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一、選擇題。
二、填空題。
三、名詞解釋。
四、簡答題。
前言:
這個自動標題自己帶了序號,一開始想全部選項和題號都改過來的,結果一看一百多個全是,懶得改了
一、選擇題。
1、廣域網覆蓋的地理范圍從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網主要使用( B )。
A、報文交換技術 B、分組交換技術 C、文件交換技術 D、電路交換技術
2、數據鏈路層中的數據塊常被稱為( C )。
A、信息
B、分組
C、幀
D、比特流
3、關于TCP/IP的IP層協議描述不正確的是( D )。
A、是點到點的協議
B、不能保證IP報文的可靠傳送
C、是無連接的數據報傳輸機制
D、每一個IP數據包都需要對方應答
4、以下哪項不是IP路由器應具備的主要功能( C )。
A、轉發所收到的IP數據報
B、為需要轉發的IP數據報選擇 佳路徑
C、分析IP數據報所攜帶的TCP內容
D、維護路由表信息
5、標準TCP不支持的功能是( D )。
A、可靠數據傳輸
B、全雙工通信
C、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D、組播通信
6.IP地址為224.0.0.11屬于( D )地址。
A、A 類 B、B類 C、C類 D、D類
7.高層互連是指傳輸層及其以上各層協議不同的網絡之間的互連。實現高層互連的設備是(D )。
A、中繼器
B、網橋
C、路由器
D、網關
8、 IEEE802.3標準的以太網的物理地址長度為( C )。
A、8bit
B、32bit
C、48bit
D、64bit
9、 關于WWW服務,以下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D )。
A、WWW服務采用的主要傳輸協議是HTTP
B、WWW服務以超文本方式組織網絡多媒體信息
C、用戶訪問Web服務器可以使用統一的圖形用戶界面
D、用戶訪問Web服務器不需要知道服務器的URL地址
10、下列協議不屬于應用層協議的是( C )。
A、HTTP(超文本)
B、FTP (文件傳送)
C、ICMP (網際控制報文,網絡層)
D、SMTP(郵件傳送協議)
11、郵件服務器之間傳遞郵件通常使用( B )協議。
A、HTTP
B、SMTP
C、SNMP
D、TELNET
12、一個網吧將其所有的計算機連成網絡,這網絡是屬于( C )。
A、廣域網
B、城域網
C、局域網
D、吧網
13、( D )不是一個網絡協議的組成要素之一。
A、語法
B、語義
C、同步
D、體系結構
14、在按OSI標準建造的網絡中具有路徑選擇功能的唯一層次是( C )。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絡層D、傳輸層
15、在下列傳輸介質中,不受電磁干擾或噪聲影響的是( D )。
A、雙絞線
B、通信衛星
C、同軸電纜
D、光纖光纖可分為兩種: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MMF)。
16、下面對局域網特點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
A、局域網拓撲結構規則
B、可用通信介質較少
C、范圍有限、用戶個數有限
D、誤碼率低
17、在局域網拓撲結構中:所有節點都直接連接到一條公共傳輸媒體上(不閉合),任何一個節點發送的信號都沿著這條公共傳輸媒體進行傳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節點接收。這種網絡結構稱為( B )。
A、星形拓撲
B、總線型拓撲
C、環形拓撲
D、樹形拓撲
18、在( A )協議中,一個站點有數據要發送時,首先偵聽信道:若信道為空,則可以發送;若信道為忙,則等待一隨機長的時間,重新開始偵聽。
A、l-堅持CSMA
B、非堅持CSMA
C、P-堅持CSMA
D、傳遞輪詢
19、有10臺計算機建成10Mbps以太網,如分別采用共享以太網和交換以太網技術,則每個站點所獲得的數據傳輸速率分為( C )。
A、10Mbps和10Mbps
B、10Mbps和1Mbps
C、1Mbps和10Mbps
D、1Mbps和1Mbps
20、下面對虛擬局域網VLAN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
A、虛擬局域網是一種全新局域網,其基礎是虛擬技術
B、虛擬局域網是一個邏輯子網,其組網的依據不是物理位置,而是邏輯位置
C、每個虛擬局域網是一個獨立的廣播域
D、虛擬局域網通過軟件實現虛擬局域網成員的增加、移動和改變
21、在Internet中,路由器可連接多個物理網絡,此時的路由器( C )。
A、具有單一的IP地址
B、具有多個IP地址,但各IP地址與各物理網無關
C、有多個IP地址,每個IP地址與各相連的物理網中具有相同網絡號,并占用一個主機號
D、具有多個IP地址,每個IP地址只在某個物理網中占用多個主機號
22、IP地址200.64.32.65的主機號是( D )。
A、200.64
B、32.65
C、200.64.32
D、65
23.在ARP協議中,通常情況下( A )說法是錯誤的。
A、高速緩存區中的ARP表是由人工建立的
B、高速緩存區中的ARP表是由主機自動建立的;
C、高速緩存區中的ARP表是動態的;
D、高速緩存區中的ARP表保存了主機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關系。
24、屬于傳輸層協議的是( C )。
A、IP
B、ARP
C、TCP
D、RARP
25、屬于應用層協議的是( C )。
A、IP
B、ARP
C、HTTP
D、RARP
26、交換機和網橋運行在OSI模型的哪一層?( B )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絡層
D、應用層
27、將幀從除入站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發送出去被稱為( B )。
A、過濾
B、泛洪
C、學習
D、指定端口
28、在計算機網絡中,網橋( B )。
A、不隔離沖突,也不隔離廣播
B、只隔離沖突,但不隔離廣播
C、既隔離沖突,也隔離廣播
D、以上選項都不對
29、下面哪一種協議不屬于內部路由協議?( D )
- RIP
- IGRP
- OSPF
- BGP
- 下面哪個IP地址是保留地址,可在內部網絡使用?( B )
A、0.0.0.0
B、10.14.12.16
C、127.0.0.1
D、255.255.255.255
- 哪種NAT類型可以實現一對多的地址映射?( C )
A、靜態NAT B、動態NAT
- 重載
- 以上選項都不行
32、在使用TCP/IP協議的網絡中,當計算機之間無法訪問或與Internet連接不正常時,在DOS 狀態下,我們常常使用( A )命令來檢測網絡連通性問題。
- Ping
- Dir
- IP
- List
33、DHCP服務器的作用是( A )。
- 自動分配IP地址等配置
- 域名解析
- 解析IP地址
- 實現遠程管理
34、要實現動態IP地址分配,網絡中至少要求有一臺計算機的網絡操作系統中安裝( B )。
- DNS服務器
- DHCP服務器
- IIS服務器
- PDC主域控制器
35、IIS服務器使用哪個協議為客戶提供Web瀏覽服務( B )。
- FTP
- HTTP C、SMTP D、NNTP
36、下列哪個IIS服務提供郵件傳輸服務?( B )
A、SNMP B、SMTP
C、MAIL D、HTTP
- 默認Web站點的TCP端口號的默認值是( B )。
A、21 B、80
C、8080
D、0
- FTP服務默認設置( B )端口用于監聽FTP客戶機的連接請求,在整個會話期間,該端口一直被打開。
A、20 B、21 C、25 D、80
- Web使用( A )協議進行信息傳送。
A、HTTP B、HTML
- FTP
- TELNET
40、哪種協議負責將MAC地址轉換成IP地址( D )?
A、TCP B、ARP C、UDP
D、RARP
41、在TCP/IP協議族中,UDP協議工作在( B )。
A、應用層 B、傳輸層 C、網絡層
D、網絡互聯層
42、TCP/IP體系結構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務分別為( D )。
A、鏈路層服務和網絡層服務 B、網絡層服務和傳輸層服務 C、傳輸層服務和應用層服務 D、傳輸層服務和網絡層服務
43、在TCP/IP協議中Telnet協議是在下列哪一層?( D )
- 網絡接口層
- 網間網層
- 傳輸層D、應用層
- TCP/IP協議應用層中http協議與傳輸層進行交換數據是通過( A )端口。
A、80
B、110
C、21
D、28
- IP協議實現信息傳遞依據的是( B )。
- URL
- IP地址
- 域名系統
- 路由器
46、關于TCP和UDP,以下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 )。
- TCP和UDP都是端到端的傳輸協議
- TCP和UDP都不是端到端的傳輸協議
- TCP是端到端的傳輸協議,UDP不是端到端的傳輸協議
- UDP是端到端的傳輸協議,TCP不是端到端的傳輸協議
47、TCP要經過( A )才能確定一個連接?
A、三次握手 B、請求信息 C、兩次握手 D、應答消息
48、以下有關UDP協議說法錯誤的是什么?( B )
- 提供無連接服務
- 提供可靠服務
- 提供端到端服務
- 工作在傳輸層
49、FTP協議是Internet常用的應用層協議,它通過調用傳輸層( B )協議提供服務?
A、UDP B、TCP C、ARP D、LLC
50、下面有關ARP協議說法錯誤的是什么?( BD )
- 采用動態聯編方式來解析對方物理地址
- 采用動態聯編方式來解析對方IP地址
- ARP請求消息以廣播的方式發送 D、ARP請求消息以組播的方式發送
51、下面有關ICMP協議說法錯誤的是?( C )
- 該協議工作在網絡層
- ICMP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差錯報告傳輸機制
- ICMP控制報文主要用于擁塞控制和路由控制
- Ping命令是利用ICMP請求/應答報文來測試目的的可達性
52、網絡層的數據單元是( D )。(重點)
A、比特 B、字節 C、幀
D、分組
53、雙絞線由兩根相互絕緣的、絞合成均勻的螺紋狀的導線組成,下列關于雙絞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
- 它的傳輸速率達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傳輸距離可達幾十公里甚至更遠
- 它既可以傳輸模擬信號,也可以傳輸數字信號
- 與同軸電纜相比,雙絞線易受外部電磁波的干擾,線路本身也產生噪聲,誤碼率較高
- 通常只用作局域網通信介質
54、HTTP的會話有四個過程,請選出不是的一個。( D )
- 建立連接
- 發出請求信息C、發出響應信息
D、傳輸數據
55、在ISO/OSI參考模型中,網絡層的主要功能是( B )。
- 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務,透明地傳送報文
- 路由選擇、擁塞控制與網絡互連
- 在通信實體之間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
- 數據格式變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
56、既可應用于局域網又可應用于廣域網的以太網技術是( D )。
- 以太網
- 快速以太網C、千兆以太網 D、萬兆以太網
57、交換機端口可以分為半雙工與全雙工兩類。對于100Mbps的全雙工端口,端口帶寬為( B
)。
A、100Mpbs B、200Mbps C、400Mpbs D、800Mpbs
58、要把學校里行政樓和實驗樓的局域網互連,可以通過( A )實現。
- 交換機
- MODEM
- 中繼器
- 網卡
59、以下哪一類IP地址標識的主機數量 多?( D )
A、D類 B、C類 C、B類 D、A類
60、子網掩碼中“1”代表( B )。
A、主機部分 B、網絡部分 C、主機個數
D、無任何意義
61、TCP/IP體系結構中與ISO-OSI參考模型的1、2層對應的是哪一層( A )。
- 網絡接口層
- 傳輸層
- 互聯網層
- 應用層
62、Internet的前身是( C )。(重點)
- Intranet
- Ethernet
- ARPAnet
- Cernet
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絡是ARPANET。
63、Internet的核心協議是( B )。
A、X.25
- TCP/IP
- ICMP
- UDP
64、服務與協議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錯誤的是( D )。
-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間通信的規則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接口提供的
-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所提供的服務
- 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 OSI將層與層之間交換的數據單位稱為協議數據單元PDU
(應該是服務數據單元SDU)P33、34
65、在TCP/IP的進程之間進行通信經常使用客戶/服務器方式,下面關于客戶和服務器的描述錯誤的是( C )。客戶/服務器(C/S)
- 客戶和服務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
- 客戶/服務器方式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 服務器是服務請求方,客戶是服務提供方
(客戶是服務請求方,服務器是服務提供方)P38
- 一個客戶程序可與多個服務器進行通信
66、在同一個信道上的同一時刻,能夠進行雙向數據傳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 單工
- 半雙工C、全雙工
D、上述三種均不是
67、局域網標準化工作是由( B )來制定的。
- OSI
- IEEE
- ITU-T
- CCITT
68、( C )代表以雙絞線為傳輸介質的快速以太網
A、10base5 B、10base2
- 100base-T
- 10base-F
69、局域網體系結構中( B )被劃分成MAC和LLC兩個子層。
-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D、運輸層
70、下面關于網絡互連設備敘述錯誤的是( C )。
- 在物理層擴展局域網可使用轉發器和集線器
-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局域網可使用網橋
- 以太網交換機實質上是一個多端口網橋,工作在網絡層
(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 路由器用來互連不同的網絡,是網絡層設備
71、分組的概念是在( C )層用到的。(重點)
-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D、傳輸層
72、幀中繼網是一種( A )。
A、廣域網 B、局域網
C、ATM網 D以太網
73、異步傳遞模式ATM采用稱為信元的( A )分組,并使用信道傳輸
- 定長,光纖
- 定長,雙絞線C、變長,雙絞線
D、變長,光纖
74、下面關于IP地址與硬件地址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 在局域網中,硬件地址又稱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 硬件地址是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網絡層和以上各層使用的
- IP地址不能直接用來進行通信,在實際網絡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必須使用硬件地址
- RARP是解決同一個局域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問題
(應該是地址解析協議ARP)P194
75、關于互聯網中IP地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
- 在同一個局域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網絡號必須是一樣的
- 用網橋互連的網段仍然是一個局域網,只能有一個網絡號
- 路由器總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IP地址
- 當兩個路由器直接相連時,在連線兩端的接口處,必須指明IP地址
76、關于因特網中路由器和廣域網中結點交換機敘述錯誤的是( C )。
- 路由器用來互連不同的網絡,結點交換機只是在一個特定的網絡中工作
- 路由器專門用來轉發分組,結點交換機還可以連接上許多主機
- 路由器和結點交換機都使用統一的IP協議路由器有路由器協議,路由器適應IP協議,二層交換機不支持IP(非IP協議族)協議,三層交換機支持。
- 路由器根據目的網絡地址找出下一跳(即下一個路由器),而結點交換機則根據目的站所接入的交換機號找出下一跳(即下一個結點交換機) 77、在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送的數據單位分別為( A )。
A、比特、幀、分組 B、比特、分組、幀 C、幀、分組、比特 D、分組、比特、幀物理層(比特bit),數據鏈路層(幀),網絡層(分組)。運輸層或傳輸層(報文)
78、關于無分類編址CIDR,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重點)
- CIDR使用各種長度的“網絡前綴”來代替分類地址中的網絡號和子網號
- CIDR將網絡前綴都相同的連續的IP地址組成“CIDR”地址塊
- 網絡前綴越短,其地址塊所包含的地址數就越少
32位的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網絡號+主機號。網絡前綴越短,說明網絡號的位數越少,則主機號的位數越多,即本地地址塊包含的地址數越多。
- 使用CIDR,查找路由表時可能會得到多個匹配結果,應當從匹配結果中選擇具有 長網絡前綴的路由因為網絡前綴越長,路由就越具體
79、下面關于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敘述錯誤的是( A )。
- 因特網采用靜態的、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動態
- RIP是基于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RIP選擇一個到目的網絡具有 少路由器的路由(短路由)
- OSPF主要特征是使用分布式鏈路狀態協議,所有的路由器 終都能建立一個鏈路狀態數據庫(全網的拓撲結構圖)
- BGP-4采用路徑向量路由選擇協議BGP所交換的網絡可達性信息是要到達某個網絡所要經過的自治系統序列
80、在TCP中,連接的建立采用( C )握手的方法。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81、下列協議屬于應用層協議的是( C )。
A、IP、TCP和UDP
B、ARP、IP和UDP
- FTP、SMTP和TELNET
- ICMP、RARP和ARP
ICMP、RARP和ARP是網絡層協議,IP也是網絡層協議。
TCP和UDP是運輸層(傳輸層)協議。
82、檢查網絡連通性的應用程序是( A )。
- PING
- ARP C、NFS D、DNS
83、下面協議中用于萬維網WWW傳輸控制的是( C )。
- URL
- SMTP C、HTTP D、HTML
84、在Internet域名體系中,域的下面可以劃分子域,各級域名用圓點分開,按照( D )。
A、從左到右越來越小的方式分4層排列 B、從左到右越來越小的方式分多層排列 C、從右到左越來越小的方式分4層排列 D、從右到左越來越小的方式分多層排列
85、完成路徑選擇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C )。P32
-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D、運輸層
86、在TCP/IP協議族的層次中,解決計算機之間通信問題是在( B )。
- 網絡接口層
- 網際層C、傳輸層 D、應用層
87、Internet服務提供者的英文簡寫是( D )。
- DSS
- NII C、IIS
D、ISP
88、CSMA/CD總線網適用的標準( A )。
A、IEEE802.3 B、IEEE802.5 C、IEEE802.6
D、IEEE802.11
89、一座大樓內的一個計算機網絡系統,屬于( B )。
A、PAN B、LAN C、MAN D、WAN 廣域網WAN,城域網MAN,局域網LAN,個人區域網PAN。
90、計算機與打印機之間的通信屬于( A )。
- 單工通信
- 半雙工通信
- 全雙工通信
D、都不是計算機給命令,打印機打印。
91、以下不屬于網絡操作系統的軟件是( B )。
A、Netware
B、WWW
- Linux
- Unix
92、將一個局域網連入Internet,首選的設備是( A )。A、路由器 B、中繼器
- 網橋
- 網關
93、某一速率為100M的交換機有20個端口,則每個端口的傳輸速率是( A )。
- 100M
- 10M
- 5M
- 2000M? 獨享帶寬
94、以下傳輸介質性能 好的是( C )。
- 同軸電纜
- 雙絞線
- 光纖
- 電話線
95、C類IP地址的 高三個比特位,從高到低依次是( B )。A、010 B、110 C、100 D、101
比特位即類別位P119
96、下列不屬于廣域網的是( C )。
- 、ATM網
- 、幀中繼網
- 、以太網
- 、X.25分組交換網
97、PPP 是面向( B )的協議。數據鏈路層:點對點協議PPP
A 、比特 B 、字符
- 、字
- 、數字
98、局域網中的MAC層與OSI 參考模型中的( B )相對應。
-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 D 、傳輸層
99、IP協議提供的是服務類型是( B )。
- 、面向連接的數據報服務
- 、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
- 、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服務
- 、無連接的虛電路服務
100、路由器工作于( B ),用于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絡。
A 、物理層 B 、網絡層
- 、數據鏈路層
- 、傳輸層
101、超文本的含義是( C )。
- 、該文本中含有聲音
- 、該文本中含有二進制數
- 、該文本中含有鏈接到其他文本的鏈接點
- 、該文本中含有圖像
102、負責電子郵件傳輸的應用層協議是( A )。
- 、SMTP
- 、PPP
- 、IP
- 、FTP
103、遠程登錄是使用下面的( D )協議。
- 、SMTP
- 、FTP C 、UDP
D 、TELNET
104、文件傳輸是使用下面的( B )協議。
- 、SMTP
- 、FTP
- 、SNMP
- 、TELNET
105、雙絞線傳輸介質是把兩根導線絞在一起,這樣可以減少( D )。
- 、信號傳輸時的衰減
- 、外界信號的干擾
- 、信號向外泄露
- 、信號之間的相互串擾
106、ICMP協議位于( A )。A、網絡層 B、傳輸層 C、應用層D、數據鏈路層
107、網橋是用于( D )的設備。A、物理層 B、網絡層 C、應用層D、數據鏈路層
108、100base-T使用的傳輸介質是( C )。
- 同軸D電纜光纖C雙絞線D、紅外線
109、在OSI模型中,第N層和其上的N+l層的關系是( A )。
- N層為N十1層提供服務
- N十1層將從N層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個頭
- N層利用N十1層提供的服務 D、N層對N+1層沒有任何作用
110、信息傳輸速率的一般單位為( A )。
- Bit/s
- bit
- Baud
- Baud/s
111、地址“128.10.0.0”是( B )地址。
A、A類 B、B類 C、C類 D、D類
112、將IP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的協議是( C )。
- IP
- ICMP
- ARP
- RARP
113、將物理地址轉換為IP地址的協議是( D )。
- IP
- ICMP
- ARP
- RARP
114、IP協議利用( C ),控制數據傳輸的時延。
- 服務類型
- 標識
- 生存時間
- 目的IP地址
115、計算機網絡是一門綜合技術,其主要技術是( B )。
- 、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
-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
- 、電子技術與通信技術 D 、數字技術與模擬技術116、TCP/IP為實現高效率的數據傳輸,在傳輸層采用了UDP協議,其傳輸的可靠性則由( A)提供。
- 應用進程
- TCP C、DNS
D、IP
117、目前實際存在與使用的廣域網基本都采用( C )。
A、總線拓撲 B、環型拓撲 C、網狀拓撲 D、星形拓撲
118、在OSI 層次體系中,實際的通信是在( A )實體之間進行的。
-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 D 、傳輸層
119、下列不屬于路由選擇協議的是( B )。
- 、RIP
- 、ICMP
- 、BGP
- 、OSPF
內部網關協議RIP,內部網關協議OSPF,外部網關協議BGP。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
120、以下( D )不是CSMA/CD協議的主要內容。(重點)A 、碰撞檢測 B 、多點接入 C 、載波監聽 D 、流量控制
二、填空題。
- 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重點)
- “三網融合”:即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重點)
- 自治系統內部使用 多的路由協議是( RIP)和( OSPF 協議)。
- 網絡協議的三個要素為語法、語義和同步。(重點)
- 傳輸層是為應用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主要包括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兩個協議。
- 采用存儲轉發技術的數據交換技術(三種交換方式)有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重點)
-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 計算機網絡如果按作用范圍進行分類,可分為廣域網(WAN)、局域網(LAN)和城域網
(MAN)。
- 10BASE-T局域網的數據速率是10mbps,100BASE-TX局域網的數據速率是100mbps。對于術語10base-T ,其中10表示10Mbit/s的傳輸速率,base 表示連接線上的信號是基帶信號,T表示雙絞線。
- IP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其中網絡號表示互聯網中的一個特定網絡,主機號表示該網絡中主機的一個特定連接。
- 信道復用技術:頻分復用(FDM)、時分復用(TDM)和碼分復用(CDM)。(重點)或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
- 多路復用一般有兩種基本形式:頻分多路復用和時分多路復用。
- 多路復用技術是使多路信號共同使用一條線路進行傳輸,或者將多路信號組合在一條物理信道上傳輸,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復用分為:頻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和碼分多路復用。
- 物理層的接口特性(四個)有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和過程特性。(重點)
- 基帶系統是使用數字信號進行數據傳輸的。
- 在采用電信號表達數據的系統中,數據有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兩種。(重點)
- WAN:廣域網也稱遠程網,覆蓋的地理范圍從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
- 計算機網絡 主要的兩個性能指標是帶寬和時延。
- IPv6與IPv4相比,地址增大到128 bit,為便于閱讀和操縱這些地址,IPv6使用冒號十六進制計法。
- 運輸層為應用進程之間提供邏輯通信,網絡層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通信。
- TCP傳輸的可靠是由于使用了序號和確認號。
- 因特網的域名系統DNS是一個聯機分布式數據庫系統。(了解)
- 在網絡中傳輸包可通過數據報和虛電路兩種方式傳輸。
- 在TCP/IP網絡中,TCP協議工作在運輸層(傳輸層),FTP協議工作在應用層。
-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共分為五層,它們是應用層、運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TCP/IP 模型分為四層,它們是應用層、運輸層、網際層、網絡接口層。
- 具代表性的內部網關協議有使用鏈路狀態路由選擇算法的OSPF 和使用距離向量路由選擇算法的RIP。
- 按IP地址分類,地址160.201.68.108屬于B 類地址。在分類IP地址中,D 類地址屬多播地址
- TCP協議的80端口由因特網的HTTP 協議使用。
- 一個TCP連接過程分三個階段,即連接建立、數據傳輸、連接釋放。
- 計算機內傳輸的信號是數字信號,而公用電話傳輸系統傳輸的信號是模擬信號。將數字信號調制為模擬信號有三種方式,即調幅、調頻和調相。
- 從網絡的使用范圍進行分類,計算機網絡可以劃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
- 計算機內的傳輸是并行傳輸,而通信線路上的傳輸是串行傳輸。
- TCP/IP參考模型中的主機-網絡層對應于OSI中的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
- 企業Intranet要與Internet互聯,必需的互聯設備是路由器。
- 通信系統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信源、通信媒體、信宿。
- 局部地區通信網絡簡稱局域網,英文縮寫為LAN。
- 以太網媒體訪問控制技術CSMA/CD的機制是爭用帶寬。
- 計算機網絡通信采用同步和異步兩種方式,但傳送效率 高的是同步方式。數據傳輸的同步技術有兩種: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
- IEEE802.3規定了一個數據幀的長度為64字節到1518字節之間。
- 計算機網絡的 基本特征是資源共享。計算機互聯的主要目的是資源共享。
- SYN標志為1,該報文用于TCP的連接建立。
- IPv4協議的固定首部長度有20個字節。
- 內部網關協議有:RIP協議和OSPF協議。
三、名詞解釋。
- 地址解析協議ARP:把IP地址解析為硬件地址。
- 吞吐量(throughout):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實際的數據量。
- 萬維網WWW(World Wide Web):萬維網是一個大規模的、聯機式的信息儲藏所,英文簡稱為Web。
-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統一資源定位符URL是用來表示從互聯網上得到的資源位置和訪問這些資源的方法。URL的一般形式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協議>://<主機>:<端口>/<路徑> 。 (重點)
URL:統一資源定位符,也被稱為網頁地址,是因特網上標準的資源的地址。
- 所謂計算機網絡,會議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
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數據通訊的系統。
- 網絡協議通常采用分層思想進行設計,OSI RM中的協議分為7層,而TCP/IP RM中協議分為4層。
- CSMA/CD技術是一種隨機接入(所有的用戶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機地發送數據),沖突不可避免;令牌技術是一種受控接入(各個用戶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須服從一定的控制),沖突避免。
- 在將計算機與10BASE-T集線器進行連接時,UTP電纜的長度不能大于100米。
- 在將計算機與100BASE-TX集線器進行連接時,UTP電纜的長度不能長于100米。
- TCP/IP模型由低到高分別為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 ATM是一種異步時分復用技術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
- 信源和信宿:“信源”是信息的發布者,即上載者;“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即 終用戶。
- CSMA/CD協議: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 14、發送時延: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 后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 全雙工:是指在發送數據的同時也能夠接收數據,兩者同步進行。
- 常見的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有:總線型、星型和網狀。
- 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兩類:有線和無線。有線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
- TCP/IP協議參考模型共分了4層,其中3、4層是傳輸層、應用層。
- 網絡地址轉換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機在和外界通信時,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將其本地地址轉換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互聯網連接。
四、簡答題。
- 簡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絡體系結構。(重點)P31 上面一層是應用層,層次順序從上往下 ⑤應用層: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④運輸層: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具有分時復用功能。
③網絡層: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主要使用的有兩種控制協議,TCP和
UDP,將上層數據封裝成分組或包以及選擇合適的路由。
②數據鏈路層:將網絡層交下來的IP數據包組裝成幀,透明傳輸給物理層,從物理層上交的
MAC幀提取數據,上交到網絡層。
①物理層:透明傳送數據比特流。
- OSI分層模型有哪7層,簡單說明各層的作用分別是什么。(重點)P31
(按順序寫出OSI七層協議體系結構或畫圖表示。)
⑦應用層:OSI中的 高層。應用層是體系結構中的 高層。應用層的任務是通過應用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網絡應用。
⑥表示層:主要用于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
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連接。
④傳輸層:傳輸層的任務就是負責向兩臺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
③網絡層:網絡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②數據鏈路層:在兩個相鄰結點之間傳送數據時,數據鏈路層將網絡層交下來的IP數據報組裝成幀(framing),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鏈路上傳送幀(frame)。
①物理層:處于OSI參考模型的 底層。物理層的主要任務就是確定與傳輸媒體的接口有關的一些特性,如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和過程特性。P66
- 試論述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異同和特點。(8分)
相同點:兩個協議都分層;OSI參考模型的網絡層與TCP/IP互聯網層的功能幾乎相同;以傳輸層為界,其上層都依賴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與網絡環境無關的傳輸服務。
不同點:TCP/IP沒有對網絡接口層進行細分;OSI先有分層模型,后有協議規范;OSI 對服務和協議做了明確的區別,而TCP/IP沒有充分明確區分服務和協議。
- 試說明 10BASE-T 中的 “10”、“BASE” 和 “T” 所代表的意思。?
10BASE-T 中的“10”表示信號在電纜上的傳輸速率為 10Mbit/s ,“BASE” 表示電纜上的信號是基帶信號,“T” 代表雙絞線星形網,但 10BASE-T 的通信距離稍短,每個站到集線器的距離不超過100 m。
- TCP和UDP的區別(特點)。
(概述UDP協議的特點。)(重點)P243
TCP的主要特點是:
- 面向連接;
- 每一條TCP連接只能是點對點的(一對一);
-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務;
- 提供全雙工通信;
- 面向字節流。
UDP的主要特點是:
- 無連接;
- 盡 大努力交付;
- 面向報文;
- 無擁塞控制;
- 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的交互通信;
- 首部開銷小(只有四個字段:源端口、目的端口、長度、檢驗和)。
- 比較TCP、UDP兩種傳輸層協議的優缺點。
TCP優點:可靠,穩定。
TCP缺點:慢,效率低,占用資源高。
UDP優點:快。
UDP缺點:不可靠,不穩定。
- UDP與TCP的異同點?相同點:都處于網絡層,都是傳輸層協議,功能都屬于保證網絡層數據的傳輸。雙方通信都需要開放端口。
不同點:
TCP的傳輸是可靠的。 UDP的傳輸是不可靠的。
TCP是基于連接的協議, UDP是面向非連接的協議。
TCP是一種可靠的通信服務,負載相對而言比較大, UDP是一種不可靠的網絡服務,負載比較小。
TCP包括的字段比UDP多。
TCP提供可靠連接,UDP不提供可靠性。
TCP傳輸速度很慢,UDP傳輸速度快。
TCP適用于那些對完整性要求高于性能要求的環境,UDP反之。
- 什么是網絡地址轉換NAT技術?它有什么優點?答:使用網絡地址轉換NAT技術,可以在專用網絡內部使用專用IP地址,而僅在連接到互聯網的路由器上使用全球IP地址。這樣就大大節約了寶貴的IP地址(優點)。P195
- 寫出TCP的至少4個保留端口并說明其支持的服務。P207
- 21:FTP(文件傳送協議)。
- 23:TELNET(遠程終端協議)。
- 25: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 80: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 443:HTTPS(超文本傳輸安全協議)。
- 寫出TCP/IP應用層主要協議(3個以上)。
HTTP、FTP、TELNET、SMTP、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 HTTP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客戶機與服務器建立連接。
建立連接后,客戶機發送一個請求給服務器。
服務器接到請求后,給予相應的響應信息。
客戶端接收服務器返回的信息,然后斷開連接。
- 簡述IPv4到IPv6的過渡技術(6分)。
- 雙協議棧技術;
- 隧道技術;
- 網絡地址轉換NAT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