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物理層
2.1 通信基礎
2.1.1 基本概念
1.數據、信號與碼元
通信的目的是傳輸信息。數據是指傳送信息的實體。信號則是數據的電氣或電磁表現,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存在形式。碼元是數字通信中數字信號的計量單位,這個時長內的信號稱為 k 進制碼元,而該時長稱為碼元長度。1 碼元可攜帶若干比特的信息量。
2.信源、信道與信宿
數據通信系統主要劃分為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信源是產生和發送數據的源頭,信宿是接收數據的終點,信道是信號的傳輸介質,一個雙向通信的線路包含一個發送信道和一個接收信道。
信道分類
- 傳輸信號形式: 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
- 傳輸介質: 無線信道和有線信道
從通信雙方信息的交換方式看,可分為: 單向通信、半雙工通信、全雙工通信。
3.速率、波特與帶寬
速率是指數據傳輸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數據量。(碼元傳輸速率(波特率)、信息傳輸速率(比特率))
2.1.2 信道的極限容量
1.奈奎斯特定理
奈奎斯特定理規定: 在理想低通(沒有噪聲、帶寬有限)信道中, 為了避免碼間串擾, 極限碼元傳輸速率為 2W 波特, 其中 W 是信道的頻道寬度(單位為Hz)。若用 V 表示每次碼元的離散電平數目 (碼元的離散電平數目是指有多少種不同的碼元, 若有 16 中不同的碼元, 則需要 4 個二進制位, 因此數據傳輸速率是碼元傳輸速率的 4 倍), 則極限數據率為:
-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極限數據傳輸速率 = 2 W log2 V (單位為 b/s)
對于奈氏準則,有以下結論:
- 在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速率是有上限的。若傳輸速率超過上限,則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得接收端不可能完全正確地識別碼元。
- 信道的頻帶越寬(即通過的信號高頻分量越多),就越可用更高的速率有效地傳輸碼元。
- 奈氏準則給出了碼元傳輸速率的限制,但并未限制信息傳輸速率,即未對一個碼元可以對應多少個二進制位給出限制。
2.香農定理
香農定理定義:
- 信道的極限數據傳輸速率 = W log2(1 + S/N) (單位是 b/s)
式中, W 為信道的頻率帶寬(單位為 Hz), S 為信道內所傳輸信號的平均功率, N 為信道內的高斯白噪聲功率。S/N 為信噪比, 即信號的平均功率與噪聲的平均功率之比, 信噪比 = 10 log10(S/N) (單位為 dB)。
對于香農定理,有以下結論:
- 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越高。
- 對一定的傳輸帶寬和一定的信噪比,信息傳輸速率的上限是確定的。
- 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于信道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能找到某種方法實現無差錯的傳輸。
- 香農定理得出的是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實際信道能達到的傳輸速率要比它低不少。
2.1.3 編碼與調制
調制: 將數據轉化為模擬信號的過程
編碼: 將數據轉化為數字信號的過程
-
數字數據編碼為數字信號
-
模擬數據編碼為數字信號
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采樣、量化、編碼
奈奎斯特采樣定理: 假設原始信號中的最大頻率為 f, 那么采樣率 fmax 必須大于或等于最大頻率 f 的兩倍。 -
數字數據調制為模擬信號
數字調制的三種方式: 調幅、調頻、調相
-
模擬數據調制為模擬信號
為了實現傳輸的有效性,可能需要較高的頻率。這種調制方式還可使用頻分復用(FDM)技術,充分利用帶寬資源。電話機和本地局交換機采用模擬信號傳輸模擬數據的編碼方式。
2.2 傳輸介質
2.2.1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傳輸介質也稱傳輸媒體,是數據傳輸系統中發送器和接收器之間的物理通路。傳輸介質可分為:①導向傳輸介質,指銅線或光纖等,電磁波被導向為沿著固體介質傳播:②非導向傳輸介質,指自由空間(空氣、真空或海水),電磁波在非導向傳輸介質中的傳輸稱為無線傳輸。
-
雙絞線(最常用的傳輸介質, 價格便宜)
-
同軸電纜(一般分為 50Ω 同軸電纜和 75Ω 同軸電纜)
-
光纖
光纖不僅具有通信容量非常大的優點,而且具有如下特點:
- 傳輸損耗小,中繼距離長,對遠距離傳輸特別經濟。
- 抗雷電和電磁干擾性能好,在有大電流脈沖干擾的環境下這尤為重要。
- 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不易被竊聽或截取數據。
- 體積小,重量輕,在現有電纜管道已擁塞不堪的情況下這特別有利。
- 無線傳輸介質
(1) 無線電波 (穿透力強、傳輸距離遠)
(2) 微波、紅外線、激光 (高帶寬的無線通信主要使用技術)
2.2.2 物理層接口的特性
- 機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腳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
- 電氣特性。指明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的電壓范圍、傳輸速率和距離限制等。
- 功能特性。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的意義,以及每條線的功能。
- 過程特性,也稱規程特性。指明對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2.3 物理層設備
2.3.1 中繼器 (兩個端口(輸入與輸出),主要功能: 整形、放大并轉發信號)
中繼器是用來擴大網絡規模的最簡單的廉價互連設備。中繼器兩端的網絡部分是網段,而不是子網,使用中繼器連接的幾個網段仍是一個局域網。中繼器若出現故障,則對相鄰兩個網段的工作都產生影響。因為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所以不能連接兩個具有不同速率的局域網。
注意:
若某個網絡設備有存儲轉發功能,則認為它能連接兩個不同的協議;
若該網絡設備無存儲轉發功能,則認為它不能連接兩個不同的協議。
中繼器沒有存儲轉發功能,因此它不能連接兩個速率不同的網段,
中繼器兩端的網段一定要使用同一個協議。放大器和中繼器都起放大作用,只不過放大器放大的是模擬信號,其原理是放大衰減的信號,
而中繼器放大的是數字信號,其原理是整形再生衰減的信號。
2.3.2 集線器 (實質是一個多端口的中繼器)
在網絡中只起信號放大和轉發作用,目的是擴大網絡的傳輸范圍,而不具備信號的定向傳送能力,即信息傳輸的方向是固定的,是標準的共享式設備。
注意:
集線器不能分割沖突域,集線器的所有端口都屬于同一個沖突域。
集線器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只能傳輸一組信息,當一臺集線器連接的機器數目較多且多臺機器經常需要同時通信時,將導致信息沖突,使得集線器的工作效率很差。
例如,一個帶寬為10Mb/s的集線器上連接了 8臺計算機,當這8臺計算機同時工作時,每臺計算機所真正擁有的帶寬為10/8Mb/s=1.25Mb/s。
第二章
第一節試題
1.
第一節答案
-
D
-
A
-
B
-
D
-
B
-
A
第二節試題
1.
第二節答案
-
B
-
C
-
C
-
B
第三節試題
1.
2.
3.
4.
第三節答案
-
A
-
C
-
D
-
A