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年初,從來不運動的我,連跑步一公里都不能完成。而在一年之后的2025年的1月1日,我參加了上海的蒸蒸日上迎新跑,完成了半程馬拉松。雖然速度不快,也并不是什么特別難完成的事情,但對我來說還是挺有意義的。
起因
在24年初,我畢業后工作了接近四年,在工作之余,我基本上不會運動。再加上平時工作挺忙的,個人時間很少,就更不愿意運動了。
但不運動,隨之而來的就是體力下降,身體變胖。感覺逛街逛一會就累了,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于是我打算開始運動。選擇哪種運動好呢?就選擇最簡單的跑步吧。
一年的跑步經歷
初期
最開始練習的時候,我還在杭州。晚上下班之后在小區里面的路上跑步。并不是每天都跑,想起來就跑一次,大概一周能有一到兩次左右,有時候忘記了,一周都不跑。
小區里面最長的一條路大概800米左右,最開始的時候我不能完整的跑完一圈,跑完半圈就沒有力氣了,氣喘吁吁。到后來,大概4月之前的時候,可以正常跑完一圈了。
從4月上旬開始,生活和工作有了較多變化,從杭州換到上海,一直到五月中旬都沒跑步。
中期
在上海落腳之后,我又想起跑步的事情來。但是這時候租的房子所在的小區太小,不能在小區里面跑步。再加上下班時間太晚,不適合跑步,因此我把跑步時間放到了晚飯時間,先跑完步再吃飯。正好公司附近500米左右有個小公園,可以跑步使用。
小公園跑了幾次,發現不是很合適,首先是有上坡下坡(體力不行的我,跑到第二圈上坡就上不去了)。另外公園小,路比較窄,散步的人非常多,經常被擋住。因此這個小公園不太適合跑步,我又換到了離公司一公里的左右的,較大一些的公園,這里沒有上下坡,一圈1.2公里,每天跑步的人挺多的。
從這時候開始,我也使用手機APP記錄每次的跑步數據了。我差不多每周跑一次,有時候因為懶,一周一次都不跑。五月底我跑步的距離是800米左右,六月從1公里漲到了兩公里多,七月八月都是兩公里左右(中間有感冒暫停)。到10月,最長距離來到了五公里。
跑到五公里的時候,感覺有點上道了,身體沒有非常累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還能繼續跑。
后期
11月中旬時候,我報名了比賽。在報名時我最長只跑過6公里多。自己非常大膽,同時又有點自信:感覺這時候我的最長距離并不是我的極限,我明顯還能跑更遠。在11月下旬我跑了一次8公里。
12月我跑了兩次十公里,十公里并不是我身體的極限,但是我晚飯時間跑步的極限了。因為跑步的時間再長,我就吃不上晚飯了。在比賽的前幾天,我減少了運動量,只跑了五公里。
跑步距離圖
根據我記錄的數據,我畫了一個跑步最長距離增長圖:
看到跑步距離折線,有的平有的陡峭,說明跑步距離的增長并不是“一步一步”的,而是呈現出一個“臺階爬升”的現象。這是因為當身體適應了跑步,或者沖破極點,堅持到二次呼吸時,我們的跑步距離會有較大的提升。
比賽選擇和報名
當感覺身體可以承受跑半馬的時候,便想要報名參加比賽。馬拉松比賽是一個產業,網絡上愛好者非常多,各地的比賽也很多,大部分都是在公路上跑步。下面聊一下比賽選擇的一些因素。
- 馬拉松比賽是分等級的,有中國田協認證賽事(A1,A2,B,C)和世界田聯賽事(標牌,精英標,金標,白金標)等。越高級的賽事越規范,成績受認可程度越高(甚至可以破記錄或者申報運動員等級)。但是等級越高的賽事越難報名,甚至需要抽簽。
- 馬拉松比賽的地點如果不在我們所在的城市,會涉及到一定的交通費和住宿費等費用。與之相比,馬拉松本身的報名費反倒不是很重要。
- 很多馬拉松比賽要求體檢報告,又或者要求之前完成過馬拉松比賽才可以報名。不同的比賽要求不一樣,有些較嚴格的比賽,甚至會要求A類比賽的完賽證書才行。這樣部分比賽實際上是不歡迎第一次參加的新手的。
綜合以上幾點,可以選擇等級高,報名又容易,距離更近或者就在本市的比賽。中國馬拉松網站上有往年的賽事等級列表,大家可以參考下。很多比賽都可以在數字心動上報名。
我所在的上海比賽是很多的,正好這個“2025上海嘉定半程馬拉松暨蒸蒸日上迎新跑”比賽報名無要求,不抽簽,我坐地鐵就能到,就是報名費有點貴。去年是田協B類,報名的時候說很有可能升A類,因此我報名了這個比賽。沒想到最后還真的變成A1類賽事了。
比賽準備
比賽準備最重要的,當然是持續跑步,逐漸加長距離,讓身體盡可能適應半馬的節奏。這一點我做的并不好,在跑步之前最長也才跑過10公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比賽完身體非常不適應,這個我們后面一節再說)。在比賽之外,還要做一些其它準備:
- 跑鞋。有很多專門跑步用的跑鞋,便宜貴的都有,國產和國外品牌也都有,有減震/支撐/碳板鞋等。網絡上有很多評測,以及馬拉松比賽用鞋統計,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但是不要穿新鞋跑步,買鞋后需要穿著跑步適應一段時間才行。
- 跑步的衣服。根據季節的不同穿的衣服肯定不一樣。要注意跑步開始后身體較熱,穿的衣服是比不跑步時少很多的。尤其是冬天,我比賽的時候只穿一個長袖T恤厚度的衣服,但如果不跑步,這個溫度是要穿羽絨服的。冬天要注意失溫,跑步的時候熱,一旦不跑了(比如累了走一段),身體的溫度下降,很可能感冒或者體力不支。因此有些人也會帶一個透明薄雨衣披在身上,輕薄且防止失溫。
- 防止皮膚磨損。跑步距離過長,需要注意身體某些地方會磨損導致受傷。首先比賽前盡量抹身體乳或者凡士林等;要貼乳貼;選用長一點的運動內褲,防止大腿磨損。襪子穿長的,防止磨腳。褲子要穿適合跑步的,不能穿牛仔褲等。
- 能量膠和鹽丸。跑步時間太長,身體的能量和鹽分(因為出汗)可能消耗太多,因此需要補充能量和鹽分。買一點帶在身上即可。當然半馬其實還好,不會消耗特別大。
- 腰包或者其它包。裝手機,證件,能量膠等。我用的是看起來長得像束腰的那種腰包。注意手機放在身上可能會被汗浸濕,因此可以裝在密封袋里,網上買很便宜。
- 導汗帶和衛生紙。跑步時,頭上會流汗,有時候會流到眼睛里特別難受。因此需要導汗帶或者其它起類似作用的物品。另外可以帶一點衛生紙擦汗擦鼻涕用。
其它還有肌貼等物品我沒有使用過,這里就不介紹了。另外跑步前要吃飯,但盡量間隔比賽前久一點,不然跑步胃疼。可以跑前吃點糖和能量膠等。跑步前需要排空身體,比賽的時候可能會有衛生間,但去的話會影響成績。
比賽過程
首先曬一下我的跑步成績圖。
成績圖中區分了槍時成績和靜計時成績。這是因為馬拉松參加的人數比較多,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時沖過起跑線,因此當鳴槍開始起跑時,大部分選手離起跑線比較遠,從這時候開始算的成績叫做槍時成績。當我們穿過起跑線時,會再記一次時,從這時候開始的成績是靜計時成績。
前5公里時,我的力氣還比較多,以接近6的配速在跑。這時候可以看到我被一些人超過,但也在超過一些人。遇到補給站喝一點水然后繼續跑。到5-10公里時,感覺力氣下降了(因為開始跑的太快了),速度降了,但是沒有降太多,遇到補給站喝水時會停一下走幾秒。9公里左右看到了2:15的兔子,跟著他們跑了挺長一段距離。
10公里以后感覺明顯的體力下降,速度降低了不少,喝水的時候走路時間明顯變長,因此兔子也和我越來越遠了。這時候我發現很多人都在逐漸的超過我,而被我超過的人很少很少,我在逐漸落后。17公里后,感覺更累了,喝水的時候走了一段時間,再開始跑步發現腿開始痛。這時候我應該是快到極限了。
我強忍著跑完了最后的幾公里,能感覺到越來越難受。最后1公里多我還加快了速度,終于在兩個半小時之內跑完。跑完之后,感覺整個人很疲憊。雖然我簡單拉伸了一些,但是腿依然有些疼,走路有點不穩。半馬已經明顯超過我的極限了。
跑完之后還去廣場上轉了轉,參加了一點活動,然后就去吃午飯了。吃飯的時候如果站起來,能明顯的感覺到腿很痛。在回家的路上,感覺身體明顯發冷,很像感冒發燒的樣子。回去量體溫發現確實發燒了,但是睡了一覺,第二天感覺又好了。應該是運動過度導致的發燒。腿疼了很多天才好。因此參加比賽前還是好好鍛煉身體,不要直接嘗試太長的距離,即使可以跑下來,也很容易生病或者難受。
總結
上面就是我這一年以來的跑步經歷啦。從經歷中可以看到,其實跑馬拉松并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只要按部就班的鍛煉身體,成功實現二次呼吸,一點一點的提高距離,就能做到了,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實現。從我的經歷也可以看到,我其實并不是特別認真和堅持,反而有些懶散,愿意跑的時候就去跑,如果不想跑或者感覺身體不舒服就不去。但是總體上堅持下來了。最后曬一下我的獎牌~
參考
- 中國馬拉松
https://www.run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