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M(Spring、Spring MVC、MyBatis)和 Spring Boot 有以下一些區別:
-
配置方式
- SSM:配置相對繁瑣,需要在多個 XML 文件中進行大量的配置。
- Spring Boot:采用“約定大于配置”的原則,極大地簡化了配置,很多常見配置都有默認值,開發者只需修改少量配置就能滿足需求。
-
項目搭建
- SSM:搭建項目的步驟較為復雜,需要手動整合各個框架。
- Spring Boot:提供了快速啟動項目的方式,可以通過引入起步依賴(starter dependencies)快速搭建一個可用的項目骨架。
-
內置服務器
- SSM:通常需要將項目部署到外部的服務器(如 Tomcat)中運行。
- Spring Boot:內置了 Tomcat、Jetty 等服務器,可以直接以 JAR 包的形式運行項目,這個 JAR 文件包含了項目的所有代碼、依賴以及內置服務器等一切運行所需的東西。方便部署和測試。只需要運行這個 JAR 包,內置的服務器就會自動啟動,應用就可以運行起來了。
-
監控和管理
- Spring Boot:提供了豐富的 actuator 端點,可以方便地監控應用的運行狀態、健康指標等。
Actuator 端點是一組用于監控和管理應用程序的 HTTP 接口。
這些端點可以提供關于應用程序運行時的各種信息,例如:
1.應用程序的健康狀況,包括數據庫連接、緩存狀態等方面的健康檢查結果。
2.應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如環境變量、配置屬性的值。
3.線程信息,包括線程的數量、狀態等。
4.內存使用情況,如堆內存、非堆內存的使用量。
5.應用程序的度量指標,如請求的處理時間、吞吐量等。通過訪問特定的 URL 路徑(端點路徑),就可以獲取到相應的監控和管理信息。
例如,默認情況下,
/actuator/health 端點用于獲取應用的健康狀況,
/actuator/info 端點用于獲取應用的自定義信息。
- 開發效率
- 總體來說,Spring Boot 能顯著提高開發效率,減少樣板代碼和配置工作,讓開發者更專注于業務邏輯的實現。
總之,Spring Boot 是在 SSM 等傳統框架基礎上發展而來,更適合快速開發和部署現代化的 Java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