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寫完后,目錄可以自動生成,如何生成可參考右邊的幫助文檔
文章目錄
- 前言
- 一、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詳細介紹
- 1.基本概念
- 2.Python中的數據結構
- 1. 列表(List)
- 2. 元組(Tuple)
- 3. 字典(Dictionary)
- 4. 集合(Set)
- 5. 字符串(String)
- 3.Python中的常用算法
- 1. 排序算法
- 2. 搜索算法
- 3. 遞歸算法
- 4. 動態規劃
- 5. 貪心算法
- 6. 分治算法
- 7. 回溯算法
- 8. 圖論算法
- 9. 字符串算法
- 4.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
- 1. 時間復雜度
- 2. 空間復雜度
- 總結
前言
提示:這里可以添加本文要記錄的大概內容:
第一天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詳細介紹
第二天五種常見的排序算法
第三天兩種常見的搜索算法
第四天兩種常見的遞歸算法
第五天一種常見的動態規劃算法
第六天一種常見的貪心算法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內容,下面案例可供參考
一、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詳細介紹
1.基本概念
數據結構:是指計算機中存儲和組織數據的方式。不同的數據結構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可以顯著提高程序的運行效率。數據結構涵蓋數據內容、數據之間關系和數據操作方法,具有以下設計目標:
- 空間占用盡量少,以節省計算機內存。
- 數據操作盡可能快速,涵蓋數據訪問、添加、刪除、更新等。
- 提供簡潔的數據表示和邏輯信息,以便算法高效運行。
算法:是指完成特定任務的一系列步驟或規則,它在有限時間內解決特定問題的一組指令或操作步驟。算法具有以下特性:
- 問題是明確的,包含清晰的輸入和輸出定義。
- 具有可行性,能夠在有限步驟、時間和內存空間下完成。
- 各步驟都有確定的含義,在相同的輸入和運行條件下,輸出始終相同。
數據結構與算法高度相關、緊密結合,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數據結構是算法的基石。數據結構為算法提供了結構化存儲的數據,以及操作數據的方法。
- 算法是數據結構發揮作用的舞臺。數據結構本身僅存儲數據信息,結合算法才能解決特定問題。
- 算法通常可以基于不同的數據結構實現,但執行效率可能相差很大,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是關鍵。
2.Python中的數據結構
Python內置了多種數據結構,涵蓋了常見的線性和非線性數據結構。以下是Python中一些主要的數據結構:
1. 列表(List)
- 列表(List):Python中最常用的內置數據結構之一,可以存儲任意類型的元素,并且支持動態調整大小。 創建列表:my_list = [](空列表)或my_list = [1, 2, 3, 4, 5](包含元素的列表)。
列表操作:添加元素my_list.append(6)、刪除元素my_list.remove(3)、訪問元素print(my_list[2])、列表切片print(my_list[1:4])。
2. 元組(Tuple)
- 元組(Tuple):不可變的序列,創建后不能修改。元組通常用于存儲固定數量的元素。 創建元組:my_tuple = ()(空元組)或my_tuple = (1, 2, 3, 4, 5)(包含元素的元組)。
元組操作:訪問元素print(my_tuple[2])、元組切片print(my_tuple[1:4])。
3. 字典(Dictionary)
- 字典(Dictionary):鍵值對數據結構,支持快速查找、插入和刪除操作。 創建字典:my_dict = {}(空字典)或my_dict = {‘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包含鍵值對的字典)。
字典操作:添加或更新鍵值對my_dict[‘age’] = 26、刪除鍵值對del
my_dict[‘city’]、訪問值print(my_dict[‘name’])、遍歷字典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print(f’{key}:{value}')。
4. 集合(Set)
- 集合(Set):無序的、不可重復的數據結構,支持集合運算如交集、并集和差集。 創建集合:my_set = set()(空集合)或my_set
= {1, 2, 3, 4, 5}(包含元素的集合)。 集合操作:添加元素my_set.add(6)、刪除元素my_set.remove(3)、集合運算(如并集my_set.union(other_set)、交集my_set.intersection(other_set)、差集my_set.difference(other_set))。
5. 字符串(String)
- 字符串(String):有序字符集合,支持多種字符串操作,如拼接、切片、查找等。
此外,Python還支持其他更復雜的數據結構,如棧(Stack)、隊列(Queue)、樹(Tree)、圖(Graph)等。
3.Python中的常用算法
以下是Python中的一些常用算法:
1. 排序算法
- 排序算法:將一組數據按特定順序排列。常見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選擇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歸并排序等。
- 冒泡排序:通過重復遍歷要排序的數列,比較相鄰元素的值,若發現逆序則交換,直到沒有逆序為止。時間復雜度為O(n^2),空間復雜度為O(1)。
- 選擇排序:每次從未排序部分選擇最小(或最大)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時間復雜度O(n^2),空間復雜度O(1)。
- 插入排序:將每個新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適當位置。時間復雜度O(n^2)(最壞情況),空間復雜度O(1)。
- 快速排序:選擇一個基準元素,通過一趟排序將待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以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時間復雜度為O(n
log n),空間復雜度為O(log n)(遞歸棧空間)。- 歸并排序:采用分治法,將數組分成兩半,遞歸排序后合并。時間復雜度O(n log n),空間復雜度O(n)(需要額外空間合并)。
2. 搜索算法
- 搜索算法:在數據集中查找特定元素。常見的搜索算法有線性搜索和二分搜索等。
- 線性搜索:從數據集的第一個元素開始,依次比較每個元素,直到找到目標元素或搜索完整個數據集為止。時間復雜度為O(n),空間復雜度為O(1)。
- 二分搜索:要求數據集必須是有序的,通過不斷將搜索范圍減半來查找目標元素。時間復雜度為O(log n),空間復雜度為O(1)。
3. 遞歸算法
- 遞歸算法:函數調用自身來解決問題的編程技巧。遞歸通常用于分治法、樹和圖的遍歷等。
- 斐波那契數列:通過遞歸調用自身來計算斐波那契數列的第n項。時間復雜度為O(2^n),空間復雜度為O(n)(遞歸棧空間)。
- 階乘:通過遞歸調用自身來計算一個數的階乘。時間復雜度為O(n),空間復雜度為O(n)(遞歸棧空間)。
4. 動態規劃
- 動態規劃:解決最優化問題,通過將問題分解為子問題,并記錄子問題的解以避免重復計算。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依具體問題而定,但通常較低于樸素遞歸解法。
5. 貪心算法
- 貪心算法:在每一步選擇中都采取最好或最優(即最有利)的選擇,從而希望能夠導致結果是全局最好或最優的算法。時間復雜度依具體問題而定。
6. 分治算法
- 分治算法:
將問題劃分為幾個規模較小的子問題分別解決,然后將子問題的解合并得到原問題的解。快速排序和歸并排序是分治算法的典型例子。
7. 回溯算法
- 回溯算法:通過搜索所有可能的候選解來找出所有解的算法。如果候選解被確認不是一個解(或者至少不是最后一個解),回溯算法會通過在上一步進行一些變化來丟棄該解,即“回溯”并嘗試另一個可能的候選解。時間復雜度通常很高,因為需要探索所有可能的解空間。
8. 圖論算法
- 圖論算法:
- 深度優先搜索(DFS):
用途:用于圖的遍歷或路徑查找。
時間復雜度:O(V+E),其中V是頂點數,E是邊數。
空間復雜度:O(V)(遞歸棧空間)。- 廣度優先搜索(BFS):
用途:用于圖的遍歷或最短路徑查找(無權圖)。
時間復雜度:O(V+E)。
空間復雜度:O(V)(隊列空間)。- Dijkstra算法:
用途:用于計算單源最短路徑(有權圖)。
時間復雜度:O(V^2)(樸素實現)或O((V+E) log V)(優先隊列實現)。
空間復雜度:O(V)。
最小生成樹算法:- Prim算法:
用途: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樹。
時間復雜度:
使用鄰接矩陣:O(V^2)。
使用斐波那契堆等數據結構:O(E log V)。
空間復雜度:根據具體實現而定,通常與頂點數和邊的數量相關。- Kruskal算法:
用途: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樹。
時間復雜度:O(E log E),其中E是邊的數量。
空間復雜度:O(E)(存儲邊)和O(V)(并查集數據結構)。- Floyd-Warshall算法:
用途:用于計算所有頂點對之間的最短路徑(有權圖)。
時間復雜度:O(V^3),其中V是頂點數。注意這里的復雜度是立方,與上述算法不同。
空間復雜度:O(V^2)(存儲距離矩陣)。
9. 字符串算法
- 字符串算法:
- KMP算法:用于字符串匹配,時間復雜度O(n+m),其中n和m分別是文本和模式的長度。空間復雜度O(m)。
- Rabin-Karp算法:基于哈希的字符串匹配算法,時間復雜度平均O(n+m),最壞O(n*m)。空間復雜度O(1)(不考慮哈希表)。
4.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
1. 時間復雜度
- 時間復雜度:是指算法運行時間隨輸入規模增長的變化情況。常見的時間復雜度包括常數時間O(1)、線性時間O(n)、對數時間O(log n)、線性對數時間O(n log n)、平方時間O(n2)、立方時間O(n3)和指數時間O(2^n)等。
2. 空間復雜度
- 空間復雜度:是指算法運行時所需的存儲空間隨輸入規模增長的變化情況。空間復雜度主要衡量算法在運行過程中臨時占用存儲空間的大小。 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問題的需求和約束條件,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以優化程序的性能。同時,也需要關注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以確保程序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運行。
總結
提示:這里對文章進行總結:
例如: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本文簡單介紹數據結構與算法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