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二級管、三極管、MOS管
- 1、二級管
- 1.1肖特基二極管和硅二極管選型比較
- 1.2到底是什么決定了二極管的最高工作頻率?
- 1.3二極管結電容和反向恢復時間都是怎么來的
- 1.4肖特基二極管的工作原理
- 1.5為什么要用肖特基二極管續流?
- 2、三極管
- 2.1三極管工作原理分析
1、二級管
1.1肖特基二極管和硅二極管選型比較
?肖特基二極管的優勢主要在速度和壓降,對這兩個沒要求的場景,那自然選擇更便宜的由硅構成的二極管。
- 二極管導通電壓
?提起二極管導通電壓,估計腦子里面都是0.7V,形成這個印象其實并不好,有4 點原因。
?1、這個0.7V,說的是硅二極管,肖特基二極管要更低。
?我們經常使用二極管串聯在電源支路上面,防止倒灌。那你擔心過二極管上面壓降太大嗎?
?在對壓降有要求的地方,可能用的就是肖特基二極管,它的壓降有多低呢?
?以英飛凌的BAT60BE237 為例子吧,我截個圖給大家看看。
?通過10mA 的電流,壓降才0.24V。
?對于一些小電流防倒灌的場合,電壓不能下降太多,肖特基二極管就比較實用了。如果工作電流更小,可能壓降才零點一幾伏。
?所以,不要看到個電路中串了個二極管,就覺得這個壓降是0.7V。
?2、導通電壓門限,這本身就是個模糊的定義
?我們知道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是對數關系,那到底是通過1mA 電流時看作開始導通,還是10mA?100mA?
?3、導通電壓有時會到1V 以上,不同型號也相差比較大
?總會有用到大電流的時候,其實也不用太大,1A 就行。這時硅構成的二極管,它導通電壓其實一般都到1V 左右了。
?下圖是DIODES 品牌的超快恢復二極管系列,可以看到1A 時,導通電壓在1V 以上,其中耐壓600V以上的二極管導通電壓都到了1.7V。
?4、發光二極管導通壓降差異更大
?發光二極管也是二極管,不過它的區別就更大了。
?發光二極管有多種顏色,他們的導通電壓都不相同:例如紅色為2V 左右、藍色約2.8V 左右等等。
?所以,在腦子里面形成潛意識,二極管導通電壓為0.7V,非常不好。 - 二極管漏電流
?這個參數,值得一提的是,肖特基二極管的漏電流,是硅二極管的100 倍左右。
?還有一點就是,漏電流與溫度有很大的關系。溫度越高,漏電流越大。
?硅二極管溫度越高,漏電流越大,是原因硅二極管的漏電流是由少子決定的,溫度越高,本征激發越強烈,少子濃度會升高,所以漏電流就越大了。
?下面對比下某肖特基二極管和硅二極管的漏電流大小。
?可以看到,肖特基二極管漏電流較大,在100 攝氏度時甚至到了5mA。
?與此同時,漏電流的大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125℃是25℃的幾十倍。
?其它幾個參數簡單提下
?反向恢復時間:實際應用中的二極管,在電壓突然反向時,二極管電流并不是很快減小到0,而是會有比較大的反向電流存在,這個反向電流降低到最大值的0.1 倍所需的時間,就是反向恢復時間。
?工作頻率:由反向恢復時間決定的。
?耐壓:記住肖特基二極管耐壓值,很難做高就行吧,一般不超過100V,當然,更高的也有,這里只說常見的。而硅二極管可以做很高。
1.2到底是什么決定了二極管的最高工作頻率?
?估計有不少人會回答是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間Trr,也有人會說是二極管結電容,那到底誰是對的呢?
?或者說都一樣,反向恢復時間由結電容決定?
?結電容Cj or 反向恢復時間Trr
?到底什么決定了二極管的最高工作頻率,我們暫且不論,不過需要知道的是,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時間和結電容不是一回事,反向恢復時間絕不能等同于二極管手冊中結電容的充放電時間。
- 結電容
?二極管會存在寄生電容,這個電容主要就是結電容,這是簡單的二極管模型。
- 反向恢復時間
?實際應用中的二極管,在電壓突然反向時,二極管電流并不是很快減小到0,而是會有比較大的反向電流存在,這個反向電流降低到最大值的0.1 倍所需的時間,就是反向恢復時間。
?一般廠家的二極管會給出結電容和反向恢復時間Trr 的參數,我們現在來對比一下4 種不同類型的二極管參數。
?分別為肖特基二極管,超快恢復二極管,快恢復二極管,普通二極管。
?為了讓結果更有說服力,我們保證4 種二極管的生產廠家,耐壓,封裝,最大工作電流一致。這里選擇廠家為DIODE 美臺半導體,最大反向耐壓都為100V,封裝都是SMA,最大工作電流為1A。
?型號分別是:
?肖特基二極管:B1100-13-F
?超快恢復二極管:US1B-13-F
?快恢復二極管:RS1B-13-F
?普通二極管:S1B-13-F
?這幾個二極管參數截圖如下:
?肖特基二極管的結電容是這里面最大的。肖特基二極管的工作頻率不是最高的嗎?怎么結電容反而是最大的?
?雖然規格書手冊中,沒有列出來肖特基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時間,但是我們應該都知道,它的反向恢復時間是最小的。
?嚴格來說,肖特基二極管本身的工作原理與硅二極管是不一樣的,它是不存在反向恢復時間的。只是畢竟有寄生電容的存在,所以工作頻率也有一個上限
?我們知道,這幾種二極管的最高工作頻率順序是下面這樣的
?而現在我們知道,它們的結電容,肖特基是最大的,為80pF。其它三個二極管差不多,為10pF-20pF,但是反向恢復時間相互之間差了一個數量級。
?另外,我們假設反向恢復時間就是結電容的充電時間,我們可以計算下充滿結電容需要的時間是多長。
?以快恢復二極管RS1B-13F 為例,其結電容是15pF,反向恢復電流如下圖(規格書中提取的)。平均反向電流大概是0.5A,那么將15pF 從0V 充到-50V 的時間很容易計算出來,是1.5ns,這比實際的反向恢復時間150ns 短很多。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反向恢復時間的長短,不是由二極管手冊標注的那個結電容決定的。
?其實很容易想到:
?1、如果結電容太大,工作頻率高不了。因為頻率越高,電容的阻抗越低,信號都從電容直接過去了,二極管失去了反向截止的作用。
?2、如果反向恢復時間太大,工作頻率也高不了。因為頻率越高,電壓翻轉越快,反偏之后反向電流還沒恢復,電壓又變了,二極管也失去了反向截止的作用。
?所以,總的來說,結電容和反向恢復時間,都會影響二極管的最高工作頻率。具體由誰決定,那看誰的影響更大。
?肖特基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時間很短,所以其工作頻率由結電容決定。
?硅二極管,其反向恢復時間的影響遠大于結電容的影響,結電容一般也就幾十pF,因此其最高工作頻率由反向恢復時間決定。
?而與此同時,我們知道,肖特基二極管與硅二極管相比,肖特基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頻率。
?反向恢復時間并不是手冊標注的結電容的充放電時間。
1.3二極管結電容和反向恢復時間都是怎么來的
- 結電容
?二極管是兩個管腳的器件,兩個管腳會形成電容,不過這個電容很小,相比結電容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了。
?那結電容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所有的道理,其實都在PN 結里面,我們稍稍深入了解下PN 結,答案就出來了。
?結電容有兩種,分別是勢壘電容和擴散電容。
- 勢壘電容
?我們知道,P 區空穴多,N 區電子多,因為擴散,會在中間形成內建電場區。N 區那邊失去電子帶正電荷,P 區那邊得到電子帶負電荷。
?當給PN 結加上穩定的電壓,那么穩定后,內建電場區的厚度也會穩定為一個值,也就是說內部電荷一定。如果PN 結上的電壓向反偏的方向增大,那么內建電場區厚度也增加,即內部電荷增多。反之,如果電壓減小,那么內部電荷減少。
?這樣一看,不就和電容充放電現象一樣嗎?
?PN 結兩端電壓變化,引起積累在中間區域的電荷數量的改變,從而呈現電容效應,這個電容就是勢壘電容。
?上面是對結電容的理解,那么這個結電容大小等于多少呢?如下圖
?我們知道,勢壘寬度,也就是內建電場區的寬度,是與電壓相關的。所以說,不同的電壓下,勢壘電容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所以,當你隨意翻開某二極管的規格書,你看到的結電容參數,它會指定測試條件。通常這個條件是1MHz,電壓為-4V(反偏)。
?事實表明,二極管在反偏時,勢壘電容起主要作用,而正偏時,擴散電容起主要作用。下面看看擴散電容。
- 擴散電容
?相比與勢壘電容,擴散電容要更難以理解。
?擴散電容:當有外加正向偏壓時,在p-n 結兩側的少子擴散區內,都有一定的少數載流子的積累,而且它們的密度隨電壓而變化,形成一個附加的電容效應,稱為擴散電容。
?當PN 結加上正向電壓,內部電場區被削弱,因為濃度差異,P 區空穴向N 區擴散,N 區的電子向P區擴散。
?擴散的空穴和電子在內部電場區相遇,會有部分空穴和電子復合而消失,也有部分沒有消失。沒有復合的空穴和電子穿過內部電場區,空穴進入N 區,電子進入P 區。
?進入N 區的空穴,并不是立馬和N 區的多子-電子復合消失,而是在一定的距離內,一部分繼續擴散,一部分與N 區的電子復合消失。
?顯然,N 區中靠近內部電場區處的空穴濃度是最高的,距離N 區越遠,濃度越低,因為空穴不斷復合消失。同理,P 區也是一樣,濃度隨著遠離內部電場區而逐漸降低。總體濃度分布如下圖所示。
?當外部電壓穩定不變的時候,最終P 區中的電子,N 區中的空穴濃度也是穩定的。也就是說,P 區中存儲了數量一定的電子,N 區中存儲了數量一定的空穴。如果外部電壓不變,存儲的電子和空穴數量就不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穩定存儲了一定的電荷。
?但是,如果電壓發生變化,比如正向電壓降低,電流減小,單位時間內涌入N 區中的空穴也會減小,這樣N 區中空穴濃度必然會降低。同理,P 區中電子濃度也降低。所以,穩定后,存儲的電子和空穴的數量想比之前會更少,也就是說存儲的電荷就變少了。
?這不就是一個電容嗎?電壓變化,存儲的電荷量也發生了變化,跟電容的表現一模一樣,這電容就是擴散電容了。
?那這個電容大小是多少呢?
?擴散電容隨正向偏壓按指數規律增加。這也是擴散電容在大的正向偏壓下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如上圖,二極管的電流也與正向偏壓按指數規律增加,所以,擴散電容的大小與電流的大小差不多是正比的關系。
- 為什么是少數載流子的積累呈現電容效應?多子不行嗎?
?少數載流子,指的是N 區中的空穴,P 區中的電子。要知道,N 區中有更多的電子,就因為P 區中的空穴擴散到N 區,N 區就帶正電了嗎?
?假如沒有擴散作用,N 區中電子是多子,且電子帶負電,但是整個N 區是電中性的,因為N 區是硅原子和正五價原子構成,它們都是中性的。同理P 區中空穴是多子,整體也是電中性的。
?現在將N 區和P 區放到一起,并加上正電壓,就有了正向電流。N 區的電子向P 區移動,P 區的空穴向N 區移動,如果電子和空穴都在交界處復合消失,那么N 區和P 區還是電中性的。
?但事實是,電子和空穴有的會擦肩而過,電子會在沖進P 區,空穴也會沖進N 區。盡管P 區有很多空穴,電子進入后也不會馬上和空穴復合消失,而是會存在一段時間。這時如果我們看P 區整體,它不再是電中性了,它有了凈電荷。電荷數量就是還沒有復合的電子數量,也就是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同理,N區也有凈電荷,為少數載流子空穴的數量。
?所以說,擴散電容是少數載流子的積累效應。
?事實表明,PN 結正偏的時候,結電容主要是擴散電容,PN 結反偏的時候,結電容主要是勢壘電容。
- 反向恢復時間
?由PN 結構成的二極管都會有一個trr 的參數,這個參數就是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時間。
?從上一節內容我們知道,trr 這個參數決定了二極管的最高工作頻率。
?那反向恢復時間到底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個圖
?在t<0 時,二極管接正向電源,正向電流為(Vf-Va)/Rf。
?可以想象,此時PN 結處充斥的很多的載流子,也就是存儲了很多的電荷。
?如果我們開啟上帝視角,會發現,整個PN 結,包括內建電場區,到處都有載流子存在。也就是說,現在整個PN 結相當于是良導體,如果電源迅速反向,電流也是可以迅速反向的。
?在t=0 時,二極管接反向電源,但是此時PN 結正偏的特性不會馬上改變。
?為什么PN 結的正偏特性不會改變呢?
?可以這么看,PN 結反偏時內建電場區是基本沒有電荷的,很明顯,現在存了很多電荷,不把這些電荷搞掉,正偏特性不會變化的。也可以理解為是結電容導致電壓不能突變,電荷沒放完,結兩端的電壓就不會變反向。
?與此同時,因為存儲了大量電荷,此時PN 結可以看成良導體,電流立馬反向,反向電流為(Vr+Va)/Rr。
?不過需要注意,這時電流的成因是少數載流子反向運動的結果,隨著時間推移,少數載流子數量是越來越少的。
?在t=ts 時,PN 結中心處少數載流子被消耗光了,此時PN 結的內建電場區開始建立,二極管開始恢復阻斷能力。在這之后,P 區和N 區剩余的載流子已經不能反向運動了,因為中間斷了。不過,P 區和N區還有剩余的載流子存在,并不為0,幾個時刻的載流子濃度分布如下圖。
?在t>ts 之后,中間被阻斷,那是不是整體電流就立馬下降到0 呢?其實不是的,電流還是存在的,因為P 區和N 區各自剩余的少數載流子并沒有達到熱平衡,最終會復合消失,這個復合會產生電流。
?這個可能不好理解,中間都斷了,不允許電荷穿過,怎么還能有電流呢?
?P 區剩余的少數載流子是電子,前面說過,這導致P 區整體看起來帶負電。復合完成之后,P 區整體是不帶電的,這些電荷必然是慢慢回到了電源,那自然就有了電流。
?這類似于電容充放電會形成電流,電容充放電時,兩極板中間絕緣,也不會有電荷移動。
?所以,盡管中間阻斷了,也還是有電流的,只有當重新達到熱平衡,復合電流才會為0。
?整個過程,電源電壓,二極管兩端電壓,反向電流的波形圖如下所示,圖中的trr 就是反向恢復時間
?如果上網多看看的話,我們有時也會看到這樣的圖,二極管反向電流最大值的地方并不是平的,并且二極管兩端電壓會出現反向尖峰。
?那到底哪個圖是對的呢?
?其實,這個差異,僅僅只是電路的不同。如果看明白前面說的二極管反向恢復電流的形成過程,這個圖也就能理解了。
?前面畫的波形,我們的電路中串聯有電阻,當沒有這個電阻的時候,或者說電阻很小的時候。反向電流會非常大,而從正向電流變為反向電流,這需要時間,這會導致di/dt 非常大。此時,電路中的電感就不能忽略了,因為有電感的存在,導致二極管兩端會存在比電源還大的電壓,也就是反向電壓尖峰。
?整個過程如下:
?在t<0 時,電感有正向的電流。
?在t=0 時,電源突然反向,因為二極管內部充滿電荷,此時相當于導體,所以壓降很小,這導致反向電壓全都落在了電感上面,因此電流以斜率為di/dt=(Vr+Va)/L 下降。
?在t=ts 時,二極管開始恢復阻斷能力,此時電流達到最大,隨后反向電流會下降。
?在t>ts 后,二極管的電流為復合電流,隨著載流子越來越少,電流也越來越小。此時電感會阻礙電流變小,因此會產生反向感應電壓,這會導致在二極管兩側的反向電壓比電源電壓還大,也就是會出現反向電壓尖峰Vrm。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復合電流基本為0 了,電感電壓也就基本為0 了,此時二極管兩端電壓也就等于電源電壓Vr。
?總的來說,反向恢復時間就是正向導通時PN 結存儲的電荷耗盡所需要的時間。
?因此,就很容易明白下面這些:
?1、反向電源電壓越小,反向恢復電流越小,電荷耗盡越慢,反向恢復時間越長。
?2、正向電流越大,存儲的電荷越多,耗盡時間越長,反向恢復時間越長。
?3、半導體材料的載流子復合效率越低,壽命越長,電荷耗盡時間越長,反向恢復時間越長。
1.4肖特基二極管的工作原理
- 肖特基二極管的工作原理
?肖特基二極管,本質上就是金屬和半導體材料接觸的時候,在界面半導體處的能帶彎曲,形成了肖特基勢壘。
?通俗理解就是金屬和半導體(一般是N 型的)接觸的時候,電子會從半導體跑到金屬里面去。半導體失去電子,就會帶正電,形成空間電荷區(不可移動的正離子構成),這個空間電荷區會阻止電子繼續移動,也就形成了肖特基勢壘。
?當在這個勢壘上面加上正向電壓(金屬電壓>半導體電壓),那么半導體和金屬之間的勢壘就降低了。如此一來呢,電子就會從半導體流向金屬,從而形成正向電流。
?反之,當加上反向電壓,勢壘被加大,電流基本為0,也就是說反偏截止了。
?估計會有疑問:擴散不是從濃度高向濃度低的方向擴散?怎么會是金屬失去電子呢?金屬的自由電子那么多,搞錯了?
?這么理解吧,一個金屬塊,里面有很多自由電子,我們稱它們“自由”,說的是它們在這個金屬塊里面可以自由的移動,只有加一點點電壓,電子就能在金屬塊內運動。
?但是如果想讓它們脫離金屬,飛到真空中去,這個應該是挺難的吧。難歸難,就有一個參數衡量到底有多難,那就是功函數。
?功函數也叫逸出功,就是把電子從固體內部弄到外部去,所需的最少的能量。
?事實表明,這個能量,金屬要比半導體(半導體稱為電子親合能)要大。所以,電子更難脫離金屬,而半導體相對容易一點。
?因此,金屬與半導體搞到一起的時候,是金屬得到電子。
?P 型半導體,N 型半導體,里面其實絕大多數都是硅,只是摻雜了少許雜質,它們的主要特性沒有變化,就是硅晶體,可以看作是同一種材料。
?而金屬和半導體,它們完全是兩種材料,得失電子就要考慮逸出功。
?其實,P 型半導體和N 型半導體,我們也是可以考慮逸出功的。只不過它們可以看作是一種材料,逸出功是一樣的,也就是沒有影響,所以一般也就不提了,主要考慮擴散作用了。
?問題又來了:你說金屬與半導體接觸會形成肖特基二極管,那我們實際用的PN 結二極管,焊接的兩個管腳是金屬導體吧,而里面又是半導體。
所以肯定有金屬和半導體接觸吧,怎么沒聽說形成了肖特基二極管?
?這里呢,需要說明一下,金屬與半導體相接觸,并不是一定會形成二極管。
?在N 型半導體摻雜很高的時候,形成的勢壘會非常的薄,這時的電子呢,可以通過隧道效應直接就穿過這個薄的勢壘了。
?這時候,這個勢壘就相當于是一個低阻值的電阻了,沒有二極管的整流特性。這種接觸稱為歐姆接觸。
?而摻雜低的時候,形成的勢壘相對較寬,電子就不能因為隧道效應越過勢壘區了,這時候會形成二極管,這種金屬-半導體接觸就叫肖特基接觸。
2. 肖特基二極管為什么速度快
?都知道肖特基二極管比普通的二極管的速度更快,那為什么呢?
?通過我們前面的文章知道,普通二極管的速度慢,其原因就是因為有反向恢復時間,而反向恢復時間是因為少數載流子的存儲作用導致的。
?而從肖特基二極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它只有一種載流子,那就是電子,也是多子。
?所以就不存在反向恢復時間了,或者說反向恢復時間很短吧。
1.5為什么要用肖特基二極管續流?
?我們來看一個問題:
?為什么開關電源中,一般用肖特基二極管續流,不用快恢復二極管呢?
?答案主要有兩點:
?一是肖特基二極管導通電壓更低。
?二是肖特基二極管速度更快,反向恢復時間更小。
?如此一來,使用肖特基二極管肯定損耗是更小的,溫度更低,也不會燙成狗,這樣整個開關電源效率也更高。
?結合實例,對比肖特基和快恢復二極管兩者的差異。
?這次我們重點關注圖中的二極管,當然了,這個二極管一般使用肖特基二極管,圖中使用的是MBR735,也是一個肖特基二極管。
?我們看一下二極管的電流和電壓波形,如下圖:
?可以看到,這個肖特基二極管的導通時間是0.5V 左右。
?另一方面,二極管在導通到截止切換時,電流有一個向下的脈沖,峰值可以達到-1.2A,這個是反向電流。
?也就是說,二極管存在反向導通的時間,并不能在電壓反向時馬上截止。
?我們把下沖拉開看看,如下圖:
?大的負電流持續的時間大概是2ns 左右,在6ns 時電流完全降低到0。
- 為什么會有這個負電流呢?
?這是因為肖特基二極管存在結電容,這個結電容大概是200pF 左右,比硅二極管要大(硅一般是20pF 左右,這里的數值僅供參考,不同二極管不同),電容電壓發生變化,自然會有充放電發生,就形成了電流。
?也有個說法是肖特基二極管也存在反向恢復時間,只不過很短,小于10ns。
?不過我的看法是肖特基是不存在反向恢復時間的,因為反向恢復時間一般認為是少數載流子的存儲效應導致的,而肖特基二極管是由肖特基結構成的,不存在少子。但是肖特基二極管它存在結電容,而且這個結電容比硅二極管要大,這個結電容引起的效果有點像是反向恢復時間。
?總之意思大概就是,肖特基二極管的反向電流會比較小,持續時間也會比較短。
?以上是肖特基二極管的情況,下面看看超快恢復二極管。
?換為超快恢復二極管
?電路只將二極管換成了超快恢復二極管MURS320。
?從它的手冊里面可以知道,反向恢復時間最大是35ns,這在二極管中這已經是相當小的。我們也看一下它的電流和電壓波形。
?可以看到,導通電壓要更高一些,是0.7V 左右。這個下沖就更明顯了,直接達到了-38A 左右,有點嚇人。
?我們也把下沖拉開看看。
?可以看到,持續的時間大概是5ns 左右。這里可能有一個疑問:前面不是說這個管子反向恢復時間是35ns 左右嗎?怎么現在這么小?
?我的想法是,反向恢復時間是在一定條件下測試的,反向電流是有限制的,如下圖:
?而我們這個boost 電路,肯定跟這個測試電路是不同的,在反向時,并沒有什么別的器件能阻礙反向電流,所以反向電流會比較大。
?并且,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間,就是正向導通時PN 結存儲的少數載流子電荷耗盡所需要的時間。
?反向截止之前,正向電流一定,那么存儲的電荷就一定。截止切換時,反向電流越大,那么存儲的電荷消耗得就越快,進而導致持續的時間越短,所以我們看起來的反向恢復時間與二極管手冊里面有較大區別。
- 超快恢復換成普通硅二極管會怎么樣?
?結果是:換成普通硅二極管之后,這個boost 直接工作異常,輸出電壓不對了,直接gg。
?原因想想也很簡單,普通硅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時間都到了us 級別了,開關頻率300Khz,周期就是3.3us,半個周期是1.67us,在這個頻率下,二極管基本可以看作是一直導通了。
2、三極管
2.1三極管工作原理分析
?
?
?
?
?
?
e = - d φ d t \frac{dφ}{dt} dtdφ? = -L d i d t \frac{di}{dt} dtdi?
w = 1 L C \frac{1}{\sqrt LC } L?C1?
A B → \overrightarrow{AB} AB
∫ \int ∫
L C \sqrt LC L?C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