知變換矩陣為齊次坐標下的4×4矩陣 M
其中R 為3x3的旋轉矩陣(在3D標定中無縮放),
t 為平移向量:
2、法向量的變換
法向量是協變向量,其變換需使用旋轉矩陣的逆轉置,即:
- 推導: 若點變換為 p′=R p+t,則平面方程需滿足 n ′ ?(p ′ ?t)+D ′ =0。代入原方程 n?p+D=0,可得
3、 偏移量的變換
平移變換會影響平面的位置,偏移量 D 需重新計算。設原平面上一點 p0 滿足 n?p 0+D=0,變換后該點變為:
p0′=R p0+t
新平面方程應滿足 n ′ ?p 0′ +D ′ =0,解得:D ′ =?n ′ ?p 0′ =?n ′ ?(R p0+t)
4、組合變換后的平面方程
綜合上述步驟,變換后的平面方程為:A ′ x+B ′ y+C ′ z+D ′ =0
其中:
-
新法向量:
-
新偏移量:D ′ =D?n ′ ?t(若原平面經過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