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易于人閱讀和編寫,同時也易于機器解析和生成。它基于JavaScript編程語言的一個子集,但JSON是獨立于語言的,很多編程語言都支持JSON格式數據的生成和解析。
在Python 3中,可以使用json
模塊來對JSON數據進行編解碼。這個模塊包含了兩個主要的函數:json.dumps()
用于將數據進行編碼,而json.loads()
用于將數據進行解碼。在編解碼過程中,Python的原始類型與JSON類型會相互轉換。例如,Python中的dict
類型會轉換為JSON中的object
類型,list
和tuple
類型會轉換為array
類型,而str
、int
、float
等類型也有相應的轉換。
JSON的語法規則包括:名稱必須用雙引號來包括,值可以是雙引號包括的字符串、數字、true、false、null、JavaScript數組或子對象,數據在name/value中,數據間用逗號分隔,花括號保存對象,方括號保存數組。
JSON的數據類型包括對象(Object)和數組(Array)。對象在JSON中由花括號括起來,內部由一系列鍵值對組成,鍵值對之間用逗號分隔。鍵是一個字符串,必須用雙引號括起來,而值可以是字符串、數字、布爾值、數組、對象或null。數組在JSON中由中括號括起來,內部由一系列值組成,這些值之間用逗號分隔。數組中的值可以是任何類型,包括字符串、數字、布爾值、數組、對象或null。JSON還允許對象和數組之間互相嵌套,從而構造出復雜的數據結構。
通過使用json
模塊,可以輕松地在Python中進行JSON數據的編碼和解碼,以及相關的文件操作。這對于處理數據交換和存儲非常實用,尤其是在前端和后端進行數據交互時【0?source】【1?source】【3?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